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3/10/20231021bdbc260118f94df9bcbfe1eab2d43264.jpg
日前,由工信部科技司指导,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联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23-10/22/015278.html

等待处理…

质量之魂 存于匠心

记“上汽大通杯”首届全国机械工业质量检验员技能大赛

本报记者 阮希琼
2023/10/22

日前,由工信部科技司指导,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联合主办,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协办的“上汽大通杯”机械工业质量检验员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本次比赛是首届全国机械工业质量检验员技能大赛。大赛设置了表面检验、平台检验、仪器检验、理化检验(金相检测、化学分析)四个项目,分为线上初赛、线下理论知识复赛和实操决赛三个阶段。实操比赛是检验员技能大赛最后一个比赛环节,也是考核质量检验员职业技能最直接的手段。

大赛中,四个项目共1163名一线质量工作者同场竞技。经过激烈的角逐,共有13名参赛者获得了一等奖。其中,上汽大通有3名员工获得一等奖。本报记者采访了这3位上汽大通检验员,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匠心故事。

追求卓越,想用户所想

触摸每一个表面、观察每一处细节、静听每一点声音、细闻每一丝气味,这是上汽大通无锡工厂客户评审员贾明朗每天要做的工作。“我的工作,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提出改进车辆质量的建议。”他说。

“用户”,是贾明朗在工作中频频提到的一个词。检测时,他喜欢把自己想象成这辆车的车主,以远高于检测标准的要求评测这辆车。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挑剔。

“曾经有一款车支持远程App空调开启功能,为了通风,空调开启时,车窗也是同步打开的。但我们在评审过程中发现,如果遇到下雨天,远程打开车窗并不合适。我们将问题反馈上去后,工程师就做了相应的改善。”每一次质量改善,让贾明朗感到高兴,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了价值。

2016年刚加入上汽大通的时候,贾明朗是一名车身焊装工人。那时,他就开始观察和思考焊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善于思考、乐于钻研的他被公司挖掘,进入了质量部门。“最难的,就是要掌握每一个零部件的标准,熟悉车辆的所有配置。”那段时间里,贾明朗蛰伏在车间,像一名匠人审视着整部汽车。2020年,在质量部工作的贾明朗提出了30条合理化建议和20条创新改善建议,逐渐成为质量部门的中坚力量。

“这次比赛,我参加的是表面质量检测项目,考验的就是基础技能的掌握熟练度。”贾明朗说。也正是这次比赛,让他感受到时代的变化。“比赛中有道题,问电动车是越安静越好吗?其实不是。虽然电动车的优势是安静,但考虑到行车安全,不能绝对安静。”他深深地感到学无止境,自己的评审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

脚踏实地,不断打磨自我

与贾明朗同样获得表面质量检测比赛一等奖的,还有来自上汽大通溧阳工厂的朱玉林。事实上,除了比赛所设立的项目,对于整车生产后的每一道检测工作,朱玉林都十分精通。

“内外饰检测、功能检测、动态检测、雨淋测试、路试、底盘检测、电器功能检测……几乎每一道工序,我在做检测员时都做过。”如今的朱玉林已经成为一名工段长,除了本身的检测工作以外,他还承担起了更多人员管理工作。但即便如此,每一道检测工作该如何做精、做细,早已深深地刻入了他的大脑,从没有忘却。

上汽大通的车型都是C2B定制化车型,而上汽大通溧阳工厂主要生产房车,定制化的非标准件特别多。“一辆车要检验的配置往往多达100项以上。”朱玉林坦言。

在很多人看来,这些重复性的检测工作枯燥乏味;但朱玉林认为,它关乎着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质量,先有质,后有量。虽说质量是设计出来的,但不能100%保证生产过程不出错,检测环节不能少。”

“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气。”朱玉林的技术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脚踏实地地打磨出来的。在同事们看来,朱玉林是检测工作的“老法师”,但他觉得,自己要学习、钻研的内容还有很多。“特别是这次比赛,加深了自己对质量知识的认知,如对全面质量管理基础、抽样检验、工具方法使用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从0到1”,持续突破创新

与整车检测工作不同,陈程是一名三坐标检测工程师,主要负责白车身的尺寸检测工作。“白车身的尺寸、弧度、切面、空位是否合格,都是通过这套名为‘三坐标’的工具检测出来的。”陈程介绍说。尽管是工具测量,但工程师如果没有丰富的操作经验,测量结果就会发生偏差。拿到车身产品和图纸后,陈程首先要进行编程,相当于发出指令,告诉三坐标工具,该怎么去检测一个全新的产品。

刚进入上汽大通时,陈程负责的是零部件的三坐标检测工作。2018年,他被派往南京分公司支持三坐标测量室的建立,同时挑战白车身三坐标测量。“当时,公司没有一个人做过整个白车身的三坐标检测,可以说是‘从0到1’建设起来的。”

“一个白车身,往往牵涉到上千个检测点,对于数据的精确程度要控制在‘丝级’,也就是0.01毫米。”陈程介绍说。

一遍又一遍地尝试,从一个单点元素串联成一片区域到合成一个整车测量程序,一连七个昼夜,陈程终于赶在节点前完成测量。测试工作为现场尺寸工程提供了近百份零件分析数据,让他们有明确的整改方向,使该车的白车身合格率尺寸从初始的70%提升至90%;白车身整体测量时间也从原先8-9小时缩短至5小时,测量效率提升近40%。

这次,陈程主动报名参加了技能大赛。他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多走出去看看。“比赛还有很多精加工行业的同行参加,通过交流,了解到他们的三坐标测量方法和我们汽车行业不同,或许以后也能借鉴。”陈程感叹道,“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

后记

采访中,记者问这些获奖者:“您觉得自己称得上工匠吗?”他们都很谦虚,觉得自己不敢当,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其实,工匠是一种精神。他们热爱专注,追求极致;他们千锤百炼,精益求精;他们敬业爱业,突破创新。他们是劳动者,是普通人,就在每个人身旁。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