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活跃在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也是企业的领军人物,此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是党和国家对他们本人的褒奖,更是对他们为中国汽车业发展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他们是劳动者的杰出代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劳模精神是时代的宝贵财富,更是每位上汽人学习的榜样。让我们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故事。
日积月累潜心技术的领军者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 仇杰
在上汽乘用车的6年里,作为上汽自主品牌整车标定领域的领军人物,仇杰带领团队与时间赛跑,仅用四年时间就完成十余款新车的标定,确保新车型成功上市,深受消费者好评。在“国六”攻坚过程中,他在研究初期就带领团队从系统层面针对不同发动机和车型确定不同的系统设计策略和开发策略,完成了国内第一款达到“国六”标准的项目,也使上汽乘用车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全部车型都满足“国六”标准的自主品牌企业,为公司节约开发费近亿元。
此外,仇杰还带队自主研发了国内首款适用于中国国情的CVT产品,填补了国内小扭矩自动变速器的空白,取得数十项发明专利。立足加快混合动力控制系统开发,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其主导的蓝芯20T“国六”发动机等项目获得2019年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工程师们都亲切地称仇杰为“老大”,这不仅是一种亲切感的体现,更反映出大家把他作为学习的楷模。他常说,“真正的核心技术,绝对不是花钱能买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而是日积月累干出来的。”上汽集团成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仇杰创新工作室”,仇杰正带领团队,践行着这一切。
获奖感言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总书记强调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讲话也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我将继续围绕上汽集团的“新四化”,砥砺“中国心”,为上汽创新升级发展和中国汽车业贡献力量。
摸出影响模具质量隐患的技术能手
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模具事业部调试车间副主任 张生春
他是摸得出复杂型面“缺少”或“多出”几“丝”(1%毫米为1丝)的技术能手,他就是来自上海赛科利的张生春。
2009年8月,张生春作为高级技能人才,被上海市引进,进入上海赛科利工作。进入公司后,他主抓模具事业部调试车间的技术、质量、人才培养,以及前期CAE的技术支持工作,将模具制造的两端有效地衔接起来。在张生春的带领下,2011年,公司第一个AP12项目的侧围、翼子板获得成功,成就了赛科利模具制造“侧围为王”的梦想。
一根头发丝1/8的误差就有可能影响模具的表面质量,这么几丝的调整要靠手工完成,一招一式靠的都是真功夫。张生春独创的“手工型面补偿法”有效地解决了软件分析和数控加工也解决不了的微小变化,获得“上海市先进操作法”优秀成果。2017-2019年间,用此方法就创造了经济效益1130400元。
2011年12月,公司以其名字命名成立了“张生春首席技师工作室”,张生春带领团队,将其独创的“手工型面补偿法”“张氏蹭光法”等一批先进操作法通过工作室平台进行了创新、推广。
“张生春在用户心中就是定心丸”,这是几十年来行业内客户对他的认同。
获奖感言
习总书记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对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作为一名技能型的产业工人代表,我将不断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带领更多的技术工人迈上新的台阶,为上汽“新四化”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铸就民族五菱的工程师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首席工程师 黄元毅
就职于汽车业25年,黄元毅在主导整车性能研究的同时创建了五菱自主NVH开发控制技术,创造性地解决了路噪、动力底盘振动噪声、子系统噪声等难题,将仿真驱动的NVH创新技术应用于新产品开发中,实现了全流程自主正向开发,刷新了全新车身开发8个月的全球最短开发周期纪录。
作为上汽通用五菱主要的技术负责人,黄元毅提出了衬套、减振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参数测试方法,建立了高精度多体动力学模型,支持底盘调教与NVH性能优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减振器阀系选型与优化、底盘衬套元件的优化,并与调校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底盘动力学性能与NVH性能的自主创新研发。
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宝骏530”实现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品输出和技术输出,打造出知识产权完全自主的真正全球车型。黄元毅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宝骏530各项性能得到了印度同事的一致认可,以高舒适性和大空间赢得了印度用户的称赞。
黄元毅没有领导架子,身边的同时都喜欢称呼他为“黄工”。他始终说,自己就是五菱众多工程师中的普通一份子。
获奖感言
获此荣誉,我感到无比光荣,也深知这份荣誉背后的责任与使命。现在的汽车行业不缺工程人员,但是缺乏钻研的态度、工匠的精神。尤其是年轻工程师一定要沉得住气,用实力和成绩说话,成为你所在领域真正的“专家”。我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用勤奋、严谨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用实际行动助力汽车行业发展。
带队创造“上汽速度”的“一把手”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郑州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丁波
2017年,上汽乘用车生产基地落户郑州,丁波率领团队克服项目初始阶段艰苦的办公生活条件,扎根中原。
面对新员工、新工厂、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百业待兴”的局面,丁波带领团队成员攻克了诸多难题,彰显了“上汽速度”:90天完成了建设改造和设备安装;85天完成了设备调试和新产品导入;65天完成了第一个10000辆生产;25天完成了第二个10000辆生产;仅用一年时间,实现了郑州基地项目从签约到建成,再到量产的快速发展;两年时间内,完成了整车、动力总成、零部件、云计算数据中心四大模块的整体部署。
作为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的“一把手”,丁波从不搞特殊化,戴着普通员工的工作帽,与员工奋斗在一起。他常常深入一线,奔走于各个生产工位,从客户角度出发,追溯产品制造全过程,亲历从生产过程到整车性能检验、表面质量和匹配质量检验的每个环节,对装配过程质量及整车产品质量状态精益求精。
历时三年,郑州基地生产整车70万辆,创造产值超400亿元,跃升为河南产量、销量最大的乘用车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近4000个。
获奖感言
作为上汽乘用车郑州分公司的负责人,我要感谢我的团队、公司,以及河南省郑州市各个单位给予的支持。
上汽在河南的发展是沪豫合作结出硕果的最好见证,我们将会更进一步强化双方合作、更深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完成上汽在河南布局的数十个项目,搭好沪豫合作的桥梁,助力双方携手共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