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17/8/m20170805981285dd6a96416db9e886f9894cb24c.jpg
基因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可能正在重塑人类和世界。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未来将有99%的人类被代替,成为无用阶级和“局外人”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7-08/06/003596.html

等待处理…

“人”不过是一种算法?

本报记者 严瑶
2017/8/5

基因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可能正在重塑人类和世界。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未来将有99%的人类被代替,成为无用阶级和“局外人”,而只有1%的人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算法等升级为“智神”,他们是人类未来进化的新物种。

现实世界的竞争中,你会成为“觉悟者”还是“局外人”?

《未来简史》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出版时间:2017年1月

《未来简史》一书于去年9月在英国一经出版后备受人们关注,它被《卫报》《泰晤士报》等多家媒体评为2016年度最佳图书。

尤瓦尔·赫拉利生于1976年,他是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是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被称为“青年怪才”的他擅长世界历史和宏观历史进程研究,在学术领域和大众出版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人类简史》让尤瓦尔·赫拉利一举成名,成为以色列超级畅销书。目前,这本书已授予20多个国家版权。在历史学之外,他还对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深有研究。此书也让他获得了大批知识青年粉丝。

七月的骄阳挡不住人们对未来的好奇和渴望。这个七月是属于尤瓦尔·赫拉利的——他的现象级著作《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高烧不退”,更有“迷妹”自掏腰包专程去听他在本月举办的中国演讲秀。

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41岁的尤瓦尔·赫拉利身穿黑色套装出现在人们面前。这是他第二次来到中国。被称作“怪才”的他是个“社交恐惧症”患者,但又乐此不疲地参加各种演讲活动。他没有智能手机,却写出了一本关于人工智能的书。

有人说,如果你没有一颗勇敢的心,那么就不要去看《未来简史》。因为在其中,特别是书的最后一部分,你会陷入深刻的焦虑:人类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加速进行着自我毁灭。

回顾《未来简史》,全书主要讲述了进入21世纪后,曾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长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很多当下我们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人类真的会融入数据洪流而自我消亡吗?在书的最后一段,尤瓦尔·赫拉利除了给读者以“当头棒喝”外,还不忘留有余地:“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更有价值?”对于这些问题,作者并未给出答案,而是让读者要时时记挂于心。这样的写作手法也产生了互动,便于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进行更多的思考。

相比好评如潮的《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实则褒贬不一。或许是前者带来的巨大成功,让人们对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作更为期待,自然要求也就更高——在大数据虎视眈眈的当下,算法统治论并没有给人过多惊喜。也因此,不少人评价说,看《未来简史》还不如去看一本科幻小说。

这大概是一句失望的气话。毕竟《未来简史》不是什么故事,而是由大量史料和真实事实组成,逻辑也相当清晰。虽然他的最终预测并不乐观,但尤瓦尔·赫拉利自己也声明:预测未来有时并不是比谁说得更准,而是要对当下产生作用,以改变未来。

此外,作者一贯的小段落写法很是讨巧,符合了现代人的阅读节奏。作为一本床头读物,每天读一段,或许你会对已知的事物有了新的定义。

正如《卫报》的一篇评论所言,尤瓦尔·赫拉利的书满足了当下这个碎片化世界对宏大叙事的迫切需求。《未来简史》是“打开人类认知未来之窗”。

你可能读了一本“山寨”的《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是以色列年轻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宏大的人类历史,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一部巨著。该书在2012年以希伯来文出版后,被陆续翻译成30多种文字,不仅为全球学术界所瞩目,而且引起了一般读者的兴趣。想要购买这本书的读者可得注意了,不是每一本打着《人类简史》名号的书籍都值得一读。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以】尤瓦尔·赫拉利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尤瓦尔·赫拉利的代表作。本书由中信出版社引进版权后,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印行了前后两版,经过张小龙、罗振宇等互联网圈名人推荐后,火爆网络。据报道,该书销量已突破100万册,成为现象级畅销书。

《人类简史:我们人类这些年》

【中】亚特伍德

《人类简史:我们人类这些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很多人把这本书错当成尤瓦尔·赫拉利的著作。其实,虽然作者署名亚特伍德,但他是位中国人。豆瓣网上的读者评分为2.5分,并被打上了“山寨”字样。

《人类简史:从远古到二十一世纪》

【美】海斯、穆恩、韦兰

《人类简史:从远古到二十一世纪》是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海斯、穆恩、韦兰共同完成的关于世界历史的扛鼎之作。自传入中国以来,该书受到了吴文藻、费孝通、翦伯赞等历史大家的强烈推荐。

《未来简史》节选

根据数据主义的观点,可以把全人类看作单一的数据处理系统,而每个个人都是里面的一个芯片。处理器的数量(人口总数)和种类越多,自由连接就越困难。

智人拥有超乎其他人类及动物物种的优势。智人运用其数据处理优势,走向了世界各地。但随着智人分散到不同区域、感受不同气候,就开始彼此失去联系,经历不同的文化变革,形成各式各样的人类文化,各有其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及世界观。因此,历史的第一阶段就是增加人类处理器的数量及种类,但同时牺牲了连接:两万年前的智人数量远多于7万年前,但欧洲智人处理信息的方式不同于中国的智人。当时,欧洲和中国之间并无连接,也几乎不可能在某天所有智人连接成单一的数据处理网络。

在有了文字和货币之后,人类合作的重力场最终摆脱了离心力,让各个团体融合起来,形成城市和王国,而各个城市和王国的政治和商业联结业更为密切。至少在公元前1000年(出现了钱币、帝国和普世宗教)之后,人类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想象着要建立涵盖整个地球的单一网络。

过去的7万年间,人类先扩散,再分成不同群体,最后再次合并。但合并并不代表一切回到原点。过去的多元族群融入今天的地球村时,各自都带着思想、工具和行为上的独特传承,呈现一路走来的收集与发展成果。在现代的食品柜里,就有中东的小麦,安第斯地区的马铃薯,新几内亚的糖,以及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同样,我们的语言、宗教、音乐和政治,也充满着来自地球各地的传世宝藏。

如果人类整体就是单一的数据处理系统,它的产生是什么?数据主义者会说,其产出会是一个全新的甚至效率更高的数据处理系统,称为“万物互联网”(Internet-of-All-Things)。只要这个任务完成,智人就会功成身退。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