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晶锐虽说是入门级小车,设计上却一点儿不含糊。不久前,它凭借出众的产品设计荣获著名的“红点大奖”,更以新锐、先锋的设计语言,从外到内的改变,受到众人的关注。
《广州日报》:原来是是“红点点”得主
不要小看斯柯达全新晶锐,虽然它跟同门兄弟“Polo”神似,但它毕竟荣获了2015“产品设计红点大奖”。全新晶锐的外观线条非常简洁明快,比上一代车型精神爽利。按照厂家的说法,全新晶锐的外观继承了大众汽车集团去年发布的VisionC概念车的波西米亚水晶切割设计风格,尤其加强了运动和立体的感觉。如果说上一代晶锐“萌萌哒”,比较“女气”,如今全新晶锐偏硬朗立体的设计,则中性了。为了讨好年轻消费者,全新晶锐增加了新调配的黄和绿车身颜色,提供多达10多款车身颜色供选择。内饰方面也有6种颜色搭配,布局显得更有层次感和运动感。
全新晶锐有不少亮点“隐藏”在深处。譬如,前排座椅的包裹性和支撑性得到加强,乘坐舒适;前排座椅具备两档调节的座椅加热功能。全新晶锐还提供了适合年轻人的音响系统,其USB能识别各种音乐App。同时,蓝牙是必备的。此外,还提供了胎压监测、博世9.0版本的 ESP 系统等配置。
新浪汽车:“晶·致”三好小车
自从上一代车型开始,斯柯达晶锐给我留下的印象一直是个精致的小家伙。全新晶锐内饰的整体风格和外观一样,大量采用平直线条,布局也很简洁,同样比现款车型更年轻。中控台上部、装饰板和门板上都使用硬质材料,不过多处加入了织物包裹,并不会显出廉价的塑料感。
方向盘造型由现款的四辐变为三辐,真皮包裹加白色缝线,很显档次。多功能按键尺寸较大,用起来比较方便,能控制多媒体和蓝牙电话。
自动空调功能比较实用,按maxA/C键可以一键最大化制冷。空调系统还拥有过滤PM2.5功能,官方数据中,它的过滤效率可以达到97%。另外,空调开启时挂入倒挡会自动切换成内循环模式,以防止尾气进入车内,功能丰富且做到了贴心。
前排的织物座椅由织物和皮革制成,椅垫和靠背上的织物部分较柔软,以保证舒适度,而两侧的真皮包裹部分为了提供支撑性,柔软度会稍差一些。
凤凰汽车:从外到内的改变
晶锐可以说是斯柯达旗下最受欢迎的车型之一,自问世以来,晶锐的全球销量已经达到350万辆。而这次全新晶锐带来了更为出色的外观设计、更加出色的动力总成。全新晶锐搭载的这款EA211发动机大家已经相当熟悉,被装备在多款大众车型上。这台EA211四缸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在5800转时可达到81kW的最高功率,3800转时可达到155Nm的峰值扭矩。
起步后,只要深踩一点油门,就能感受到变速箱换挡积极,以1.6L发动机的动力驱动这辆A0级别的小车,在日常行驶中都能表现得很从容。运动模式下,变速箱的换挡时机会非常明显地向后拖延,同时变速器会关闭最高挡位,通过延迟升挡、提前降挡来保证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而此时油门的响应也会比D挡模式下稍稍灵敏一些,动力虽说算不上强劲,但随叫随到的感觉还是有的。方向盘使用电子助力转向,低速时方向盘的力度比较轻盈,随着车速的提升,转向系统提供的助力减少,进而提高行车稳定性。
《重庆商报》:海派精致
在试驾体验中,变速箱的平顺性比较出色,不仔细体会基本感觉不到换挡的顿挫感。而当你深踩油门想要得到较强的加速度时,这台变速箱理解得很快,D挡模式下基本上要在4000转左右升挡,而S挡模式下升挡时机基本上要超过5500转。悬架依然是前麦弗逊加后扭力梁的组合方式,这在小车中很常见。在通过颠簸时底盘和悬架显得很稳健,整体感较强,不过后悬在经过坑洼时可能是因为行程较短,前悬还配备了横向稳定杆,增加了车辆的横向稳定性。ESP车身稳定系统的响应速度也很快,稍有急转就会很早且很快地介入,稳当的转弯会给人很强的信心。
总的来说,全新晶锐开起来感觉非常扎实。可圈可点的是,在试驾过程中,其油耗表现为6L/100km左右。除此之外,全新晶锐配备的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整合EBD电子制动力分配功能、CBC弯道控制功能、MSR发动机阻力矩控制功能和NBW紧急制动提示功能,并提供同级少有的ESP电子车身稳定系统;智能的车载管理系统则能对车身各个模块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爱卡汽车:改头换面身手矫健
全新晶锐的外观更加简洁明快,线条更为流畅立体,运动感受也更加浓郁。当然,变化的不仅仅是外观。动力方面,全新晶锐搭载了EA211发动机(1.4L与1.6L两种排量车型),而不是现款的EA111。变速箱则匹配了6速自动变速箱与5速手动变速箱,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真可谓是外观上“改头换面”,动力上“身手矫健”。
车身侧面,修长的腰线从前大灯灯角贯穿至车尾灯,增强了整车车体的延展性。A柱与车顶连接得更为平顺圆滑,营造了速度感和运动气息。另外,全新晶锐依然保留了宽大的C柱设计。新的设计语言,让全新晶锐在外观上更加时尚动感,颜色搭配丰富多样,内饰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沉闷格局”,这些转变势必让更多年轻消费者加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