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排放造假丑闻事件发生在美国,也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担心。在中国的柴油车市场,是否也有这样的造假现象?一旦被查,将面临什么样的处罚呢?10月12日至15日,由中国内燃机学会主办的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在杭州举行,与会代表就国内排放问题交流了观点。
中国也有排放造假
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无锡泵所副所长居钰生认为,对于柴油车的排放控制技术,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就本届青年学术年会反映的我国近年来在内燃机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来看,不同发动机类型、排量,有不同的技术路线满足排放标准。我国在掌握内燃机高压共轨、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等最新技术方面已有一些企业在做自主研发,SCR、DOC、DPF等多元化的后处理方式也在持续升级。
虽然技术有了储备,但在柴油机排放标准的执行上依然遇到了不少问题。居钰生表示,我国汽车排放标准基本上等效采用欧洲标准,目前国产新车都会标明发动机废气排放达到的欧洲标准。外国企业拥有领先技术,是标准的制订者,我国在竞争主动权上先失一城。“依瓢画葫”的国内标准也让推广工作困难重重。根据目前的柴油供应和市场承受能力,我国并不具备实施国Ⅳ的条件,而在监管形同虚设的情况下,柴油车“假国Ⅳ”现象层出不穷。另外,涉及到产品成本,国Ⅳ排放要求使用尿素或者加装后处理装置往往因为成本增加、司机的观念问题而不了了之,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完善,存在问药无门的状况。市场捡漏、排放升级技术瓶颈、政府决策摇摆不定、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等一系列问题为柴油车“假国Ⅳ”泛滥滋生了温床。
造假或面临严厉处罚
那么,对于造假现象真的没有法律来进行处罚吗?如果大众的“排放门”事件发生在中国,车企又会面临何种处罚呢?理论上,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车企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更高。
据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召回部主任肖凌云介绍,根据我国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如果对汽车缺陷存在隐瞒现象,一旦查出,车企不仅要召回车辆,其面临的最高罚款数也将达该车型总销售额的10%。以一辆10万元左右的车为例,总销量如果达到100万辆,最高处罚就可达100亿元。
既然处罚措施如此严格,为何柴油车“假国Ⅳ”依然存在?与会专家认为,国家要推行排放法规,一定要切合实际、循序渐进,仅有严格的法律,而后期的监管没有落到实处,那所谓的震慑和约束也只会停留在纸面上。就拿召回条例来说,所有召回事件的源头都是消费者投诉。换句话说,没有投诉,就没人管。那么,消费者中有多少会因为排放问题而去投诉的呢?
其实,问题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而是看到底有没有解决的决心。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新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例如,该法第109条规定,生产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对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弄虚造假,均将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等处罚。
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颁布后,对于柴油车排放造假问题的处置力度将进一步加强。政府也好,车企也好,后处理行业也罢,造假永远只是一时之利,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推动政令实达畅通,促进整个市场、行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