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1/8/20210821007aac2eec294dbd875a5034852c498b.jpg
某种意义上,酷炫的机械臂只是数字化转型“看得见的手”,而真正嵌入经营管理各流程的那些“看不见的手”,才是企业“数字化生存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21-08/22/010820.html

等待处理…

实地探访延锋数字化标杆工厂,感受传统工厂的智能蝶变

中国智慧向全球复制

本报记者 阮希琼
2021/8/21

某种意义上,酷炫的机械臂只是数字化转型“看得见的手”,而真正嵌入经营管理各流程的那些“看不见的手”,才是企业“数字化生存”真正的核心能力。

在占地面积仅2.2万平方米的厂房里,每天有近8000套门板、1700套仪表盘下线;工厂里60%以上的设备实现了互联;自动排产,让工人实现“盲装”……走进延锋金桥内饰工厂,我们便能强烈感受到数字化为传统制造业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金桥工厂经过数字化转型,综合效率提高了30%,场地面积节约了30%,经济效益提升了30%。”现场,延锋总经理贾健旭介绍说。

早在2020年,延锋金桥内饰工厂就成为了首批“上海市智能工厂”中的一家。如今,这家工厂不仅成了上海的“标杆”,更成了全球的“标杆”,让中国智慧辐射全球。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当传统工厂配上“智能大脑”

未来的智能工厂是什么样的?你可能会想到自动化的机器人,或者是各种高端的智能制造设备。但走进金桥工厂,你会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上”:在这家拥有15年历史的厂房里,依然保留着刚建厂时的大型注塑机,只有随处可见的信息屏幕告诉我们,这家工厂不一般。

“订单、产品生产状态、设备状态、质量追溯、人员信息……所有的信息都能从这里获取。”现场工作人员指着一块屏幕告诉记者。屏幕上,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一个虚拟的工厂动态运行着,“照镜子”般地实时演绎着真实工厂的状态。

“其实,我们所说的智能工厂,‘无人化’只是其中一部分。对于传统工厂,我们要借助数字化转型,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数据用正确的方式传递给正确的人。智能工厂的背后,是数据的实时化和精准化。”贾健旭说。

当传统工厂配上智能大脑,就有了新的竞争力。“改造后,金桥工厂60%的设备都实现了联网。目前,工厂能根据订单需求,做到小时级别的自动排产。”延锋国际副总经理陆凯说。当信息全部打通后,不仅效率提高了,一线员工甚至可以“盲装”。“在门板装配线,系统排产后,无人小车按照顺序运输物料,工人拿到手的零件不会出错。”陆凯介绍说。

数字化就像一个无形的推手,贯穿于制造、研发、管理全过程,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我们注塑机的模具开模采用了数字化仿真技术。如果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失效,数据又会反馈到仿真模型中,实现失效数据的循环,避免下次出错。”陆凯说。

据介绍,在延锋,无论是产品设计、模具开发,还是工厂的布局,都采用数字化仿真技术。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东西在见到实物前,在数字化世界都会先“生产”出虚拟的产品,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让工厂“拎包入住”

中国智慧辐射全球

“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原来很多决策都是依赖人的。而数字化转型,让工厂对人的依赖减少了,员工可以跟着数字化体系自然而然地运作起来。”陆凯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房子可以‘拎包入住’一样。”

如今,这个“拎包入住”的样板间已经被复制到世界各地,中国智慧正走向全球。

“我们已经将金桥工厂的数字化升级经验复制到了捷克、美国、墨西哥等海外工厂。”陆凯说。对人的依赖减少了,海外工厂的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延锋的全球竞争力得到了质的飞跃:“比如,延锋欧洲工厂用这样的方式去改造,可以减少投入2200万欧元,产品收益可以提升4.5%,对于平均利润率仅5%、竞争激烈的欧洲汽车内饰市场,这是一次足以决定胜负的‘翻身仗’。”

与此同时,延锋在全球建立了虚拟实验室,实现了全球同步研发项目700多个,涉及零部件超过10万个。在这个平台上,产品设计数据实时传输着,24小时不间断开发,实现了全球工程师资源的最佳配置。运行3年来,设计效率提升15%。

高效调动全球资源,使用全球智慧,让中国制造辐射全球。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为延锋在全球竞争中建造了一条“护城河”,这既是落实‘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行动,也是企业加快形成新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内在迫切需求。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持续建设数字化核心能力

在延锋看来,数字化从来不是简单地将现在做的工作变成软件,而是一个能力再升级的过程。“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关键是搭建起能力,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陆凯说。

在延锋,有一支强大的数字化团队:独立的智能制造部门,在全球拥有近百名既懂制造又懂软件的跨领域人才;同时,IT部门拥有300名专家提供软件、算法的支持。

“智能制造并不是简单地上系统,要根据使用场景自主研发。特别是在执行端,我们已经建立了自主研发团队,用自己的系统,将核心能力捏在自己手上。”陆凯介绍说。

而这一切都是为今后的产业变革做准备。“目前,我们聚焦比较多的是产品、制造的数字化转型,未来还有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这就是我们未来智能座舱要探究的方向。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索制造的柔性化和个性化需求。”陆凯举了个生动的例子,“比如,未来汽车是一个共享空间,用了两小时,我可能就换一辆车。这时,汽车的使用场景更丰富了,对车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就更高。那么,我们有这个能力来匹配市场需求吗?”

这不是一场突发性的运动,而是持续的投入和能力建设。对于上汽而言,数字化转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站在汽车行业发展的新赛道上,上汽不断展现出在数字化浪潮中的实力。不久前,上汽焕新了愿景使命价值观,在新赛道上构建起一个新上汽。新上汽如何打造?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指出,其中之一就是上汽要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实现制造与服务并举发展,力争作为“上海制造”的一张重要名片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努力抢占未来全球汽车行业发展制高点。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