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追光者,不以冬夏为长。”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在上汽通用五菱建厂65周年致辞中这样说。
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建立起第一家中外合资乘用车企业上汽大众,到如今,汽车合资模式已经走过了整整40年。“以技术换市场”让中国汽车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培育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市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达到2383.6万辆。中国连续1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市场。如今,中国汽车品牌已然成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一员,在德国、日本、美国等汽车强国面前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拓业务、抓研发、聚人才、促转型……升级与突破已然成为中国车企在新合资时代的鲜明主题。
上汽通用五菱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汽通用五菱写在自制口罩包装盒上的这句口号,如今已成为每位上汽通用五菱员工的信念,其中蕴含着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也表达了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自信与底气。2002年,上汽集团、通用汽车与五菱开启“中中外”合资合作模式,让这家企业从“手工作坊”成长为中国汽车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股“新势力”。
精准的产品定位、极具吸引力的价格,让上汽通用五菱的一款款“神车”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数据显示,2022年,上汽通用五菱总销量超过1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60万辆,同比增长33%。五菱宏光MINIEV 2022年全年累计销量突破55.4万辆,成为全球小型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在向海外出口方面,去年上汽通用五菱出口量达到193579台/套,同比增长33%,实现出口额破百亿元的目标。
伴随着电动智能的科技浪潮,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跑步进入“新合资时代”:10月27日,在上汽通用五菱建厂65周年之际,“全球首个岛式精益智造工厂”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厂竣工投产。“全球首个”四个大字,充分展现出五菱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自主、技术自主、标准自主上所拥有的强大实力和自信。
“老路走不到新地方。”如今,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和品质化。“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日渐丰富的产品系列,以及越来越快的上新速度。”上汽通用五菱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打破流水线在生产智能化和少人化上的瓶颈,企业大胆将制造工序解构重组,使原先串联式的流水线发生质变,以“智能岛”为主体的柔性化产线开创生产工艺先河。
2010年,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品牌发布。这不仅是上汽通用五菱正式转向乘用车的开始,更是打响了合资企业做自主车型的第一枪。今天,上汽通用五菱全球首个岛式精益智造工厂的投产,再次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
上汽大众
从德国认证到中外技术合作
曾几何时,中国合资企业要对外方产品做技术更改,哪怕是一个螺母的更改,都要送回外方总部进行技术认证。斗转星移,今年7月,上汽集团和奥迪共同宣布,上汽将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携手奥迪联合开发下一代电动汽车,开启合资合作新篇章,打造互利双赢新模式。
在“新合资时代”,合资车企的外方股东与中方股东的合作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资本、生产与销售等方面,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合作融合成为新的主旋律。
11月初,上汽大众再传捷报。上汽大众新能源车型延续热销势头,10月份销售1.6万辆,同比增长136%。其中,ID.家族已连续4个月销量破万,10月份销量达到15060辆,同比劲增192%,刷新月交付纪录,在合资品牌纯电动车阵营中遥遥领先。
在汽车行业电气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变局,以及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品牌多个维度冲击下,上汽大众积极调整业务布局,稳定燃油车市场业务,打破新势力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壁垒,力图重塑竞争格局,成为传统合资车企转型的范本。
日前,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由Global(国际)和Local(本土)组合而成的Glocal一词,是大众汽车“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方向的最直接体现。在中国快速变化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合资车企需要拥有独立研发和产品定义能力以洞悉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充分地从股东双方处找到优势资源和技术,精准满足用户需求。
40年前,一辆组装下线的桑塔纳轿车开启了中国汽车市场合资模式的探索。合资,不意味着原封不动地引进海外版车型。除了对国内供应链的扶持、销售渠道的搭建,在车辆的本土化上,上汽大众也早早布局。
1996年,上汽大众成立技术研发中心,走出了一条德国品牌、技术与中国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典范之路。此后,桑塔纳、朗逸、帕萨特、途观、途昂等一代代“神车”不断创造着销量奇迹。
2020年,随着上汽大众MEB新能源汽车工厂投入使用,上汽大众在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双赛道上同时发力。2021年,上汽大众技术中心二期投入使用,聚焦面向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前瞻研究、虚拟研发等能力建设。今年6月,长沙新能源汽车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计划在2024年投产,规划年产能10万辆。
以上汽大众为代表的中国合资车企,已经跨越了合资与自主之间的界限。基于德系品牌的历史、技术底蕴,以及面向中国市场不断优化的产品研发和本土化服务,上汽大众凭借Glocal模式,从“拿来主义”升级为“结合主义”,甚至反向输出,在海外市场形成“拿去主义”。
在公司成立40年后,上汽大众已经不再是字面意义上的“合资车企”,而是在德国品牌和技术推动下,从一棵树苗成长为牢牢扎根于中国市场的参天大树。从当年的合资先锋到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的Global模式,上汽大众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开启一段新里程。
上汽通用
推进高水平对外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现在,汽车工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今年5月24日,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一行访华,不仅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而且重申了与上汽集团合作的信心。“上海对于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全球市场的发展十分重要,与上汽集团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更让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玛丽·博拉表示,通用汽车将携手中国伙伴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在未来展示更多新品牌、新车型、新技术,更好地开启下一个30年的成功合作。
“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早已过去。在电气化的“激烈战事”中,企业的体系竞争力在新合资时代至关重要。合资车企既要守住燃油车的基盘,又要尽快把新能源汽车短板补齐。
就上汽通用而言,近几年,企业一面以“科技普惠、油电同享”的理念,推动燃油车的智能化,打通新旧赛道壁垒,让无限研发潜力得以有的放矢;一面以奥特能工厂为原点,加快新能源汽车产品制造。目前,通过运用高度本地化的业务链体系,上汽通用实现了奥特能平台车型国产化和超过95%的零部件本土化采购。到2025年,基于奥特能平台打造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共计10款以上,涉及轿车、SUV和豪华SUV等多个细分市场。
忆往昔峥嵘岁月,望未来任重而道远。从燃油车时代到电动车时代,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正在悄然进行,面对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在电气化时代崛起的冲击,如何更好地融入电气化发展历程?上汽旗下多个合资品牌正勇立潮头,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