小米也要加码增程式汽车了。近日,小米汽车发布了最新职位信息,招募增程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师,引起行业热议。
此时入局增程式汽车,小米的野心不言而喻。在理想和问界大获成功之后,雷军自然不想错过这一绝佳机会。只是令人没想到的是,通向新能源汽车终点的路有许多条,大家却选择了这一条。
增程式汽车成“香饽饽”
增程式技术一直是争议最大、最多的技术路线。在2022年,关于增程式技术就产生过不少争论。在时任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看来,增程式技术是当下最合适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但是,长城汽车高级副总裁、魏牌首席执行官李瑞峰却不这么认为,在余承东通过社交媒体发表相关言论后不到1小时内,李瑞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距离这场隔空骂战结束还不到一年,随着销量的节节攀升,已然成为市场新宠的增程式汽车,如今的地位再也无人随便质疑。市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销量为294.36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200.6万辆,同比增长22.25%;增程式汽车销量达到了20.8万辆,同比增长141.86%。
刚刚过去的“金九”,增程式汽车更是“赢麻了”。增程式“扛把子”理想9月共交付新车36060辆,同比增长212.7%,创单月交付量新高,连续4个月单月销量超3万辆并呈逐月增长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零跑增加了增程式产品线,进入“纯电+增程”双车时代。今年年初推出的C11增程版,以及9月推出的C01增程版、C11增程版新增车型都为零跑带来更多增长动能,9月份零跑汽车交付量达到1.58万辆,创历史新高。
深蓝汽车同样在增程式汽车领域尝到了甜头。凭借旗下首款车型SL03,深蓝汽车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就实现累计交付量突破5万辆,并成为国内用时最短单月销售破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增程式汽车销量增速已经超越插电式混动汽车。入局“玩家”,如理想、问界、领跑、哪吒、长安深蓝和启源等通过增程式汽车,实现了“油电”同价,也完成了企业初步转型。
“落后技术”却领先市场
曾经被评价为“技术落后”的增程式技术,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诸多车企争相奔赴的“诗与远方”的呢?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牛铭奎表示,增程式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在电机方面并无太大区别,唯一不同点在于大部分纯电动汽车只需要一个驱动电机就能满足使用需求,部分高性能车辆会配备两个或四个电机。但是,增程式汽车至少需要两个电机,一个是发电机,另一个是驱动电机。工作时,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机可以供给驱动电机,也可以供给电池。“二者的驱动电机原理、功能、作用几乎一致,近年来都逐渐从圆线电机走向扁线电机。但是,配合发动机工作的发电机,技术需求差距较大。”
核心部件增程器技术飞速进步,让增程式汽车如虎添翼。某企业作为理想增程式技术重要供应商,对此深有感触。该企业负责人项南(化名)列举了三点明显进步:第一,随着技术发展,增程式汽车能耗进一步降低,使得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更加节能环保;第二,前期市场上的电动汽车存在充电不便捷等问题,随着增程式汽车的整车舒适度、动力系统逐步升级,以及整车购置成本逐步降低,被大家关注;第三,企业开发的高效新能源发动机、曲轴直连增程电机、紧凑化增程电机与电控“二合一”方案等,使增程器总成高度集成化,结构更加紧凑,可满足各型机舱布置。
尽管国内企业在增程式汽车相关领域已经做得比较优秀,但在牛铭奎看来,增程器不应是一辆增程式汽车的主角,它最大的作用就是一个“充电宝”。燃油车时代,为了提高发动机效率,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不断提高扭矩,增加涡轮增压等技术,将发动机越做越复杂。在增程器时代,内燃机却有几分“返璞归真”的味道。“原来是全域工作,如今只限定在固定工况。增程器不需要更复杂的工况,发动机‘退化’到自然吸气模式,引入阿特金森循环后,能够让发动机在固定工况点更高效,反而使增程式技术更加适合当前的应用环境。”牛铭奎说。
不同于纯电动汽车电池大,增程式汽车对于电池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蜂巢能源盐城基地副总经理刘建友表示,虽然增程式汽车的电池较小,但对电池倍充、倍放的要求更高。具体而言,就是增程式和混动汽车对电池倍率及寿命要求更高,纯电动汽车对能量密度要求更高。
车企趋之若鹜奔赴增程式汽车,技术的进步和整体市场发展并不是主要因素,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认为,更多是因为市场的选择。“在向新能源汽车切换过程中,增程式汽车是目前最符合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曹广平说。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盈利压力较大,叠加市场化竞争,价格战愈演愈烈,车企降本压力陡增。曹广平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若无法解决电池价格昂贵的问题,纯电动路线将很难走下去。因此,以部分发动机动力替代电池动力的混动路线大受欢迎,不仅能大大降低电动汽车的成本,还能改善里程焦虑。
问界车主桑虞认为,增程式汽车“大卖”的另一个原因,是汽车行业整体追逐智能化趋势的必然结果。例如,理想、问界等车企都非常注重在车内空间、内饰,以及智能化功能设计上的投入,赢得了大量本土用户的青睐。增程式汽车具备和纯电动汽车相同的驾驶体验,还能像燃油车一样,随时便捷、快速地补充能量。相比燃油车,增程式汽车拥有更佳的驾驶体验、更低的用车成本,即便使用燃油模式行驶也具备比燃油车更低的油耗、综合使用成本更低等优点。拥有独特的优势,切实解决用户的痛点需求。项南认为,用户没有理由不为增程式汽车产品动心,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增程式汽车产品仍将占据较重要的地位。
“All in”增程式还来得及吗
作为从燃油车向纯电动汽车转型道路上的最佳替代品,增程式汽车的风头似乎已然压过纯电动汽车,占据优势地位。曹广平认为,增程式汽车相对于纯电动汽车所具有的优势地位能够影响多久,取决于电池技术何时迎来重大突破。新的固态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钠电池分别走进高端和低端电动汽车,还需要一定的过程,以及克服一些技术难关,并且必需的验证也需要3-5年时间。因此,他认为在这样的时间段内,混动(包括增程式)汽车仍处于发展的窗口期、上升期,甚至是延长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最近,纯电动汽车充电价格上涨,让不少人开始担忧,如果电费和油费差不多,那么纯电动汽车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增程式汽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哪里有机会,哪里就是战场。不愿错过这一机会的车企纷纷卷向增程式汽车。可以看到,如今有更多的车企进行“增程补课”,相互之间竞争的压力非常大。除了理想、问界等先行者,还有不少后来者加剧这一赛道的拥挤程度。
在一些地区,增程式等新能源汽车仍面临上牌、路权等现实问题,未来有关政策是否会加大对这些车型的管控,至今很难预知。面对市场和技术的不确定性,也有企业透露出几分担忧,如果此时“All in”增程式技术,是否赶得上这波市场热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车市近几年为什么这么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政策推动的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平衡,上半年企业几乎没有什么生产,都在搞研发,下半年拼生产、抓产能。这是因为政策往往在年底发布时,经常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大家不知道开发方向,不敢轻举妄动。曾经有一家整车厂的某个车型项目已经开发成熟了,但是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形势下滑,受补贴政策变化的影响,这一车型项目配置不符合补贴要求,直接被判了‘死刑’。这对企业来说,太被动了。”
如今,增程式技术也面临如此境况。小米此时入局,是勇气还是鲁莽?谁也不好定论。而增程式技术究竟会走向何方?能走多远?可能连理想、问界也很难说清楚。(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张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