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萨克斯动力总成部件系统有限公司第五届职工艺术节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中,一幅由员工徐联兴花费半年时间创作完成、长达101米的魏碑书法长卷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他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喜欢上书法,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和这位成长于那个年代的“文艺青年”对谈,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热情洋溢的年代。
相隔20年,再续书法缘
“在网上看到有人写了一幅100米长的书法长卷,我心里不服气,就想写一幅101米的,也算是创造一个纪录嘛。”说起创作的目的,徐联兴非常“接地气”。
他和书法结缘始于30多年前。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他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名家碑帖,自己也迷上了书法、绘画和篆刻。他喜欢张芝的草书,也喜欢先秦的青铜铭文,逢年过节写个春联,是他的例行“表演”项目。不过,那个年代的流行潮实在是一阵接着一阵,他的注意力很快被接踵而至的小说、电影、音乐引到了其他方向。这一过就是二十多载。直到最近几年,他才重新捡起了这门“老相识”。
“写书法是蛮寂寞的,有时候枯燥写不下去,简直想投笔放弃。”萨克斯动力的几位书法爱好者都有这样的感慨。但是寒窗对月,守一桌纸笔砚,却有另一种力量支持着他们走下去。在徐联兴看来,写书法可与古人相通,借以消磨漫漫长夜。他为自己的书法长卷选择的题材是儒家的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每天写上一两个小时,耗时半年终于完成。101米实在太长了,我们只展开了前面的几米,稍微一览大概。这或许不是便于阅读的形式,或许是形式大于内容,但这些或许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或许是,人往往不满足于个体的渺小,因而坚持希望通过创造一些东西,不论造诣如何,都可借此实现一个更为宏大的自我。
那些曾经的书,读过就很幸福
现在的年轻人多半已经不太能想象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娱乐生活。黑白电视机还是稀罕货,全部能收看的频道也不过寥寥几个,更别说互联网、智能手机,那时压根连影子都没有。不过,虽然物质条件比较匮乏,但是8小时工作之外的业余生活依旧精彩。
背着吉他去各个区的艺术馆演出,抽空上各种文学、艺术培训班,大家聚在一起朗诵各自创作的诗歌,来自五湖四海的口音在人头攒动的空间里回荡……除了书画和篆刻,这些也是徐联兴回忆里的80年代。《80年代访谈录》里,查建英和刘索拉对谈,说80年代的人单纯,没有商业经验,太热情,如今显得又傻又土。刘索拉说这个话并非指责,而是带着对80年代的某种怀恋。随着商业大潮席卷翻滚,学个乐器为了考级,考级为了升学加分,一切都有太强的目的性,看起来很“精明”,其实丧失了纯粹享受这些文学、艺术的可能性。
80年代的信息爆炸是前互联网时代的,但也是前所未有的。不论是传统的、中国的,还是现代的、外国的,各色书籍撑满了街头巷尾的新华书店,《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大众电影》等杂志更是洛阳纸贵,每期发行上百万册都无法满足读者的购买需求,成为特殊的紧俏商品。时过境迁,如今回头来看当时的“文化热”,热得似乎有点不正常。但谁也没法否认,那时候大家都是在书籍的海洋中游曳,真诚地希望在其中寻找到社会和人生的答案。徐联兴回忆起当时读过很多书,读唐诗宋词,也读现代诗和意识流;读休谟,也读黑格尔;喜欢苏轼,也喜欢柳永。问起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他坦率得有点惊人:读过的内容大抵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毕竟是读过,读过就很幸福!
对话徐联兴
Q:未来计划购买什么车?
A:我比较倾向于新能源汽车。现在城市污染那么厉害,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因此,我觉得如果大家能够行动起来购买新能源汽车,就是对保护环境的一种积极响应。我比较期待即将上市的荣威eRX5互联网汽车。另外,荣威e550也是不错的选择。
Q:在上汽全新的价值观中,最认同哪一点?
A:我最认同的是诚信和创新。对于像萨克斯动力这样的零部件企业而言,它的诚信体现在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负责。这句话是对主机厂负责,同样也是对最终用户负责。而创新的话,我觉得技术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任何企业,一旦有一颗创新的种子,那它的存在就会有价值。其实,这与我的书法创作是一样的。这次我参加艺术节的作品“金粉书法”,对我而言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Q:你认为未来的汽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A:未来的汽车数量一定会减少,因为到时候唱主角的一定是共享出行模式。如今在北美,一辆共享车辆能够取代9-13辆私家车。如果这种模式能被我们复制的话,那么大城市的拥堵或许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不过,共享出行模式还面临许多问题。比如,租用车辆后发生事故,责任如何划分;使用中若车辆发生损坏,车主如何向租车人追责等。这些问题有待人们去完善。
Q:你认为做什么事情会让你有成就感(幸福感)?
A:最近,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创作了这幅长达101米的书法长卷。其实,我的幸福感不止于此。每一次的书法、绘画、文学、诗歌的创作过程,都会让我充满了幸福感和成就感,而这种感受是油然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