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市场能否换来技术?大多数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结合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亚”)的发展历程,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启明:中国汽车市场的合资模式已经走过30多年了,不少人的论调就是:市场换掉了,技术没换回来。但这个结论在泛亚是不成立的,泛亚的“市场换技术”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汽车行业的标杆。而泛亚的成功,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
首先,上汽通用在成立合资公司的同时,中外双方共同出资成立了泛亚,这在当时是极具突破性的。即使是20年后的今天,合资公司双方单独成立技术中心的做法依然是“独一份”。这种与众不同的合资合作模式,奠定了上汽通用和泛亚在技术领域持续领先的基础。
其次,泛亚人秉承的以“创新进取、学习积累、崇尚科技、严谨求证、协作担当”为五大要素的泛亚“工程师精神”,以及支持员工践行“工程师精神”的泛亚“管理者承诺”是泛亚企业文化的两大支柱。这是泛亚人心中的共同价值观,激发我们去创造一代又一代卓越的产品。
再者,泛亚在过去20年中,不仅做好了服务国内市场本土化需求,更实现了本土化优秀产品的全球输出,从发动机、电子架构到整车平台的开发,我们都掌握着核心技术。2010年,雪佛兰赛欧的出口实现了中国本土研发国际品牌汽车的第一次出口。其后,由泛亚主导设计的雪佛兰科沃兹再次复制了这样的道路。ISO26262是针对汽车电子电器系统安全的国际标准,ISO PAS21448是行业最新针对自动驾驶安全的国际标准,泛亚作为中国唯一的汽车企业参与到这些国际标准的制订中。在汽车安全领域的研究中,我们拥有领先的技术,同时也通过参与制订国际标准分享领先的理念和技术,促进整个行业共同发展。这些实例都说明,泛亚在研发领域已经由“国内领先”逐步向“具有国际竞争力”坚实迈进。
Q:面对汽车行业“新四化”趋势,上汽集团近年来积极倡导的创新精神对泛亚有什么影响和思考?
刘启明:对于泛亚而言,创新是一个“常态”,是永恒的主题。
作为研发型企业,我们更聚焦的是“新四化”中的前“三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在充分分析了泛亚的企业特点之后,我们在今年年初增加了一个“数字化”,形成了泛亚的“四化”。
其中的“数字化”是泛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具体体现和工作方向。泛亚长期致力于通过知识管理来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手段能够改进知识管理的模式,加快知识向能力的转换。因此,泛亚抓住机遇,提出了“数字化”的战略。泛亚的数字化主攻三个方向,分别是产品数字化、研发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
泛亚合资企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我们要在“夹缝”中寻找发展方向,泛亚也处在转型期。眼下,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就像手机一样,每天都有新的应用程序诞生。在创新领域,任何领先都是如履薄冰。我们不会止步于传统开发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但传统开发是我们的“长板”,优势要保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我们的“短板”,我们要补。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别人的食物,从内打破是一个新的生命。内生的动力会产生更有竞争力的结果。今天的转型是为明天的新生。最怕的是被外界逼到你不得不做的时候,那时日子就真的难过了。
Q:创新需要机制和体系来保障,泛亚有哪些思路和举措来鼓励员工创新?
刘启明:从2010年起,泛亚连续举办了六届“创意工坊”活动,鼓励员工畅想,支持跨界众包。低门槛、高配置,对于立项成功的项目,不但可以自行跨部门组建团队,还能获得能力发展基金的支持。
泛亚的员工不缺乏创新的热情,我非常认同上汽集团把“容错”机制写入公司章程。曾经有一名员工,他参考高尔夫球表面的小圆坑设计来改善发动机燃烧室的燃烧性能,泛亚的“创意工坊”给了他一笔资金,鼓励他继续研究,结果不甚理想,但我们照样让他去参加成果展,让他去分享自己在创新过程中的得失。这就传递出一个信号,就算你的想法是不成熟的,甚至你的创意失败了,企业仍然鼓励你去探究。“容错”机制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就能把员工的创新热情和他们对公司创新文化的认同带动起来。
Q:未来,泛亚对创新转型发展还有哪些思考?
刘启明:上汽集团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是多年运筹帷幄的体现,随着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不断深入,最终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泛亚目前也在扩容软件工程师的队伍,提升软件开发能力,寻找载体资源。我们也牵头发起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设立众创空间,开展“研发众包”等模式探索。
今年的上汽集团党代会报告提出,到2020年,上汽集团超过60%的销量要来自自主品牌和本土研发产品。泛亚现在自主研发的车型销量占到上汽通用汽车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们的目标是超过销量的50%。从战略规划的角度来讲,我们不仅是上汽通用汽车的设计与工程技术中心,也是上汽集团重要的技术开发资源之一,深耕本土开发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创新名片
20年前,当大多数国内合资企业只能说是跨国车企的生产基地时,上汽集团高瞻远瞩,与通用汽车合资,同时成立了上汽通用汽车和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这个举动也许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但在20年后的今天看来,这的确是上汽通用汽车得以实现快速发展的前瞻性布局,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后续合资车企所羡慕。
在今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根据科技型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需要,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进一步以众创空间“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培育为主,树立众创空间发展标杆,试点实施“卓越创新企业”培育工程。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成为2017年度上海市卓越创新试点企业首批10家企业之一。泛亚的入选并不意外,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一家已经成立20年的汽车研发企业是如何持续保持企业发展的活力,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实现平衡突破的?泛亚把握住了最核心的发展要素,那就是创新。
整车技术的创新突破和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就是最具说服力的证明。雪佛兰赛欧、别克GL8豪华商务车,以及K平台上诞生的别克全新英朗、雪佛兰科沃兹等一系列重磅车型的相继横空出世和市场热销,包括赛欧和科沃兹的出口海外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认可,标志着泛亚的本土开发能力全面成熟。全球产品别克新君越,以及泛亚为上汽集团和通用汽车主导开发的GEM平台,标志着泛亚的开发能力走向全球舞台。
泛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一直秉承着从“全球化来”到“本土化去”的理念,不断探索最前沿的汽车技术,同时也驱动着中国汽车研发水平不断向前涌动。
记者手记
“持续领先别人半步”
“水土不服”不知困扰了多少合资车企,许多原汁原味的车型拿到中国后,消费者却不买账。中国老百姓独特的消费理念同时也在考验这些汽车巨头的智慧。
而上汽通用汽车从君威到凯越,再到新赛欧,几乎在每个细分市场都是王者级别。泛亚坚持“本土化研发”和“参与全球合作开发”两条腿走路,对在华产品进行符合国情的“调味”发挥了关键作用。
如何才能形成这样的研发硬实力?刘启明随手拿起自己的茶杯,给我举了个例子:“假如这个杯子是规划生产的产品,一般合资企业就通过技术转让去做;而和泛亚这么做就不行,杯盖、把手我们要自己开发,这样谈判的难度就大很多。”这样不遗余力地“争取”成就了现在的泛亚。
在采访刘启明的过程中,他反复感叹道,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智能科技、新能源、车联网等前沿科技风起云涌。过去几年里,互联网造车浪潮和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崛起也让刘启明深有体会。“行业竞争激烈,要持续领先别人半步,就要持续地创新,这样才能形成企业的竞争力和优势。”
人搬走,让试验验证设备进来。为了培育创新项目,现在位于龙东大道的泛亚唐镇园区将被改造成为泛亚的系统及零部件试验中心和一个小型智能驾驶的试验区域。
面向未来,泛亚创新不辍,又开始了新一轮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