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18/6/201806306019379e1ff94e05b5f8a45a37730ded.jpg
全球汽车零部件并购市场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跌入低谷,年并购交易额维持在200亿美元上下。近两年来,在全球经济回暖的大环境下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8-07/01/005112.html

等待处理…

车企该如何把握全球汽车零部件并购趋势?

2018/6/30

全球汽车零部件并购市场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跌入低谷,年并购交易额维持在200亿美元上下。近两年来,在全球经济回暖的大环境下,并且受到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发展的驱动,全球汽车零部件并购市场的交易额快速回升。2017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并购交易总额将达到57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企业在汽车零部件并购市场上逐渐扮演着更加举足轻重的角色。2010年至2015年,由中国企业主导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并购交易数量仅占全球并购交易数量的8%左右;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达到18%左右。

趋势一:优质零部件企业并购竞争激烈

●单笔并购交易价值呈现上升趋势。2017年,全球零部件企业并购交易单笔平均金额约为2.8亿美元,较2007年(金融危机前)单笔平均金额的1.7亿美元大幅增长65%。

●超大型并购交易数量将持续上升。预计2017年全球汽车零部件并购市场将至少完成18笔金额超过5亿美元的并购交易,超大型并购交易数量上升。

●各汽车零部件细分品类企业的估值倍数(交易价值/EBITDA)稳定增长,内饰企业估值水平较低,2017年仅为6倍,但仍比2011年翻了一番。汽车电子、动力系统企业估值在2017年上半年分别达到了13和10的高点,体现了资本对于创新技术的偏好。

近年来,日益活跃的并购活动将进一步推动优质资产的价值提升,并加速汽车零部件市场的集中程度。中国车企应抓紧审视自身发展需求,尽快出手并购优质标的企业,以此把握更加高效的外生发展机遇。

趋势二:将目光投向拥有前瞻技术的企业

●多元化经营企业受青睐。我们调研了包括全球前10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内的545家企业,发现:总体而言,多元化经营的汽车零部件综合生产商在过去两年,其收入增长高于单一品类。按本币结算,2016年所有样本企业销售收入年增长率平均为4%,全球前100强仅为3.3%,而综合生产商年销售收入增幅达到8.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市场更青睐一揽子综合供应能力,也为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跨品类并购提供了充分依据。

●现状:动力、电子与底盘占比最高(见图一),在这三个领域,中国企业已经比较活跃。

●发达国家企业开始布局前瞻技术,而中国企业对此关注度仍有待提高.

未来一段时间内,汽车零部件技术最大的变化将出现在动力、内饰与结构件三个细分品类中。中国企业受到国内政策驱动,在电动化方面布局较早,在该领域的并购也相对比较活跃。但在自动化与智能化驱动的内饰变革中,我们极少见到中国企业的身影。

对前瞻性技术的忽视极有可能导致在未来10-20年,尤其当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颠覆性的产品商业化普及时,国内外企业的技术差距被重新拉开。因而,我们建议,中国企业在重视传统技术,补齐自身技术短板的同时,也要开始进行前瞻性技术的布局,并购新技术标的。

趋势三:欧美企业最受青睐

●欧美企业在并购标的中占比最高。2010年,欧美并购标的占全球零部件企业并购交易的65%。2017年,该比例有所下滑,但是仍旧高达58%。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标的占比从2010年的10%增长到2017年上半年的15%。尽管买方以本土企业为主,但也逐渐出现了国外组织竞购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案例,这从侧面说明中国的技术积累与市场前景得到了全世界认可。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与价值都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并购海外零部件标的企业。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以及全球化扩张的道路上,逐渐采取更加积极的并购策略(见图二)。

●优质美国企业剥离资产的意愿更高,优质欧洲企业面临的财务压力更大。通过对包括全球前10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内的超过85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系统性评估,我们对企业的资产剥离意愿和财务压力进行了打分(见图三)。我们发现,尽管整体上欧洲企业平均剥离意愿最高,南美洲企业平均财务情况最差,但在代表优质标的的全球前100强企业中,美国企业剥离资产的意愿更高。并购优质的欧洲企业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业务挑战,并购后,买方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资源与精力进行业务重塑与企业改造。

相对于美国企业,欧洲企业的财务情况较不理想,而且更为激烈的买方竞争导致溢价程度更高。另外,优质美国企业对于剥离汽车零部件相关资产的意愿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我们建议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可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优质的美国潜在标的。

此外,中国企业还需结合主要客户的战略发展方向,了解其短、中、长期关注的技术领域,明确自身能力建设的优先级,促使资金效用最大化,活用并购工具。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