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陷入“为上游打工”魔咒
证券日报:今年以来,价格上涨得最疯狂的非锂盐莫属。多家电池厂商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随行涨价。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车企在产业链中长期处于强势地位。但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这种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新浪:动力电池成本的走向,最终还是要看整个产业链的博弈。
太平洋汽车网: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最近两年内迅猛增长,动力电池的供需矛盾是支撑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但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直接指出,碳酸锂价格暴涨不乏炒作因素,部分锂盐供应商和中间贸易商囤货惜售。
关键部件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网易: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车企们都希望能够在电池领域实现自给自足。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关键部件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特斯拉在发展之初就计划自建电池工厂。
在制造业,“产业链话语权”至关重要。可以预见,未来动力电池领域将加速“内卷”。
36Kr:车企生产电池要闯过三大难关:技术、规模、成本。
腾讯网:如何将电池与车身更好地匹配?挖掘电池的安全可靠性,加强智能化管理,延长续航里程和寿命,提高可回收价值,是汽车企业无法绕过的课题,也是用户最为关切的话题。
买矿成车企新风口?
汽势焦点:为了应对电池原材料成本疯狂上涨,广汽集团已经开始“买矿”。事实上,除了广汽,比亚迪、长城、特斯拉、通用汽车、福特等众多汽车制造厂商都已介入电池原材料上游供应链。汽车制造厂商自己生产动力电池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
网易:当前,抢矿是产业链中下游企业降低成本的一条路径。除此之外,探索从技术创新和加强回收的层面解决问题,也是另一条出路。
ZAKER:相关部门现在就该警惕新能源汽车过热现象,建议出台一些政策,让新能源汽车“大跃进”缓下来,否则被锂价绑架的中下游企业哪怕技术再先进,也只能是“打工仔”。
这既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不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