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3/10/20231021d5a6154b7d6548e89d615621c0b326e0.jpg
导语最近的汽车圈,汽车与手机互相跨界挺火的。首先是在NIO Day上,蔚来发布了自己的手机。此外,华为秋季新品发布会召开当天,阿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23-10/22/015265.html

等待处理…

车企造手机,意欲何为?

本报记者 阮希琼
2023/10/22

导语

最近的汽车圈,汽车与手机互相跨界挺火的。首先是在NIO Day上,蔚来发布了自己的手机。此外,华为秋季新品发布会召开当天,阿维塔CEO在微博上透露,后续会推出华为Mate 60pro阿维塔定制版。国庆长假期间,华为门店火爆,前来看手机的用户直接带动问界新M7销量,销售人员通班接待,试驾车基本上一直在行驶。

本期《上车说》节目,我们请到了一位智能座舱领域的专业人士——零束科技数字化体验平台客户工程负责人卢昱,与我们一起深入聊一聊这场汽车与手机互联的竞速赛。

Q:手机与车机互连,我们有Carplay、Carlife等。为什么已经推出了这么多手机替代产品,车企仍然孜孜不倦地做手机?

卢昱:Carplay是在过去车机能力非常弱的情况下诞生的,真的是干啥都不行,生态没有那么多,服务也很少。那个时候,智能手机的体验明显领先于车机一代、两代,甚至是三代。随着我国智能汽车的发展,舱内的智能化体验实现跳跃式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企更想实现能力的互融。但是,传统的类似Carplay的产品,更多是让用户“二选一”,要么选择车企的这套系统给你提供的服务,要么使用Carplay,它的体验是割裂的。所以车企涉足手机领域,其实是想尝试做融合,而不是让用户“二选一”,不让用户有体验感的割裂。

比如,我们听音乐或者追剧,之前手机和车机是两个终端,它们的同步性,以及无缝连接,你能否实现?上车之前戴着耳机听音乐,进入车内,无缝切换到车载音乐,同一首歌直接连续播放,感觉必须是一致的。再比如,在手机上搜索大众点评,看到一家美食店,复制地址,就要能直接流转到车机上进行导航。

Q:这些新的体验点确实不错,但也算不上真正的痛点,会有用户觉得这些功能是可有可无的,或者说克服一下就过去了。那么,怎么让客户为此埋单呢?

卢昱:如何让客户埋单?其实,背后的逻辑是我们如何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性价比的产品。以现在技术,基本上只要肯投资源、肯投钱、肯花人力成本去做这个事情,大部分难题都能被攻克。但是,它的难点就在于你很难为用户提供一款性价比特别高的产品。

除了车企自己做手机,还有一种模式,比如零束推出的手机生态域。我们的理念是基于用户现有的手机。对于用户来说,他仅仅需要等待一次手机和车机的OTA版本更新,就能获得体验的升级。OPPO、vivo、小米,今后三星、魅族也会加入我们的生态域。我们希望不会通过限制品牌来打造手机和车机的生态。

当用户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体验到更好的产品,他的使用习惯就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就像移动支付,如果说一开始就需要用户额外花钱,购买一些设备去做移动支付的话,我相信移动支付可能难以推广。但是,现在你说让大家不用移动支付了,就算我没有当时的这种红包奖励,大家也回不去了,因为它的确给用户带来了便捷和高效体验。

Q:为了打通手机与车机的生态,每家车企的战略是不一样的。零束选择和手机厂商合作去生态域,您怎么看待车企自己造手机这种模式?

卢昱:其实,大家的目标是一样的。现在,汽车正从互联网汽车向物联网汽车演进。在这样的趋势下,我相信每一家有抱负的车企都会有所布局。

对于车企自己造手机,难点在于手机作为电子消费品,出货量会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如何打破“我不是这辆汽车的车主,也会购买该品牌手机”的范围限制,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毕竟单一品牌智能汽车用户数量有限,与手机用户数量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

还有一种模式,比如小米、华为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手机端延伸到车机。当然,他们的难点是能否造出好的汽车。

零束的模式其实是想通过我们的工作把门槛拉低到让用户不用做选择,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体验。不能说是去打破这个封闭的生态圈,只是说做到与这种封闭生态圈之间的一个平衡。

Q:前段时间,小米宣布旗下车型可以接入Carplay,您怎么看待小米这个决策?对于苹果手机用户,车企是如何进一步推动车机与手机互联的?

卢昱:一旦进入Carplay系统,车机仅仅是它的一个显示屏而已,对于如何提升用户在该场景中的体验,完全由苹果公司操控,车企可以说是无能为力的。

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度过了最初的尝鲜期,车企需要吸引一些传统汽车用户来换阵营,所以在智能化产品上会有一个过渡。对于这种过渡,小米不希望太生硬。如果未来小米主打车和手机的互联,但又想兼容部分苹果手机用户的话,虽然接入Carplay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也有可能是目前唯一的选择。

不过,我认为,市场会决定最终产品的去向。当越来越多的用户觉得Carplay没有之前那么香了,觉得现在各大车企所做的车机互联体验更好,届时市场会驱动苹果取得一些进步。

我相信,像苹果这么一家以体验优先的公司会判断趋势,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Q:展望一下今后车机与手机生态互融,最终的形态会是什么样的?

卢昱:分为两大阶段,分水岭和智驾的成熟度息息相关。

目前,路上跑的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级别为L2+,主要为用户提供一些驾驶辅助功能,我们称之为人机共驾,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座舱的服务内容上。在这个阶段,我们更多地是做能力的融合。我把更多的应用,包括算力的加持做到“1+1>2”的状态。

下一个阶段,当自动驾驶突破L3级别时,驾驶员和乘客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做自己的事情,体验就不一样了。现在,我们更多地是把车内的屏幕作为用户的主交互屏幕。但是,未来在L3级模式中,我的随身设备屏幕可能会成为主交互屏幕。其实,我一直认为,不应把用户的视线聚焦在我做的这个内容上,用户基于使用场景,会有自己的选择。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