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19/9/201909140d59e15de6b14ffb9d9220571477b0d1.png
最近,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参与制片的纪录片《美国工厂》火了。影片讲述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福耀到美国建厂,解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9-09/15/007412.html

等待处理…

从《美国工厂》看制造业全球化之路

本报记者 邹勇
2019/9/14

最近,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参与制片的纪录片《美国工厂》火了。影片讲述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福耀到美国建厂,解决各种问题的故事。但是,影片中呈现的中国雇主与美国雇员之间的冲突、焦虑放在当下的国际关系背景下,又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从亏损到半年净赚1.48亿元

福耀在美国注册有6家子公司。其中,3家为商贸企业,3家为生产型企业。纪录片的主角是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莫瑞恩地区的工厂,属于福耀玻璃美国有限公司。

福耀2019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02.87亿元,同比增长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6亿元,同比下降近两成。但福耀玻璃美国有限公司的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共实现营收19.11亿元,净利润为1.48亿元。

《美国工厂》详尽展现了福耀刚到美国设厂时的处处碰壁,如当地员工的态度和技能差异、工会运动、文化冲突等问题。在项目投产的2016年,福耀美国公司亏损了4161万美元(约合2.9亿元人民币)。三年过去了,福耀在美国是如何扭亏为盈的?

从2016年年底开始,福耀就展开了反击:公司提高了中国管理者的比例,原总裁和副总裁都被解除了职位。按《纽约时报》的报道,福耀还发动攻势,把反对工会动议、“捍卫个人发声权利”的材料在厂里撒得铺天盖地。福耀的管理层还对一些工人提供免费餐,加强与工人的感情联系。2017年11月,莫瑞恩工厂的工人以868票对444票,近乎2∶1的比例否决了成立工会的动议。

另外,即使被搞得焦头烂额,福耀一直未放弃狠抓生产,投入大量资金扩建生产规模,生产线被不断扩大,产能利用率也不断提升。截至2017年年底,工厂年产能约为550万套,当年销量相比前一年翻了一倍不止,达到200万套,基本实现了盈亏平衡。

目前,福耀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约为65%,全球市场为25%。在美国每年销售的汽车玻璃中,有19%产自福耀。福耀期望尽快将市场份额提高至30%。

镜头之外的“玻璃大王”

看完《美国工厂》,你一定会对福耀创始人、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印象深刻。曹德旺与汽车玻璃的渊源,颇为神奇。

1946年,曹德旺出生在上海。其父亲曹河仁曾是上海著名品牌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后来为逃兵慌,由上海乘轮船回老家福建福清,由于家产放在另一艘船上丢失,曹家从此败落。

福耀玻璃创建之前是一家亏损严重的玻璃小厂。1983年,曹德旺成为该厂的一名销售员。此后,他承包了这家小厂,翌年实现营收20万元。1986年,曹德旺在火车站偶然听到“别挡路,打碎了你赔不起”的喊声,他发现说的是汽车玻璃。受该事件启发,曹德旺灵机一动,敏锐地感觉到“发财”的机会要来了。

1987年,一家名叫“福建省耀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的汽车玻璃生产厂注册成立,这是福耀玻璃的前身。1993年,福耀玻璃在上交所上市。随后,福耀玻璃开始海外征程,产品出口到美国售后市场。2000年,在曹德旺的带领下,福耀长春公司成立,跨出建立全国生产基地的第一步。从2002年开始,福耀玻璃开始配套国外汽车制造商现代摩比斯;2005年,再次拿下德国奥迪,向高端品牌进军。2006年至2008年,福耀玻璃开始全球布局。

早在建厂之初,曹德旺便把专注、专业作为福耀玻璃的发展战略。经过30年的发展,福耀玻璃凭借先进的工艺和过硬的品质赢得客户信赖。在构建核心竞争力过程中,福耀玻璃始终把进行全产业链布局、降低成本作为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

在《美国工厂》故事之外,曹德旺还有一段美国往事。2002年,福耀在美国市场份额达到12%。美国商务部认为福耀存在反倾销行为。曹德旺在震惊之余开始应诉。最开始,他觉得受到歧视,认为这是一种带有政治色彩的刁难。后来,他开始用一种理性态度来看待反倾销:怕和恨解决不了问题,有充分的证据可通过诉讼解决。

最终,曹德旺赢下了官司。而这个官司是中国加入WTO后赢得的第一起反倾销诉讼官司。为此,他聘请美国最好的律师,还以个人名义在中国的一所大学成立“福耀反倾销研究中心”。他后来回忆说:感谢这场官司,不仅让他代表中国在世界面前获得尊严,也保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福耀玻璃为什么要“走出去”?

2010年,福耀与通用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福耀承诺会在2016年年底前将供应通用汽车在美国装车的玻璃改为由福耀在美国本土生产。事实上,福耀在俄亥俄州的工厂离75号洲际公路只有几英里,距离通用、本田及福特的工厂都不远,车程3小时左右。

《美国工厂》并未完整讲述福耀的海外版图。在美建厂前的2011年,福耀在俄罗斯设立其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就是应德国大众的要求。

在以1500万美元收购美国代顿市工厂的同一年,福耀美国又出资2亿元在伊利诺伊州独资设立子公司,并收购玻璃产品供应商PPG名下的两条浮法玻璃工业生产线。这样,福耀在美就有了两大生产板块:汽车玻璃和浮法玻璃。不过,汽车玻璃始终是业务的重点。

中国之所以有“世界工厂”之称,其中一项原因是低廉的人力成本。这点曹德旺很清楚。不过,即便在补贴、税收和能源上存在成本优势,但要达到同样的劳动效率,美国制造业成本还是要比中国高得多。福耀之所以去美国建厂,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还是产品的特殊性。汽车玻璃运输成本高昂,纵观福耀国内布局,就会发现其生产基地都就近服务于汽车制造厂,这有利于运输效率。

从目前情况看,曹德旺确实有先见之明,福耀在美建厂选对了时机。中国汽车市场去年开始迎来“寒冬”,国内市场不景气直接影响福耀的业绩。根据福耀今年上半年年报,公司国内主营业务汽车玻璃业务营收较去年同期减少2.77亿元。

海外市场的营收弥补了国内市场下滑造成的损失。2018年,福耀海外市场营业收入占总收入比较上一年高了5.4%,总额增加了16.9亿元,而这其中有12.6亿元由美国工厂贡献。

评论

不可逆的全球化潮流

纪录片的性质或许决定了《美国工厂》无法直接输出观点,但福耀在美国建厂的故事,对中美双方都有启示。

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美国汽车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陷入破产危机。虽然汽车三巨头的没落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最为引人注意的莫过于三巨头高昂的人力成本。通用不得不放弃成本过高的本土工厂,转向海外,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的通用工厂被迫关闭,几千名员工失去工作,老工业区摇摇欲坠。而福耀着眼于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再结合美国能源、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利用通用的厂房和员工,生产拳头产品汽车玻璃,成为美国乃至北美汽车业链条不可或缺的一环。

实际上,《美国工厂》呈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图景。有专家指出,全球化的第一阶段是“商品跨界”,即一种商品在一国生产比在另一国便宜;第二阶段是“工厂跨界”,即国际企业通过建立全球供应链,直接利用更廉价的劳动力;而第三阶段是“服务跨界”,数字化信息技术将使医生、律师、文员、销售员等职业能远程工作,进而进入“全球创新时代”。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中美经贸关系注定无法切割,用高关税将美国制造企业从中国逼回,进而与中国“经济脱钩”根本不现实。全球围绕主要消费市场正在形成区域化的供应链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中美双方完全可以找到各自的优势,实现互补、合作、双赢。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