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18/8/20180825f7f1ef7a8bd449e2b97349523434741e.jpg
李开复博士现任中国科技创投机构——创新工场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曾于2013年入选《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榜单”。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8-08/26/005420.html

等待处理…

人工智能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基石

2018/8/25

李开复博士现任中国科技创投机构——创新工场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曾于2013年入选《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榜单”。在创办创新工场之前,他曾担任谷歌大中华区总裁,还曾在微软、SGI和苹果等公司担任要职。

在温哥华参加TED大会期间,李开复与BCG亨德森智库负责人Martin Reeves会面,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对各公司、行业和国家的影响。本文为他们的访谈记录摘选。

Q:人们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可能性做出了多种极端预测。您认为人工智能将如何重塑公司运营?

人工智能(AI)这种技术普遍适用。只要拥有数据,AI就能为大部分公司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协助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或增加收益。银行可以利用AI技术来改善客户选定、获取和转化,降低违约率并更好地应对信用欺诈。类似的应用数不胜数,其唯一的要求是公司需掌握大量数据。这就是当前非常盛行的“大数据AI”。未来,我认为随着传感器日益普及,它将成为日益重要的新数据来源,而这些数据反过来又会催生一系列全新的应用。

最后还有自主型AI,这是驱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基石,它将彻底颠覆现有产品、公司和业务模式,因此公司必须完全重建其业务。

Q:大数据AI已经得到应用,而基于传感器的AI和自主型AI尚未落地?

此类技术已经涌现,亚马逊Echo智能音箱便是例证。中国有四家计算机视觉公司,他们利用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来实现基于感知的AI技术,在此方面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这一技术可用于安防领域,协助在机场和手机上辨识并验证身份,Snapchat等应用也能利用这一技术。事实上,任何装有摄像头的设备都能使用这一技术,而且面部识别只是第一步,因为以此为基础就能分析移动轨迹和意图,最终实现全方位的了解。

目前,自动驾驶汽车尚处于试点阶段,但无疑数据量越大,应用AI技术的效果越好。随着Waymo和其他中国企业收集的数据越来越多,自动驾驶汽车研发进展很快。有些目标比较容易实现,预计不久便会涌现一些应用。

举例来说,在高速公路上运行自动驾驶卡车肯定要先于在城市干道上运行自动驾驶客车;除此以外,还会有机场停车等其他应用,这些应用对交通情况的了解程度要求不高。此类模式的好处在于,人们可以利用这些已经存在的应用来不断收集数据并改良技术,从而循序渐进地实现目标。

Q:谈到自动驾驶汽车,之前发生的优步自动驾驶汽车致人死亡事故揭示了信任算法的哪些问题?

我认为优步的事故可以从两个方面解读:一是看起来优步尚未完全准备就绪。我认为各方必须谨慎行事,科技公司应确保在部署产品时已完全做好准备,毕竟优步也不是非得晚上在市区道路上测试。优步本可以选择路况较为简单的高速公路,通过在白天测试来积累经验和数据。简言之,运用此类技术时必须逐步推进。

我想说的第二点是,就算优步已完全准备就绪,可能事故也在所难免。发生事故后,人们把矛头指向技术,这不公平。

我认为,我们可以比较分析自动驾驶汽车和人为驾驶的事故发生率,确保至少从平均概率来看,技术的安全性要优于人类。

Q:关于AI很有趣的一点是,它完全符合经济学家所谓的“信任品”的特征,即普通人靠常识无法理解也无法直接做出判断。如何采用监管规定和其他举措确保能将AI技术可靠地用于关键应用?

我认为监管规定很有必要,但是不应凭空监管某项技术,而是应针对具体应用加以监管。就以AI技术为例,监管对象不应是这一技术本身,而应是AI技术在自动驾驶汽车及其他方面的应用。我们应当利用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在确保实现高效监管的同时,避免对AI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还有一点是“拟人化”比较危险:我们不应期望AI像人类一样解释问题,这根本不现实。我的确同意应尽量开发能解释缘由的AI,但不要期望AI能像人类一样说明理由。我们也应时刻谨记一点,那就是人类给出的理由有时也并不完善、准确或真实。

也许AI能在统计层面变得更安全,但是不要期望AI做的所有决定都有意义。如果AI的安全性是人类的两倍,但无法像人类一样解释其10%的决定,我希望我们能够接受这一事实,不再强求机器去做本应由人完成的解释工作。

Q:采用AI技术能带来一些新功能并改善业务模式的效率。它会改变竞争优势的本质,还是会同步提升所有企业的效率?

从微观层面分析,以前信用卡诈骗检测都没有利用AI技术,但现在AI必不可少;客户服务领域亦是如此。也就是说,在各个细分领域,AI都将带来渐进式收益。我认为,只有当重新考虑整个业务模式时才能实现收益最大化,但可能不是每个领域都能做到这一点。

就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AI不是特斯拉汽车上新增的某个按钮,而是一种全新的交通出行模式。所以说,只有我们重新全盘考虑交通运输模式,才能完全实现AI所带来的收益。

数据很关键,但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各国都会制订法律法规,这将直接影响到公司成败。另外,与互联网业务一样,AI还会有先发优势的因素。各行各业情况不尽相同。举例来说,优步无法主宰全球市场,因为在交通运输方面,各地区市场相对分散;但是由于业务的数字化属性,谷歌和Facebook就有可能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有时,整个行业格局都将得到重塑,新企业将大获全胜。

还以自动驾驶汽车行业为例,我认为电动车和共享经济最终将成为主流,人们不会再购买私家车,完全可以按需使用共享汽车,这样不仅成本低,而且安全性高,也有利于环保。消费者将逐步转向这一新模式。也许有朝一日在路上驾车都会违法,因为这样做可能不安全。

Q:任何新技术都会面对各种猜测、误解和夸大之词。当听到一些公司的CEO谈论AI、AI能做些什么、AI应该做些什么的时候,您认为有哪些观点是极为危险的错误见解?

我觉得危害最大的一个误解就是人类与AI的组合将会实现和谐共生。AI是一种引擎,它在一切常规任务中持续改善人类工作效率并不断击败人类。所以从事例行工作的人未来将被AI所取代。我认为CEO需要认识到:部分岗位可能马上就会面临AI带来的挑战;还有一些岗位可能再过五到十年才会面临挑战。

CEO往往依据过往经验行事。打字机诞生之时,公司解雇了一些员工,同时也重新培训了一些员工。计算器和计算机出现以后,公司做了一些岗位轮调,重新培训部分员工,同时裁员5%-10%,但好在问题最终解决了。可是AI引发的这一轮裁员将会幅度更大。有些科技巨头声称:第一,AI是可以依存共生的,我们的技术能帮助公司优化工作成效;第二,你应该考虑如何重新培训员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错,我相信“终身学习”的作用,但你不可能培训一名电话销售人员担任公关部主管,因为后者才是未来不会被取代的岗位。总的来说,需要共情能力和复杂技能的工作岗位不会受到AI的冲击。

确实,从前CEO可以将员工打乱重组。但如今绝大多数的例行类岗位都会被AI取代,工具将在真正意义上替代人类。其结果永远不会是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一旦AI在某项工作上的能力达到了关键临界点,这项工作对应的岗位就会被其取代。

所以CEO需要高瞻远瞩,提前规划“如何安排将被AI取代的员工”。不过,我还是希望最后指出好的一方面:将人类从例行任务中解放出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们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改变工作模式,更要从整体上重新思考工作的本质。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