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测试员小周又一次坐上5G智能重卡的副驾位,车内与他一起的,依旧是那位搭档了很久的安全员谢师傅。但与此前唯一不同的是,谢师傅并没有坐在驾驶位上,而是坐到了后排。此刻的5G智能重卡,主驾位上空无一人。
近日,友道智途智能重卡减员化测试进入第二阶段,两车编队行进,第二辆车以主驾无人的形式驶上东海大桥。
“在智能重卡减员化测试第一阶段,友道智途在实现1500公里零接管目标之后,我们就相信,二阶段的测试肯定是水到渠成了。”友道智途首席架构师、智驾中心副总经理张显宏说,“一阶段是连续1500公里零接管,过程中只要安全员动一次方向盘,踩一次刹车,公里数就清零,从头再来。”
紧张的气氛,只持续了两天
但即便如此,二阶段减员化测试正式启动,智能重卡上桥那一刻,无论是前方一线驾驶舱内,还是后台控制中心,空气的流动仿佛也比平时慢了些许。
“第一次上桥,安全员和测试员都有些紧张,虽然我们自动驾驶过程中安全员‘零接管’已经是一种工作常态,但车辆以主驾无人的形式驶上东海大桥,还真是国内首次。”张显宏告诉记者,“别说他们,后台控制中心也挤满了人,虽然心里都知道我们的智能重卡肯定能迈过这道坎,但因为方向盘后面是真没人了,还是免不了紧张。”
紧张的气氛仅仅持续了两天不到,从第三天开始,从监控中很明显就能看到,驾驶室内的安全员和测试员无论是姿态还是神情都越来越放松,后台控制中心内聚拢起来的工程师也恢复了正常的工作节奏。
截至目前,智能重卡减员化二阶段测试已经零接管安全行驶了1000多公里,并且正在日复一日不断刷新着新的里程数。
越来越“老司机”的智能重卡
在二阶段测试中,通过大桥管理方获知的数据,同一时间段在全长36公里的大桥上行驶的车辆,最多时超过4000辆。
路上车多了,意外情况发生的概率也就大了。在测试过程中,也发生过前面出现维修工程车辆走走停停,并且不断变道和减速的情况。面对这种突发“考验”的时候,智能重卡表现出了可以媲美“老司机”的操作,车组减速、变道、加速、超车、回归车道一气呵成。
记者曾经体验过智能重卡在大桥上的行驶过程,真实场景中,智能重卡不可能一直以全车队编组状态从头运行到尾,因为不大可能一直会存在全车队同时变道的理想空间,所以两车编组、三车编组,甚至是单车行进都是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需要进行灵活的策略组合。“我们结合实际换道空间和交通场景来决策。未来,五辆车可以根据实际路况和场景,通过智能算法灵活、自由拆解编组队列。”张显宏说。
算法升级,安全升级
“比如,我们相邻左车道有辆大卡车,经过它的时候,智能重卡就会像老司机一样往右边离他远一点进行避让、绕行。”张显宏表示。
从减员化一阶段测试开始,友道智途就不断对算法、感知和规划控制进行迭代升级,一次次降低了智能重卡对路面目标的误检率。
在早已实现厘米级高精度定位的基础上,友道智途交出了“一题多解”的“全冗余系统架构”全新答卷——当某一个点出现风险和故障,其他冗余备份及时替补。RTK卫星定位、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成为这道题的多个解答,互为补充。
而与之相匹配的是友道智途今年自建的、专为高精定位服务的“点云地图”,让智能重卡的“视力”从1.5变成了2.0。如果路面要素有变化,比如道路虚实线的改动等,智能重卡基本上当天就能完成地图的更新迭代。
除了算法上的升级,友道智途还加强了智能重卡的“应急降级”体系。在模拟故障的测试中,友道智途模拟了传感器故障、智驾系统故障、整车自动转向故障等情况,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当系统自动检测到异常状态时,如果智能系统判断无法在第一时间恢复,智能重卡会先一步主动降速,并自动在安全条件下靠边停车。
“与二阶段测试同步进行的,还有正在升级途中的鸿鹄2.5系统。”张显宏告诉记者,“这次升级不仅会将硬件换成更大算力的计算平台,感知算法也将迭代成将激光与视觉联合标注的3D算法,感知的‘强强联手’将达成‘1+1>2’的效果。同时,我们的规划控制也将进一步迭代,通过深度学习预测来提升智能重卡的拟人化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