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值得称道的是,该公司成立之初是从零起步、白手起家,但企业明确目标,自强不息,勇闯技术“禁区”,通过引进专业人才、组建开发团队、注重自主开发特别是原创开发,攻克重重技术瓶颈,从而掌握了EPS控制器等核心技术,每年开发新品10多项。其中,EPS控制器不仅应用于MG GT汽车,还应用于荣威E50电动车、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联创公司的定位是建设以汽车电子产品为核心业务的“能力和工程中心”,力争早日在汽车电子控制器领域形成产业链。目前,该公司拥有完善的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和质量保证体系,配置了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以及功能测试设备、耐久试验设备、传感器装配检测线等一整套产品试验、检测设备,跻身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之列。
“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好比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大脑神经枢纽,由它来精确操控转向系统。该产品技术要求高,开发难度大,其核心技术长期以来为国外所垄断。”作为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与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相比,效率高达90%以上,而传统转向在60%~70%左右,并具有高精准助力转向、静音减噪出众、高可靠的安全性等特点,可降低油耗2.5%。联创在汽车电子控制器领域的成功案例,对零部件企业提升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当前,中国已然进入汽车大国之列,但在国际汽车产业分工的产业链上,仍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中国要从汽车制造大国变为汽车研发强国还有很大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已初步掌握了零部件制造技术和应用开发技术。但是,在汽车电子、底盘电子、车身电子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上,基本由外资控制。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缺乏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的开发能力,要建设汽车强国无疑是一句空话。
笔者认为,解决目前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问题,企业有3条路可走:一是继续技术引进,二是高价购买专利,三是坚持自主创新。在合资企业,外方垄断核心技术,中方没有话语权。引进或购买技术,外方不是技术封锁,就是要价过高,这说明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而只有立足自主开发,才是一条比较可靠的途径。联创的创新之路,也许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业提供了一种“哑铃式”的企业发展模式。(胡静华 郁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