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0/5/202005150523bad3815c47838900847e26d8d708.jpg
2020年开年以来,燃料电池汽车圈利好消息不断。先是国家能源局将氢能纳入了“能源”之列,曾是“危险品”的氢能被“正名”;再是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20-05/17/008584.html

等待处理…

创新发展不停步, 上海“新基建”规划20座加氢站

上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按下“快进键”

本报记者 阮希琼
2020/5/15

2020年开年以来,燃料电池汽车圈利好消息不断。先是国家能源局将氢能纳入了“能源”之列,曾是“危险品”的氢能被“正名”;再是将最新的氢能利用开发纳入“十四五”规划重点;再到最新的补贴政策出台……

5月7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燃料电池行业内更是“炸开了锅”。《行动方案》初步梳理、排摸了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其中包括建设20座左右的加氢站。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一直是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一大痛点,政策的发布将有效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也给了上汽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信心与决心。”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表示。

不过,捷氢科技依然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受到疫情的影响,有些企业已经叫停了燃料电池研发项目。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加速创新项目的产业化刻不容缓,要迅速让投入转化为收入,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未来才能有希望。”卢兵兵深谙其道。

走出去,为客户寻找应用场景

4月26日下午,一场签约仪式在上汽总部举行。这是上汽集团与上海机场集团的战略合作签约,合作的内容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出行服务等多个方面。谈到这场合作,卢兵兵颇为兴奋:“你知道吗?其实两大集团的合作和捷氢科技有脱不开的关系。”

“我们判断,机场会是燃料电池汽车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卢兵兵说,“传统充电的新能源汽车由于充电耗时长,无法满足机场的运营效率,这是他们的痛点,而这恰恰是我们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燃料电池汽车加氢只需几分钟,加一次能有500多公里续航里程。并且,机场运行车辆的路线相对固定,加氢需求更集中。”

在传统的供应关系中,一级供应商只要根据整车厂需求提供零配件就可以了,但为了加快产业化,捷氢科技走向了市场,主动为客户寻找应用场景。

于是,捷氢科技找到了机场集团。只是卢兵兵没想到,这次接触最终促成了两大集团多个方面的合作。“对于整车厂来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占比很小;但对于捷氢科技来说,就是100%。为了打动客户,除了产品过硬,还要让客户看到未来的应用前景,所以我们必须主动走出去了解市场。”他说。

卢兵兵认为,燃料电池汽车会在具备条件的区域里率先实现小规模商业化运营,其中涵盖了5大应用场景,分别是机场、港区、钢铁园区、石化园区、煤炭矿区。其中,机场、港区的痛点类似,都有结构性节能减排的需求,但传统充电的新能源车无法满足运行效率;而钢铁园区、石化园区、煤炭矿区都副产氢气。

“这些应用场景,我们都会一步步去探索。”卢兵兵说。

“疫”无反顾,直面产业化之痛

复工以来,捷氢科技的一连串动作让人目不暇接:3月16日,上海新园区项目开工;4月26日,助推上汽集团与上海机场集团签约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合作;连续配套5款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工信部公告。今年将是捷氢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年。

从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的报告来看,2020年3月,由捷氢科技配套的嘉定114路公交车出行率达到了100%,作为通勤车使用的上汽MAXUS FCV80出行率也达到了60.2%。“数据证明,我们的车是实实在在跑在路上的,产业化步伐的提速,也为我们完善产品、提升系统可靠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捷氢科技市场经理周红茹说。

回忆起这一年多来,捷氢科技是如何从研发走向市场的,卢兵兵甚是感慨:“获得订单真的非常不容易,但再难也要一步步走。”

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过程存在着诸多痛点:基础设施尚待完善、成本过高、核心材料依赖进口、缺乏与商业化应用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这些都是摆在捷氢科技和行业面前的现实挑战。

“在量产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卢兵兵说,“传统汽车量产的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燃料电池汽车。比如,由于我们产品目前是小批量生产,供应商不会投入太多资金来匹配自动化量产设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捷氢科技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于是,供应商的生产现场和产品使用的现场,成了项目团队成员经常“光顾”的场所。

即使面临疫情的考验,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仍是一场“疫”无反顾的战役。今年以来,已经有5款配套捷氢科技燃料电池系统的整车产品登上了工信部公告。“市场在加速,我们必须马不停蹄。下半年,这些产品陆续都会量产。”项目团队成员表示,虽然忙碌,但看到自己研发的产品走向市场,这令他们感到欣喜,团队成员也是干劲十足。

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是发展根本

疫情的来袭,更让捷氢科技看到了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疫情对我们确实有影响,特别是一些进口零部件。”卢兵兵坦言,“目前,燃料电池的碳纸、膜电极原材料等仍依赖进口。所以我们在积极走向市场的同时还要带着供应商一起研发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化替代。”

在卢兵兵看来,市场能否接受燃料电池汽车,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价格,在补贴退坡的大趋势下,成本降低的速度必须比补贴退坡的速度更快。他认为,除了扩大规模效应,工艺、材料的突破,以及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都是降本的关键。

捷氢科技坚持自主开发,目前掌握从电堆核心零部件、电堆集成、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到动力系统集成、整车集成的完全正向开发能力,并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今年登上工信部公告的5款产品中的4款搭载了PROME P390燃料电池系统,该产品铂催化剂用量大幅下降,产品成本更低。

“捷氢科技坚持开发应用一代,研发布局一代,规划定义一代。除了300型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品稳步走向市场,400型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研发也在推进中。”卢兵兵说,“我们公司65%的员工都是技术研发人员。随着产业化步伐的提速,研发团队还将进一步扩大。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才是发展根本。”

上篇:上汽财务获“2019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
下篇:享道出行“夜间守护专车”正式上线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