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霍飞蛟前,记者做了些功课,他是一位海归跨界人才——在清华大学期间学的是汽车工程专业,后来先后被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奖学金录取,有机会前往美国跟随诸多国际大师学习建筑学,2017年从哈佛大学建筑学专业硕士毕业。网红打卡地——黄埔江畔的R SPACE就是他在上汽设计团队时与同事共同完成的建筑作品。
在过去的四年里,霍飞蛟在上汽集团设计中心从事前瞻设计工作。不过,正式采访的时候,他已经被调动到了R汽车工作,将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服务到R汽车市场和产品相关的工作中。
跨界使用建筑设计理念
随着计算机建模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参数化”“涌现(emergent)”导致的设计决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凭借这种工具,设计师可以动态实现三维视觉冲击力的最优化,甚至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找到模型效率的最优解决方案。
因为怀着这样一个梦想,霍飞蛟把这种理念首先应用在了2016年第四届上汽设计国际挑战赛的参赛作品中。面对一个互联网化、扁平化和像素化设计的未来,在一个从实体按键向虚拟界面演替的时代,一种新的设计命题被提出来了:在雕塑化的造型之外,引入一层统一形式的几何语言来融合汽车不同功能的区域。这是他在早期进行的尝试,把建筑专业的设计工具带入到汽车设计的流程中。
2019年,为了助力汽车设计的突破,上汽设计成立了三个前瞻设计实验室,霍飞蛟负责其中的计算设计实验室。通过生成式算法,生成荣威“涌现”美学雕塑,推动了荣威数字律动设计理念中参数化语言的应用,应用于荣威MPV概念车——Vision-iM Concept。通过格栅矩阵设计的动态发散、优化,迭代优化荣威品牌参数化荣麟格栅,生成可以实时的调整和具有韵律感的格栅形态,并能通过实时计算得到进气率等数值。从荣威Vision-iM概念车开始,参数化荣麟格栅已经先后应用于荣威iMAX8、i6 MAX、全新i5、RX5 PLUS等一系列车型。
那么,如何让普通消费者理解设计师的这种理念和感觉呢?他说,这种设计其实很好理解,那就是视觉冲击力。为什么会有视觉冲击力?那是因为与理性、抽象的线面等相比,它更有生命力感觉,源自同一个衍生法则,更像自然界的产物,不断优化后达到一种接近绽放的效果,强化标志的品牌识别度。
他还叙述了一件往事:在美国学习的时候,他做了一个以前没人做过的毕业设计,用建筑参数化生成式方法形成一系列的速度感汽车形态。他当时很困惑这样做的设计如何来评判,就问他的导师Kyna Leski,怎么建立评价标准?Kyna Leski问霍飞蛟:“你看这些设计像什么?”他说:“像动物一样,但是这好吗?”导师说:“好,有生命感是好的,能唤起感情是好的。”从那以后,霍飞蛟逐渐学会用这种生命力法则来评判自己的设计实践。
用感情来经营品牌
如今的汽车行业,正在遭遇百年不遇之大变局。“坚定不移地探索创新之路”成了时代最强音。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如何打造汽车新零售业态,成了行业先行者不可或缺的一课。作为上汽集团的新品牌,如何补齐与传统车企和新势力造车企业之间的短板,更加凸显自身优势显然是摆在每位R品牌人面前的任务。记者前期曾造访过不少新势力造车的线下实体店,感觉很多门店在装修风格上接近“苹果”店的布局,让人感觉到数字科技感。但是在霍飞蛟的眼里,现在很多店家的风格其实做得都很相近,包括线上App等,已经开始有一定的同质化。
加入R品牌后,霍飞蛟把目光瞄准了增强品牌叙事性,经营用户粉丝,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更有趣的内容、教育分享等,推动圈层营销。他说,今天的新品牌就是要“注入感情”,创造用户可以感知的体验价值,让用户参与到品牌建设和讨论中。
他认为,发展新零售,营销空间必将和产品设计协同创新,打造统一的消费者印象和体验。从门店到R SPACE,再到车展展台,需要结合品牌精神一起思考,这也符合汽车公司从单一的产品生产、销售,向全流程的消费体验和出行服务公司转型的趋势。
这不就体现了生命力至上的原则吗?切实架起与用户之间的纽带,需要用心和用情。
更多元地看待事物
作为一名跨界设计师,霍飞蛟说,其实建筑学科是“反营销”的。建筑学的原则是经济适用、社会责任。西方学科讲建筑时空上的宏大叙事,中国更强调设计的经济适用、自然和谐。而做汽车设计时要做到前卫,凸显个性。慢慢地,霍飞蛟在跨界实践中,学会了要多元地看待事物。对待设计,也要尽量让不同的人接受成品所表达出来的理念。
作为一名海归,霍飞蛟感受到年轻一代消费者的爱国情怀。他喜欢“荣威”这两个字,让人联想到“中华有为,荣我国威”。所以在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居家隔离期间,霍飞蛟用毛笔写下了“国潮荣威”这四个字,并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解释新技术趋势下的数字律动设计内涵,用数字化设计演绎中国文化。
从建筑师设计的汽车,再到汽车设计师设计的建筑,R SPACE是另一个从设计愿景赋能品牌新零售愿景的设计实践。霍飞蛟说,完整的设计体验,体现的是有效地组织一项服务中所涉及的人、物、环境、通信交流等,打通服务设计,提高年轻用户的体验质量,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
对于如今这个网红作品,采访过程中,霍飞蛟向记者强调:“这是上汽设计集体的智慧。”这个设计,是很多同事一起完成的,从开始的概念设计到最后打造落地建成,依靠的是设计团队和公司的力量,而他在其中借助建筑学专业背景,负责建筑外型数据的设计,力求呈现出建筑的专业性。
霍飞蛟作为哈佛大学校友,连续三年发起举办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师生访问团同上汽设计中心交流的活动。他担任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汽车专业委员会理事、副秘书长,带领越来越多的校友走进并了解上汽集团。他还同时担任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实践导师,带领同学们了解汽车行业和上汽集团,以吸引人才,理解年轻一代的审美偏好,将创新的理念引入到设计实践中。
在R品牌,他感受到了更多年轻人的热情和奔放。在他的心目中,上汽务实并鼓励探索创新的文化,为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与交流平台。他认为,这对他非常有帮助。霍飞蛟说:“这些年来,我更加理解了很多前辈跟我讲过的话。毕业生入职应该选择一个服务社会的大平台,才能够更深入理解实践、商业、经济与价值。”
而也许,“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这句话用在他和其他上汽有为青年们身上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