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17/9/m20170902bb8951a8c305468c9989b3675275364e.jpg
在今年夏天的电视荧屏上,一大波科技类综艺节目火了起来。本来,我只是冲着“无人机之父”拉菲罗·安德烈看了一眼湖南卫视的《我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7-09/03/003720.html

等待处理…

一个关于“未来”的综艺节目

本报记者 李妍如
2017/9/2

在今年夏天的电视荧屏上,一大波科技类综艺节目火了起来。本来,我只是冲着“无人机之父”拉菲罗·安德烈看了一眼湖南卫视的《我是未来》,却被央视二套的《未来架构师》“圈了粉”。

如今,人工智能、无人驾驶、5G、虚拟现实等技术兴起。互联网的意义在于它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效率;但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它将从根本上解决人与万物交流的问题——真的祛除“人类中心主义”。人工智能是地动山摇的革命,这也是未来诗歌的出口。

《未来架构师》

节目类型:首档大型探索互动演讲节目

主持人:陈伟鸿

播出频道:CCTV财经频道

播出时间:2017年7月23日起每周日19∶30

《未来架构师》以“看见不可见,敢做不可能”作为创作立意,邀请在各个领域“离未来最近”的扛鼎级人物开启最具温度的演讲。其敢为人先,引领中国观众的收视品味,表达对于当下和未来的观点和态度,探讨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话题,推动人类未知的边界,用此刻见证未来。

人类对未来的关注从来没有如此紧迫过。科技越发达,人们越期待未来;科技越发达,人们越恐惧未来。期待也好,恐惧也好,其结果就是大众越来越关注涉及未来的一切科技。

“赛先生”喊了一百年,为什么还有人说“人类缺乏科学精神”?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家、艺术家,但是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未知的好奇心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需要有人把它唤醒。

在今年夏天的电视荧屏上,一大波科技类综艺节目火了起来。本来,我只是冲着“无人机之父”拉菲罗·安德烈看了一眼湖南卫视的《我是未来》,却被央视二套的《未来架构师》“圈了粉”。

说实话,这两档节目的类型看上去十分相似,它们都主打“科学”和“未来”两大关键词,率先发布顶级科技成果,让学界和业界“风向标”式的大师来向大众描绘未来发展的蓝图。例如,之前网传《我是未来》节目组将接洽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的斯蒂芬·威廉·霍金。

节目组把如此需要民众流量的“任务”交给了一群“一直做着推动未知边界的事情”的人。在我看来,《未来架构师》在大胆的同时,更多了一层思考。

《未来架构师》的首播嘉宾是曾著有《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尤瓦尔·赫拉利。节目中,尤瓦尔·赫拉利直奔主题,开门见山地将“未来的一些新挑战”这个话题抛给中国观众。他从大家分外关注的自然界“气候变化”谈到“人类内部系统的破坏”,又从“不平等程度的增长”谈到“无用阶层”:“到2040年,我们可能看到一个新的阶层产生——无用阶层。数十亿人不是失业,而是失去雇佣价值。”当这个观点首次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后,相信会有不少人对未来多了些许的危机感,因为“我们没有针对这种情形的经济模型。如何对待无用阶层将是21世纪的重大经济、政治问题”。

看起来如此高冷和小众的节目,到底旨在吸引哪些受众人群?

节目制片人杨晓晖表示,“作为电视工作者,我也常常反思,是不是给观众的收视菜单太单一了。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个时代一样离科学技术这么近,从每天我们出门拿出手机用软件呼叫出租车,到利用导航给大家指路,再到我们讨论人工智能会不会颠覆我们未来的生活和职业,让我们下岗待业,所有这些思考都让我们收获改变以及人生观的颠覆。”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国际知名数学家丘成桐也是《未来架构师》的节目嘉宾,他特别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现在的中国太繁荣了,年轻一代喜欢电视、喜欢手机,没有坐下来好好想象的空间。我期望我们的孩子可以有想象的空间,能够凝聚人类的智慧来了解‘真’和‘美’,同时让理想实现在人类社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不可否认,《未来架构师》会进一步颠覆大众的审美认知,虽然它相对理性,稍显高深,但知识的魅力就在于扫清无知和开启智慧,它需要我们比面对文化综艺更多一点沉淀下来的耐心和安静,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一档节目如果可以改变观众的心境,让大家开始去思考自身与社会,思考历史、现在和未来,甚至积极付诸行动,那就是它存在的意义了。

摘录

第一期:向未来发问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给16岁孩子的建议中说道:“不要太相信大人。在过去大人们很了解世界,那时世界变化很慢,但21世纪的大人对于世界的理解都过时了。”

关于未来,这位声名大振的年轻历史学家作出以下预判:算法越来越独立于人类。算法开始从它们的经验中学习,连发明它的工程师也不一定能懂它做出的某些决定。

第二期:探索未来的原动力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表示,为什么到现在为止,人们仍然对幸福感到迷茫、主观性较强,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幸福的科学研究不足。幸福有三个重要的生理要素:首先,不能有负面情绪活动,杏仁核不能充血,否则将会带来消极感受;同时,要分泌积极的神经化学递质,多巴胺、血清素等是体验幸福必不可少的;最后,还要大脑前额叶的智慧参与,要有感受、领悟,这才是幸福。

第三期:人与机器交融的未来场景

斯坦福大学博士刘自鸿认为,人们对于显示技术有着两大本能需求——便携性和视觉娱乐,但传统显示技术无法将两者完全融合在一起;从PC端到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类从未停止过前行的脚步,在未来,一个全新的“万物互联”时代或能被“柔性技术”所定义。

第四期:畅谈未来“科学之美”

计算机科学家吴军认为,对旧事物的怀疑态度并不是一种信仰,不能完全代表知识,其结论也必须是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将不断引领人们前进,光靠“金字塔尖”的科学家们是不够的,普通人群也要有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对已有结论保持着怀疑的态度;所以,保持对科学的信心和耐心很重要。

第五期:我们星辰大海的征途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员郑永春坦言移居火星在目前看来还不是一次“说走就能走的旅行”。通过对停留在火星表面的着陆器进行研究,我们发现,火星虽看似干涸,实则空气中饱含水分。火星除了具有核能外,还有太阳能和风能等大量可再生能源。火星的地表下还可能有洞穴,我们可以效仿西北延安的窑洞,在洞穴表面覆盖厚厚的土壤以屏蔽辐射,为移民者提供一个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

高冷知识走下“神坛”

在泛科技类综艺真正大爆发之前,第一个喊出“让科学流行起来”的江苏卫视《最强大脑》已经成功制作了四季。节目让看似小众的脑力科学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素人作为展示载体,成为现象级综艺中的一个“类型另类”。从目前来看,青少年群体、高知人士对这类节目偏爱有加。通过这一波泛科技类综艺节目的收视热潮,高冷知识得以一种寓教于乐的科普方式走下“神坛”,走近普罗大众,给予大家启迪与思考。

湖南卫视:《我是未来》

节目以科学为题眼,邀请全球范围内的顶级科学家和企业家,分享他们眼中的未来,尤其是他们正在研究探索的最前沿领域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从而引领更多人在人工智能的洪流下,乐观科技,提前体验未来生活。

央视综合频道:《加油!向未来》

航天器返回舱隔热效果如何?AI机器人能否识别看似复制粘贴的萌宠?厨房里随处可见的瓜果蔬菜,其中又有哪些是潜在的绿色能源?本着架起生活与科学桥梁的宗旨,《加油!向未来》力求以直观的科学实验给观众呈现复杂的科学原理。

深圳卫视:《极客智造》

利用DIA获奖“中国设计作品”,《极客智造》致力于生动形象地呈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过程,帮助更多观众了解“中国制造”的发展,助力“中国制造2025”。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