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18/10/m2018102090261b43adbd49359314c378a0169771.jpg
科技革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正是我们取得下一次成功的机遇所在。作者梳理了近些年来经典的成功商业案例,我们从中看到了由机器、平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8-10/21/005710.html

等待处理…

未来商业的三大关键词

2018/10/20

科技革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正是我们取得下一次成功的机遇所在。作者梳理了近些年来经典的成功商业案例,我们从中看到了由机器、平台和大众打造的新世界的运行规则。要想准确地把控未来的商业社会,就不得不从这三个要素入手。

《人机平台:商业未来行动路线图》

作者:[美] 安德鲁·麦卡菲,[美] 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

出版社:中信前沿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这是一部在全球智能制造、新技术产业化领域带来革命性的作品。

在该书中,作者回顾了人类的科技发展历程并得出结论——唯有成功转型才不会被科技洪流所吞噬。同时,两位作者也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梳理了不少成功的商业案例。这些案例的背后是大脑与机器的博弈、是产品与平台的制衡、是核心与大众的对抗,更是一个由机器、平台和大众打造的商业新世界。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控制论的创始人、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就在《人有人的用处》(1950年出版)中预言∶“人与机器之间、机器与人之间,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信息势必要在社会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

今天确实正如这些学者所预言的,人类已经快速进入了信息社会和数字化时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巨变正在以人们未曾预料的速度演进。美国学者安德鲁·麦卡菲和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在《第二次机器革命》一书中描述了快速的技术进步,并讨论了一些经济后果。

他们出版的新作《人机平台》一书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各个领域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颠覆性创新并获得很大商业成就的精彩图景。

智能化的机器大规模地替代人类工作,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上,智能机器(通常称为“机器人”)超过了人类的能力。

这使许多人开始担心:越来越多的人类工作被智能机器所替代,意味着大量工作岗位消失,那么会不会因此出现大规模的失业群体?这样的技术进步对人类有何意义?

安德鲁·麦卡菲和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在《人机平台》一书中指出,在这样的时代,如果要了解人们接下来想要什么,就需要了解人之所以是人的意义和技术路线选择的意义。

同时,他们也深入讨论了在高度数字化的信息化时代,人类必须以正确的行动路线走创新之路。他们通过对各个领域的现实创新案例的描述和分析来说明,“当今社会有众多机会让更多人做贡献,用技术创造更广泛、可共享的繁荣。”

另外,他们还深入讨论了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最终触及了一个深刻的哲学性问题:人类推动技术进步的价值何在?是代替所有人的工作岗位,让人变得彻底闲暇和懒惰,以至成为工作场上的“垃圾人口”吗?也就是说,消灭人类工作,是人类技术进步的最终目的吗?

这不是《人机平台》作者的主张。相反,他们认为,智能机器人仍然是人类的工具。他们所要探讨的是,在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未来世界,人类需要有怎样的行动路线,按照人的价值取向,发展信息技术和平台技术。他们说:“个人可以绘制自己的行动路线,企业和社会也同样可以。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绘制自己的行动路线。”

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人类经过极大的努力,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平台化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秩序重构,实际上就是要求以机器,包括智能机器替代人的大量传统工作的方式,创造更多的新工作方式,并培养擅长新工作的人。

所以,人、企业和社会都要有不断创新的行动路线和可行方案。这就是《人机平台》一书给我们的充满乐观主义和积极进取精神的启示。(本文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为《人机平台:商业未来行动路线图》一书所作的序)

书评

阅读这本书,我强烈地感受到自己被引领着,一次次领略直击问题本质的认知快感。通过多角度、案例与逻辑交相辉映的呈现,我前所未有地获取了一幅关于智能时代“三生万物”的生动图景。

——著名学者 吴伯凡

机器是技术变革,平台是市场变革,大众是组织变革。我们正站在新时代的开端,我们的认知还将一次次被颠覆,而机器、平台、大众将是我们描绘未来路线图的指路明灯。

——资深互联网人 方军

人工智能、平台和大众都是变革的力量。它们并行演化,意味着我们开始体验一个网络化颠覆的新时代,在其中,数不胜数捉摸不定的变革成为常态。对于想成功通往这个新世界的公民、企业家、公司和政府来说,首先要找到可靠的、有先见之明的向导。

——领英联合创始人 里德·霍夫曼

节选

分叉的人工智能

本质上,孩子们通过倾听学习一门语言。他们听周围的人说话,吸收一些组成语言的词语和规则,然后在某个时间开始说出自己的话。他们说错时得到反馈和纠正。

成人学习者则知道这件事有多难。当他们开始掌握第二种语言时,马上会面对一堆规则:把代词放在句子的什么地方;用什么介词;动词如何变化;名词是否有性别之分,如果是的话,又有多少;如何区分主体和对象,以便我们知道是“狗咬人”还是“人咬狗”等。记忆词汇很难,而使大多数成人语言学习者咬牙切齿的,是诸多复杂的、偶尔不一致的规则。

幼儿牙牙学语不需要明确的规则指导。大多数成年人不能在规则的情况下学习。当然,这两种方法有一些重叠,很多孩子最终会修语言课,而大人们也会耳熟能详,但两者毕竟截然不同。幼儿的大脑专门用来学习语言:他们用统计原理来辨别语言模式。例如,当妈妈谈论自己时,她用“I”作为主语,并把它放在一句话的开头;她用“me”作为宾语并放在后面。大人的大脑是不同的,因此他们在学习新的语言时通常明确地学习规则。

与以上对比类似,早期的人工智能社区分为两个阵营:一个追求符号型人工智能,另一个则建立模式识别的统计系统。前者试图以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方式发展人工智能,后者试图使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儿童学习第一语言的方式大致相同。

然而,其他的挑战使基于规则的方法捉襟见肘。语音识别、图像分类、语言翻译等领域的数十年研究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这些领域取得的最好结果与人类的表现仍相距甚远,最糟糕的结果则给人留下了很坏的印象。

例如,据一本1979年的逸事集记载,研究人员对“英译俄”翻译程序输入“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句话,程序给出的俄语翻译却意为“威士忌不错,但肉坏了”。也许这故事是杜撰的,但它并不夸张。作为一个群体,符号型人工智能产生的结果使人伤感、困惑,以至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的企业和政府的研究资助来源枯竭,“人工智能的冬季”降临在这一领域。

预见未来,你做好准备了吗?

任何人都无法准确地告诉你,2050年将会涌现哪些改变世界的“黑科技”;就像30年前,没人可以预测到今天的苹果、亚马逊、脸谱网和谷歌。虽然预测未来十分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正在发生的趋势,有依据地发现未来技术的蛛丝马迹,并预测其大规模商业化的潜力。

《超级技术:改变未来社会和商业的技术趋势》

[美]梅琳达·盖茨

[美]丹尼尔·富兰克林

本书提出了勾勒未来科技图景的三大工具:从过去、从现在、从科幻故事中构建未来世界。

将来,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大脑接入互联网,替换身体中损坏的“零件”,食用实验室里培育的奶制品。如果足够幸运,我们将生活在一个生产力更高、能源更丰富,并且更平等的社会中。

《微粒社会:数字化时代的社会模式》

[德]克里斯多夫·库克里克

这本书的作者库克里克在书中详细解读了当下这个被解构的社会,并将其总结为“三大革命”,即差异革命、智能革命和控制革命。

《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

[美]杰奥夫雷G.帕克

[美]马歇尔W.范·埃尔斯泰恩

[美]桑基特·保罗·邱达利

该书由3位平台研究专家联合撰写,他们致力于研究平台背后的驱动因素和运作方式,在本书中全面解释了平台公司如何颠覆传统公司、反转市场、改变就业、重新定义传统产业、建立新的商业规则。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