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智己汽车发布了“全程AI舱”智能化软件,尝试让AI智能渗透到真实的驾驶场景,解决用户的实际驾驶痛点。近日,《上海汽车报》记者抢先体验了智己LS7的“一屏余光感知”功能,感觉无论是在激活方式、交互界面还是实际用途上,“一屏余光感知”功能都给出了接近满分的体验,能大大减少开车焦虑和交通事故的产生,特别适合新手司机。
路口光效引导
存在感低,提示性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苦恼:边听歌边导航的时候,如果开启导航声音,那么音乐时常会被打断,听歌体验非常差。但是,如果设置导航静音,那么很容易错过路口,特别是在高架或高速路段,一旦错过就要绕行很大一圈。以记者为例,记者的习惯是常年设置导航静音,但是如果行驶在陌生路段,那么就会产生焦虑,时常低头查看导航界面,生怕错过正确的路口。
智己的“导航路口光效引导”很好地解决了记者的焦虑。这个功能会提前给出下一个路口的转向信息。但是,这个信息给得非常巧妙,给记者的体验就是:“知道它的存在,但又没有被打扰。”
比如,车辆需要在下一个路口右转。这时候,淡蓝色流光会从仪表屏左侧向右不断滑动,即使驾驶员的注意力聚焦在道路前方,也能通过眼角余光注意到这个提示信息。并且,当车辆遇到红灯完全停下时,导航光效不会一直闪烁,而是会减缓并变淡。此外,这个流光效果也不是“傻大粗”的式样,UI精美,像呼吸一样有律动感,真正做到了优雅体验无侵扰。
两侧补盲影像
堪比无盲区电子后视镜
如果说“路口光效引导”仅仅是一个引导提示,那么记者觉得“两侧补盲影像”可以称之为能真正提升驾驶安全的辅助功能。特别对于转弯时容易犯低级错误的新手司机来说,这更加是一个可以让他们连声叫好的驾驶体验,堪比无盲区电子后视镜。
其实,说它堪比后视镜还不全面,因为后视镜只能向后探测,而“两侧补盲驾舱融合影像”还能向前探测,包含了“A柱盲区智能影像”和“侧后盲区智能影像”两个影像显示功能。简单来说,就是当车辆有需要时,调用前视摄像头与左右两侧后周视摄像头来显示影像,降低安全风险。
比如说,当车辆左转时,打开左转向灯,这时只要车速低于20km/h,智己LS7就会调用前视摄像头,将被A柱遮挡的视野盲区影像显示在驾驶屏左侧。这个场景特别适用于绿灯后起步左转。这时,车辆左侧的人行道刚好亮起绿灯,与车头同方向的行人会出现在A柱盲区,如果没有影像显示,司机就需要探头仔细观察,而“左转弯时仔细观察A柱盲区”恰恰是新手司机缺乏的条件反射。此外,当车速高于20km/h时,车辆又会判断驾驶员能及时看到被A柱遮挡的盲区,此时打左转弯方向灯时,智己LS7会调用左侧后周视摄像头,显示左后方的影像。
需要注意的是,右侧补盲影像与左侧又有些不同,右前方并没有被大量遮挡的视野盲区。因此,在打右转弯方向灯时,无论车速多少,主屏幕右侧都会显示右后方影像。
解决高频痛点
对用户体验精细打磨
有人会说:左右转弯,我能看后视镜呀,为什么还需要影像显示?其实,就记者的亲身体验而言,“补盲影像”突出的是“补盲”两个字。在用户高频使用的左右转弯场景中,补盲影像的确能帮助用户及时掌握路况信息。
首先,传统后视镜本身就存在视野盲区,这才诞生了“后视镜盲区报警”功能。其次,即使存在“没有任何盲区”的传统后视镜,也会在特定情况让驾驶员看不清影像。
比如,上海正值梅雨季节,雷雨天居多,记者即使开启后视镜加热功能,还是会有大量雨滴遮挡后方视野。这时,智己LS7两侧补盲影像就能及时将清晰的画面呈现在记者的视野中,避免产生交通事故。并且,智己还在补盲影像的基础上,加入了“侧盲区光效提醒”功能。也就是说,当系统检测到有物体离车辆过近时,补盲影像的边缘会叠加橙色警示灯光,也就是把传统后视镜上显示面积非常小的“后视镜盲区报警”提示符号,换了个形式放到了智己LS7的26.3英寸长条显示屏上,不但显示面积增大了很多,并且更容易识别,提醒效果更好。
作为智己L7车主,一开始,记者也会有与别人一样的疑惑:为什么智己一定要把屏幕做成长条形?除了“炫技”,还有其他用途吗?但是,随着智己在软件功能上不断OTA,记者也渐渐明白智己的用心。无论是路口光效引导还是两侧补盲影像,都很好地利用了这块长条形屏幕。
左边影像显示在左侧,右边影像显示在右侧,符合驾驶直觉与习惯,并且不遮挡主要信息,这不正是真正好用的交互吗?设想一下,如果你驾驶一辆主屏幕在中央通道的车辆,当车辆左转时,补盲影像出现在右侧屏幕上,你还会不会扭头去看右转影像呢?
通过这几个美观、好用、能效增加驾驶安全的功能,可以看出智己汽车团队真正在用户体验上花了功夫。相信随着之后“一键场景代驾”等更多功能上线,智己的AI智驾体验能更上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