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2/8/pc2022080640d591c4819741489378b14977821bdd.jpg
前不久,工商总局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在业界,这被视作向汽车品牌授权垄断局面“开刀”的标志,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5-01/04/012425.html

等待处理…

汽车品牌授权放开孰喜孰忧?

作者 乐乐
2022/8/6

前不久,工商总局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在业界,这被视作向汽车品牌授权垄断局面“开刀”的标志,说明以4S店为标志的“品牌授权”汽车销售模式的时代将成为过去,汽车厂家对经销商一呼百应的时代已寿终正寝,让众多汽车经销商有了长舒一口怨气的感觉。

此前,车商围绕取得授权经销商资格,可以说是“尽受委屈”。普通4S店每月销量、市场营销费用分配,都得按厂家意思来办。面对各种不平,因经销权被垄断在车企手中,汽车经销商毫无话语权。而如今,工商总局发文取消汽车品牌授权备案,意味着汽车经销商无需获得车企授权,只要能拿到车源,就能在市场开展销售。一家汽车经销商销售不同品牌的汽车,将没有任何政策限制。汽车经销商,特别是拥有强大分销能力的经销商,对车企的话语权大大增强,经销商似乎找到了“翻身做主人”的底气。

但是,汽车经销商不要高兴得太早了。在众多车企负责人看来,不管是否需要到工商部门进行品牌授权备案,市场的车源控制权仍在车企手里,仍由车企说了算。只要主导权仍在手里,市场格局就不会有多大变化。因此,车企并不担心市场会“变天”。

一是主动权还是在厂家手里,备案本来就是不必要的成本。车企将车给谁卖、怎么卖,应该是有自主权的。而且汽车销售涉及售后三包、品牌管理、试乘试驾等环节,都需要极其专业和细致的操作才能保证质量和安全,不可能说谁都可以从主机厂批发新车进行销售。因此,是否需要品牌授权备案并不关键,关键是车源掌握在谁的手里,谁就有话语权。

二是由于厂家手里仍掌握着销售激励、市场费用摊销等核心资源,只需要动动手指头,非授权体系内的经销商就难以支撑。就最简单的销售补贴来说,如果你不是体系内经销商,那肯定无法获得,也无法获得广宣和市场推广等费用支持。就算非授权渠道能拿到车并进行销售,授权体系内的经销商只要一合力,用厂家给的补贴来打价格战,非授权渠道很难抵挡这样的攻势。所以说,即使政策方面放开授权,但行业里的潜规则,还是会迫使经销商向主机厂“俯首称臣”。目前汽车产销关系的格局,短期内很难打破生产企业在产销关系中的强势地位,因此更多的经销商依然处在依附生产企业,从中获利的阶段。

其实,任何事情总是有利有弊。随着汽车品牌授权的解禁,客户分散性将加大,原来集中在4S店的客户群体将发散,对于满意度调查将形成困难。客户的散布空间越大,满意度集中调查的有效性就会越来越小,这不利于品牌的发展。不能集中式地提取客户关注的问题点,不能代表大部分客户的心声,对于品牌而言,失去了市场了解的方向和发展的方向,这对品牌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此外,品牌授权本身并非引发诸多矛盾的源头。包括美国、日本和欧盟在内的发达国家,尽管它们的汽车销售模式各异,但都是以品牌授权为前提。试想一下,如果厂家不对经销商进行品牌授权,那么动辄几万、几十万元的汽车,消费者怎么敢放心去买呢?如果经销商某一天突然倒闭了,那消费者遇到了售后问题至少还能找厂家,因为授权不仅意味着权利,更要求授权方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很明显,正是品牌授权的推行,让厂商和经销商形成了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对消费者而言,则意味着自身的权利有了“双重保障”。

因此,对于汽车品牌授权放开,必须一分为二看问题。未来汽车销售走向何种模式,取决于经销商的盈利能力,经销商盈利是未来厂家品牌力的最佳体现,也是厂家有效管控经销商的根本保障。最合理的汽车产销关系应该是合作开发和共同维护市场,即厂家能和经销商形成一种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共同面对的客户——消费者服务。

上篇:不能让公路收费成为一笔糊涂账
下篇:销售量预测降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