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标注前进步伐的刻度。
2006年10月,上汽集团自主品牌“荣威”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人们视野。它的诞生象征着国有汽车集团迈出了自主造车的重要一步。
时光荏苒。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本壁垒森严的传统制造业不断与新事物碰撞。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表示,“互联网时代,各路跨界带来巨大冲击,上汽一定要加快转型。”
经历了初创的磨练与沉浮后,上汽乘用车公司在今年迎来了它的黄金发展期。截至11月底,累计销量突破27万辆,提前完成全年销量目标,其新一代产品“蓝芯”“绿芯”“互联网”车型的销量占比超过78%,形成了面向未来的全新产品矩阵。
“自主品牌,我看行!”
十年时光,可以改变许多人,可以发生很多事。
当我打通上汽乘用车公司试验认证部整车道路试验科车队长李桂寅电话时,他远在安徽广德试车——事实上,他一年能回家的日子寥寥无几,仅2015年就有320天出差在外。
“广德是我们试车的主要场地;夏季去海南,冬季到黑河。”哪里热往哪跑,哪里冷往哪去。李桂寅这十年来的工作就是在各种极限天气下,反复认证新车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007年我在湖北襄阳为荣威750试车,这是荣威品牌的第一辆车。当时我们团队只有四五十人,每两个月左右才能回家一次。那时孩子在准备高考,父亲的身体又不太好,”与汽车打了近40年交道、颇有资历的李桂寅回忆说,“虽然如此,但我依然看好自主品牌,觉得这里是干事业的地方。”如今,李桂寅管理的车队有80多人,比刚成立时多了一倍,不变的是他对自主品牌的兢兢业业。
上汽人的汽车梦,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上汽乘用车公司质量保障部的高光海2007年研究生毕业便加入了自主品牌,“学生时代听说上汽要做自主品牌、造中国人自己的车,我就觉得热血沸腾,这事儿特别‘高大上’。”
几年过后,荣威的销售业绩并不如预想的那么好。许多人心里开始打鼓:自主品牌到底行不行?
“做技术最重要就是积累,可能现在苦一点,但坚持下来就会有成效。”如今成为部门高级经理的高光海感慨道,“当时我们这群‘小菜鸟’加班到六七点,而领导则更忙、工作得更晚。人就这几十年,能有十年不后悔的日子,挺好。”荣威的背后有着一群年轻人的执着,他们为自主品牌从讲“质量”到讲“品质”付出了无悔的青春。
在经历了中国汽车市场多年的洗礼后,荣威迎来了新机遇——互联网+新能源的时代。
上南合作后,由南汽转入上汽乘用车公司的陈红,作为大区销售经理中为数不多的女将,对荣威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理解,“现在有了新产品、好产品,经销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配合度也越来越好。江苏地区从年初的27家经销商已发展到现在的41家,自主品牌,我看行!”
“这是中国人的使命”
上海正步入冬季,与之相反的,是上汽乘用车公司的热火朝天——生产线上,机械手臂不停地挥舞着。
今年1-10月,上海汽车制造业的涨幅为29.8%,成为带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上海也以工业作为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
这场“供给侧改革”反映到汽车生产一线的工人身上就是,如今他们不仅要造新能源汽车,还要造互联网汽车。
然而此前互联网汽车到底是什么样,谁都没有概念。
上汽乘用车公司设计部总监邵景峰对做一辆新车有着自己的见解。“我个人观点互联网大潮下没有传统车企和互联网车企之分,有的只是对创新的专注和勇敢的实践。”“我来上汽自主品牌整整5年,设计团队从起初的80多人发展到现在200人的规模,在互联网车企疯狂挖人时,还创造了有一年人才流失率为零的纪录。这是为什么?这个环境和平台留住了我们这群有情怀、有梦想并希望打造一款中国车的人。”邵景峰凭借在汽车造型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荣获“全国劳模”等称号,并于2014年5月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汽技术中心时的接见。
在上汽,越来越多的人像邵景峰那样投入到了自主品牌建设中。
这一次,多方合力。上汽乘用车公司仅用三个月时间,就使“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SUV”荣威RX5单月销量突破两万辆,成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新标杆。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家轿”荣威i6、“潮流互联网SUV”名爵ZS也相继发布。
“内心深处,我觉得做好自主品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这是中国人的使命。”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王晓秋如是说,“上汽乘用车的每一个人,无论什么岗位,无论什么职位,血液里无一例外都流淌着这种自主品牌的情怀。”
这是“荣威”走过的十年向上路,未来注定还会经历各种风雨。幸好,逐梦在途,这份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的情怀分毫未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