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6/pc20250623afd239b135e349ca84826258a6c86be0.jpg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这个对普通消费者略显生涩的名词,却能将报废汽车“变废为宝”。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15年,我国的报废汽车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5-03/01/030348.html

等待处理…

报废量高峰来临 标准化体系建立 消费者认知提高

零部件再制造或迎春天

2015/3/1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这个对普通消费者略显生涩的名词,却能将报废汽车“变废为宝”。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15年,我国的报废汽车数量有望达到900万-1200万辆,2020年则有望达到1200万-1600万辆。庞大的汽车报废量为汽车再制造行业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再加上去年年底国家颁布种种利好政策,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将迎来大规模推广的机遇。

报废汽车:待挖掘的“金矿产”

通常情况下,汽车的报废期限为 10-15年。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制造行业进入产销两旺的发展阶段,新车的销售量迅速增长。因此有专家推算,我国汽车报废高峰期将在2015年左右来临。根据发达国家汽车报废情况来看,报废汽车一般占汽车保有量的6%-8%。由此,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15年,我国的报废汽车数量有望达到900万-1200万辆。

对于再制造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个喜讯。可以说,国内汽车再制造原材料来源非常充沛。但由于我国汽车产业链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缺乏系统的回收体系,庞大的资源回收难度很大,报废汽车成了再制造企业渴望却难以企及的“金矿”。

据业内人士透露,新版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正在修订之中,有望于2015年出台。若新条例能将报废汽车进入正规的流通体系之中,并适度放松对报废汽车的“五大总成”的销售禁令,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利好:再制造产品标准化体系建立

虽然零部件再制造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去年年底以来,一系列利好政策接连发布,再制造产品的标准体系逐渐建立起来,这为不少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对未来的发展增添了信心。

2014年12月中旬,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再制造毛坯质量检验方法》《机械产品再制造质量管理要求》,这意味着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已经进入标准化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再制造企业“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委共同在全国开展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活动。根据活动要求,对符合条件的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再制造产品,按照置换价格的10%进行补贴。2014年1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四部门公示了具备再制造产品推广试点企业资格的10家企业名单及再制造产品型号、推广价格。10家入选“以旧换再”试点企业包括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等再制造发动机、变速箱车企。

京沪两地认知高

终端用户对于再制造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一直以来困扰着再制造商。值得欣喜的是,如今消费者对于再制造的认知度有所提高,这让不少企业看到了希望。

都赛公司于2014年年底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两地针对消费者关于再制造及再制造产品的认知做了随机调查。数据显示,上海有40.83%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再制造或再制造产品,北京为21.05%;在“听说过”人群中,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再制造的概念有准确的理解。另外,在使用过再制造产品的受访对象当中,85.71%表示对使用结果满意。

巨大的市场潜力、标准化体系的建立、鼓励政策的推出,再加上消费者认知度的提高,一系列利好因素正推动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快速发展。(王京)

上篇:没有了
下篇:合肥万力200万条全钢轮胎项目奠基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