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小五”,你们也可以叫我上汽5G智能驾驶重卡。在“新四化”的家训下,我立志做一辆智能、有主见的车:无需驾驶员操作,根据环境自动驾驶,完成主人安排的任务。
今年进博会期间,我在洋山港码头进行了商业化示范运营,如期实现我的梦想。这一天,距离4月3日上海市委、市政府批示上海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正式启动仅仅过了七个月。
在我出生前,来自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上汽前瞻技术部、上汽红岩、安吉智能、帆一尚行和彭浦机器厂的六大团队共同制订了质量保证计划,针对零部件状态、生产工艺、装配过程控制、整车检测、下线检测等关键控制流程与关键控制因素制订了详细的控制手段,确保我一出生就拥有健康的体魄。
既然要独自“闯荡天涯”,我必须接受从平凡到智能的物理改造。无论是在晴好天气还是阴雨天气下,我都得具备“眼观六路”的能力,在我身上合适的位置加装“五官”(各种雷达、定位天线等),灵敏的探测技能必不可少;为了适应复杂的路况,我拥有了具备高速信息处理能力的“大脑”;为了保持清晰的决策,工程师们在驾驶室内特地开了两扇单向引流窗,让我的头脑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能够沐浴在空调的和风中,再也不用担心因“中暑”或“着凉”而罢工。然而,在改造测试过程中,这些让我变得聪明的“器官”偶尔会出现排异反应,用于连接各个“器官”的血管——线束,也喜欢找存在感。为了让我改造后更健康强壮,我看到项目管理人员在中秋节还在现场协调资源;我看到工程师们彻夜讨论方案,不断在我的身上验证,直到问题解决;我看到样车试制车间的技师每天加班至后半夜。看着他们争分夺秒地扑在工作上,不断与时间赛跑,我内心激动得无以言表。
完成物理改造的我,终于来到实战现场——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在我能独立驰骋前,工程师和资深司机带我不断测试,使我快速适应环境,茁壮成长。在更复杂的新运行环境下磨合,每天超过12小时的高强度运转,曾经一度使我感受到不适与压力,正当我感到有点气馁的时候,那些曾经彻夜陪伴我的工程师们又回来了,帮我查找问题,帮我加油鼓劲。因为测试任务异常繁重,“诊断”只能在晚上进行。
根据每天的测试内容安排,我和我的伙伴们每天回到基地的时间从21点到24点不等,但无论我们几点回来,只要一见到我们的身影,他们立马精神饱满,带着工具和设备迎上来,为我们悉心检查维护。不论前一天工作到多晚,第二天清晨7点半,他们准会按时等候在点检场地,为我们新一天的出征做全面体检。他们曾照着电筒,一边与蚊虫斗争,一边替我们维护;他们曾在测试基地的隧道里,顶着穿堂风的呼啸登高作业。整整两个月时间里,正是有了他们的呵护,我和我的伙伴们才拥有了勇敢追逐梦想的雄心与强健体魄。
11月9日,我的商业化示范运营之梦终于得以实现。我知道,这是无数上汽人奋斗创新、攻坚克难、无私付出的结果。(邹景莲)
微评
“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习总书记当时的殷殷嘱托还历历在耳。一年过去了,由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5G智能重卡成功实现特定场景下的L4级智能驾驶商业化示范运行,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这是上汽集团“创新策源”的一次生动实践,它汇聚着“上汽智慧”,谱写了一篇崭新的“奋斗者的创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