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3/8/pc2023081351721dd4834b4f52961185bca0fb4ef6.jpg
楼道里的信报箱已经积满灰尘,目光扫过,很难得打开一次。从信息高速公路的提出到建设完善,短短一二十年间,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23-07/23/014436.html

等待处理…

让时光穿过笔尖

本报记者 严瑶
2023/7/23

楼道里的信报箱已经积满灰尘,目光扫过,很难得打开一次。

从信息高速公路的提出到建设完善,短短一二十年间,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开始脱离纸媒。一部手机就能链接全球的新闻,阅读可以随时开始。很多媒体人无奈地说:“新闻的‘保鲜’时间越来越短。1分钟前,它是新闻;过了60秒后,它就沦为旧闻了。”

新闻时间差让纸媒、让传统的传播方式渐渐落寞。

作为一张企业报、行业报,《上海汽车报》虽不像社会报业那样,在市场竞争中飘摇起伏,但是它的冷热变化同样反映出企业内部读者的态度。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企业报如何生存下去?如何把企业报的内容做得更垂直、更受读者欢迎?我们不断探索报网互动的方式,从平面走向立体,从报纸衍生出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

还记得去年新冠疫情封控期间,《上海汽车报》的记者们在第一时间踏着抗疫的节奏,通过各种渠道深挖信息。有人半夜连线远在千里之外的当事人,有人将微信中零碎的素材一点点衔接起来。一篇篇有温度、有时效的新闻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报道出来。

报纸也没有停摆,通过电子报的形式,人们可以感受到上汽员工在疫情期间鼓足干劲、拼搏奋进的脉搏依然坚强有力。

如今,报社里活跃着一群二三十岁、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过去点点滴滴的岁月中,从云栖小镇荣威RX5上市到全球车MG MULAN出海,我们相互协作、共同战斗。我们会随着独家重磅稿子,一起兴奋;会因为一个标题,反反复复仔细琢磨;会为一个专题、一个策划的出炉,心中充满豪情。

有时,记者采访完一个大事件,凌晨两点多写完稿件,心绪稍平,躺在床上,人很清醒,不知不觉又将文章在心里捋了一遍,觉得还有不妥之处,怕睡一觉起来忘了,又打开电脑改上几句。

在报社最红火的时候,一人编辑一个版面,精雕细琢。后来,一部分同事去做微信公众号、做微信视频号、做播客,一人编辑三 个版面是常态,编辑五六个版面也不奇怪。时代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的步伐也在加快。

许多时候,媒体这个职业似乎从来没有持续不断的鼓励,但是一篇稿子、一个视频或是一档播客节目,带来的成就感足以让我们兴奋很久。我相信,这也是其他众多记者虽然感到辛苦,却依旧坚持从事这个职业的原因。

汽车驶过夏日的街道,夜晚的微风轻轻掠过,彼此心中都有相约。时间不老,我们不散;繁华落幕,相伴而行。

上篇:没有了
下篇:我用镜头记录下上汽发展的每一个瞬间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