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1/1/2021011677c0fcb1367249be89bd9b00d7dc81f8.jpg
3.核心技术观点 【未来汽车最核心的技术是电子电气架构】赵福全:您觉得未来整车企业必须掌握的新的核心技术是什么?祖似杰:我认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21-01/17/009797.html

等待处理…

面向“新四化”,汽车产品如何创新?

2021/1/16

3.核心技术

观点 【未来汽车最核心的技术是电子电气架构】

赵福全:您觉得未来整车企业必须掌握的新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祖似杰:我认为,未来汽车产品最核心的技术是电子电气架构。特别是今后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将与过去大不一样,由分散式、嵌入式逐渐向集中式、集成式的方向发展,最终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形成一个汽车“中央大脑”,统一管理各种功能。而车企对电子电气架构的掌握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分步前进。像上汽目前正在做的就是自己的第三代电子电气架构,可以将各种功能整合到三至四个域控制器中。

电子电气架构是汽车产品的核心,就像“中央政府”一样,可以对汽车的各种功能进行统筹管理,避免“诸侯割据、政令不一”。当然,一开始的时候,这个“中央政府”可能会管得少一些,但之后一定会管得越来越多,以确保车辆整体表现最优。同时,电子电气架构作为汽车的中枢,将定义很多与此前完全不同的相关标准,因为过去汽车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未来汽车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对于具体开放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又如何通过电子电气架构来实现,车企都要清清楚楚。显然,像这样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车企是一定要掌握的。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本质属性不会改变,而交通工具必须确保绝对安全,因此安全技术不能交给别人,一定要由整车企业掌握。特别是将来自动驾驶汽车普及应用之后,一旦发生行车事故,整车企业肯定要承担责任。从这一点出发,车企也要把电子电气架构和中央控制系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对包括电子电气架构之上的车载操作系统、基础应用和服务软件架构等都要充分理解,做到融会贯通。对此,车企不应有丝毫的犹疑。

4.汽车芯片

观点 【车企无需自行制造芯片,但应掌握其定义能力】

赵福全:车企对于芯片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应该与芯片供应商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以确保先进芯片的稳定供应?

祖似杰:芯片在汽车中的作用越来越关键,特别是AI(人工智能)芯片,是汽车产品迭代优化能力的基础。目前,汽车产业所用的AI芯片以进口为主,国内一些企业才刚刚起步。对于上汽来说,我们也做了一些芯片方面的布局,包括投资了芯片领域的国内创新企业。

我们判断,未来当汽车智能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需要定制化的芯片。所谓定制化,就是把车企基于自身经验和积累提出的需求都定制到芯片中,以体现不同产品的差异化。

我觉得,最终芯片制造方面应该问题不大,毕竟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已经做了大量投入,这一瓶颈迟早会被突破。同时,芯片制造的规模需求极高,单单一家整车企业的芯片用量根本不足以支撑,实际上,很多芯片公司也只专注于设计和封装工作,而不涉足制造,所以车企没有必要参与芯片制造。而芯片设计是车企需要重点关注的,因为未来定制化的芯片将决定产品的个性化,车企应该适当掌握芯片的定义及设计能力。

目前,上汽通过投资孵化一些芯片创新企业来进行间接的储备。当然,将来上汽的芯片需求量变得非常大的时候,我们也不排除有调整打法的可能。

5.安全问题

观点【解决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问题,合作重于竞争】

赵福全:整车企业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解决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问题?

祖似杰:过去,汽车如同信息孤岛,几乎不与外界联系,车企只要确保汽车内部安全就可以了;而未来,汽车将充分开放,作为智能网联终端随时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由此,要确保汽车安全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

车端的安全一定是由整车企业来负责,包括车内关键部件的安全保障,以及系统集成后的安全保障等。车端安全必须严防死守,车企对此怎样重视都不为过。这就像是自家金库的大门,要由绝对可靠的自己人来看守,而不能随便交给外人负责。当然,未来保障车端安全既涉及硬件,也涉及软件,这就需要车企扩展自身的能力。同时,车企应充分考虑冗余设计,通过软硬件的双保险,构建一个高度严密、完备的车辆安全系统。

除了车端之外,车企还需要尽可能确保管端和云端的安全。比如,上汽旗下的帆一尚行就是一家专门负责云计算中心业务的子公司。为什么上汽要涉猎云端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认为有一部分云端安全问题也可以由整车企业来解决。或许车企无法管理公有云,但是完全可以管理私有云。由此,涉及车辆的云端安全问题就转变为车企如何进行合理决策的问题,即把哪些数据存放在公有云上,又把哪些数据存放在私有云上,然后再分别施以不同的管理策略,这样安全系数就可以高很多。

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问题涉及面非常广,我认为很多问题仅凭一家乃至一类企业是解决不了的,因此企业之间迫切需要跨界合作,共同应对安全难题。

6.氢能源

观点【燃料电池汽车将在2025年后逐步应用于乘用车】

赵福全:您怎样看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景?燃料电池技术何时能在乘用车市场真正起步?

祖似杰: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汽车是很好的发展方向。当然,目前仍有一些关键零部件尚待技术突破。同时,成本问题也尚待解决。实际上,产品的成本与规模息息相关,后续随着产销规模的提升,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自然会逐步下降。

上汽在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上坚持不懈地做了很多年,目前已经研发出第三代产品了。我们认为,近期比较现实的应用场景应该是商用车,比如在固定区域内使用的物流车,这主要是基于加氢站限制来思考的。其一,在氢能源发展初期,加氢站数量肯定很少;其二,商用车的行驶线路相对固定,加氢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其三,商用车采用纯电动方案的自重更大,因此燃料电池汽车方案更适用于商用车。

对于在乘用车上应用的前景,我判断,随着成本的下降,燃料电池到2025年可以逐步在乘用车上得到应用,到2030年才有望进入普及期。这些年来,上汽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下降曲线令人欣喜,也让我们更有信心了。我们对燃料电池使用的材料、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完全清楚未来成本下降的空间在哪里、潜力有多大。

当前,国家在推动电动车发展的同时,也在鼓励发展氢能源。中国的汽车产销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同时探索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两条技术路线是没有问题的,也是应该的。总体来说,燃料电池这个方向非常值得我们继续努力做下去。

7.产业趋势

观点 【未来全球汽车产业将高度集中化】

赵福全:未来,汽车产品创新究竟会给全球汽车产业带来哪些变化?

祖似杰:我认为,十年之后,汽车产业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一,从中国的变化来看,十年后,中国市场很有可能要跨过汽车普及期了。虽然过去几年,中国汽车销量出现下滑,但这只是阶段性的,我们其实还处在普及汽车的阶段。然而,等到普及期过后,市场就会趋近于饱和,或者说处于以存量替换为主的平衡状态,这意味着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

第二,从消费者的变化来看,十年后中国汽车用户将更加成熟,“为自己消费”的意识将日益强烈,具体表现为强调个性、注重体验、追求品质,可能还会崇尚简约,这一点在汽车文化发达的一二线城市会表现得更为突出。

第三,从产品的变化来看,十年后,人们对汽车个性化的需求仍将普遍存在。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未来汽车将全部是共享化的标准车型,而私家车会消失。我认为,这个观点不一定正确。人们对汽车的个性化需求只会越来越高,而私家车肯定要比共享汽车更能满足这种需求。

第四,从汽车产业竞争态势的变化来看,资源整合将是大势所趋。我认为,未来汽车产业的集中度一定会越来越高,或许最后全球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整车企业,最多不超过两位数。等到“新四化”逐步落地之后,汽车产业一定会出现更加显著的规模效应,即便发展进程中由于地缘政治和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波折,但是在大方向上,世界汽车产业趋向高度集中和资源整合是不可避免的,这将是产业的最终归宿。(本文节选自凤凰网汽车《赵福全研究院》)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