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4/2025041114920150c8ee4e9182595c60650994d8.jpg
本报讯 黄色机器人根据订单,完成复杂加工程序,将成品置于移动托盘中,由智能照相机进行拍摄,照片信息瞬间被写入托盘内的电子标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4-11/16/026500.html

等待处理…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时代开启

国内首个工业4.0实验室在同济落成

2014/11/16

本报讯 黄色机器人根据订单,完成复杂加工程序,将成品置于移动托盘中,由智能照相机进行拍摄,照片信息瞬间被写入托盘内的电子标签。另一位机器人“同事”则将成品运输到专门区域,同时自动识别托盘内电子标签信息,将合格品放入货架。与批量生产同种产品的传统工业流水线不同的是,在这里,每一件产品都可以得到个性定制。日前,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落成国内首个“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未来工业发展方向“聪明工厂”正从概念走向工程实践,走进国内工程教育第一线。

“当前,世界工业发展进入了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陈明教授介绍,“一般认为,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工业4.0’由德国政府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首次提出,寓意人类将迎来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一工业发展新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在全球引发了极大关注,掀起了新一轮研究与实践热潮。我国对这一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也高度关注。今年9月,李克强总理与默克尔总理共同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该领域合作有望成为中德未来产业合作的新方向。”

为了推动工业4.0从概念走向工程实践,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基于长期与德国高校、企业成功合作的平台和成果,携手德国企业界合作伙伴PHOENIX CONTACT公司积极酝酿规划“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建设方案,并推进方案实施,历经1年时间共同建成这一实验室。实验室采用开放模式,服务于同济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大学生科技创新及校企合作,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

记者在该实验室看到,这里有机器人、数控车床、数控加工等中心加工设备,机器人滑行导轨、变频传送带、智能照相机、多台服务器、控制软件和服务软件等一系列硬件设备和支撑软件。系统利用先进的控制策略与服务软件,将这里的硬件设备进行集成,实现了人、加工件与机器的智能通信与协同工作。

“一条流水线上所生产的产品都可以各不相同。”陈明教授介绍,各加工件携带了电子标签,内置所有用户定制化的加工任务,它可自行与机器人、机床等加工设备进行通信,完成既定的加工任务,并可智能检测产品质量。“这种方式改变了原有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大规模有限定制,实现了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

同济大学智能工厂落成的消息刚传开不久,一些研发机构以工业4.0概念为汽车定制的流水线系统在2014上海工业博览会上大放异彩。陈明打了个比方,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买车可能会实现个性化定制,在手机里打开智能汽车工厂的App,从数百种配置中选择一款车型,然后在个性化订单中输入诸如“把轿车内饰设计成蝙蝠侠”的要求,一个月后,一辆用工业4.0流水线为你度身设计、制造的“蝙蝠侠版轿车”就会送到买家家门口,价格并不比量产车贵多少。“与工业3.0的流水线只能大批量生产不同,工业4.0流水线可实现小批量、多批次生产,最小批量可达到一件。也就是说,为消费者度身定做的孤版汽车或商品,也可以上流水线生产出来。”陈明说,“同济中德工程学院在下一步工作中,将继续在实验室引入智能立体仓库、AGV自动导向车等硬件,实现工业4.0实验室的横向集成。届时,力争纳入当前工业生产领域主要的生产元素与资源,建立起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力争成为我国生产制造业构建数字化智能工厂的应用示范工程。”(胡新栋)

上篇:没有了
下篇:汽车城将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