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汽集团考察时指出,汽车行业市场很大,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强调,要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今年以来,无论是在政策层面还是市场表现上,新能源车都是利好不断。国家主席、总理和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放言力挺新能源车或是给新能源车发展支招献策,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着手整治阻碍新能源车发展的顽疾,各地政府的新能源车推广政策也在快速密集推出,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消费的兴趣开始抬头,前几个月的销售数据更是大为鼓舞人心……
新能源车累计产销或破10万辆
据统计,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6853辆,同比增长120%,远超去年同期的增长速度。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4095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2758辆。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10501辆,同比增长154%。其中,4月单月增幅为251%。
按照中汽协此前的预计,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有望达到3.5万辆,如今来看,达到这一预期目标应该没有问题。而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约5.6万辆,按照传统汽车行业的销量走势,下半年车市基本上都要好于上半年。随着各地扶持政策纷纷出台,截至今年年底,新能源车的累计产销,很有可能历史性地突破10万辆大关。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私人消费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比重正在快速大幅增加。据统计,一季度,新能源轿车的销量占到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80%,说明新能源汽车中私人消费的比重在大幅增加。以比亚迪为例,其在2013年新能源车的全年销量为2000辆左右,今年一季度,这一数字就已经突破3000辆。
地方新政助推新能源车快速发展
此前,在各级政府层面,新能源车一直处于一种扶持政策难以真正落地的尴尬局面,这也就直接造成市场上新能源车无人问津的一种假象,久而久之,新能源车也就这么慢慢“冷”下来了。
今年年初,北京发布了新能源车地方推广扶持政策,随后又发布了充电设施建设管理细则,除了在财政上给予补贴之外,还在牌照管理、充电桩建设,甚至是充电桩电费管理等细节问题上一一加以明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武汉、长春、西安、苏州和安徽等地都先后落地了新能源扶持政策,天津等地的相关政策也将于年内出台。
从已经出台的地方扶持政策来看,财政补贴和充电桩建设是扶持政策的核心,地方补贴和国家补贴结合在一起,消费者购买电动车基本上都能获得10万元以上的补贴。在充电桩设施建设方面,基本上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承诺公共充电桩的建设,北京则通过相关管理细则,要求包括经销商和物业等部门,配合居民自用充电桩的建设。而在有些城市的新能源推广促销中,买车送充电桩也已经成为常见的营销手段。
此外,由于各个城市汽车使用环境不同,有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放宽甚至是取消牌照获得门槛,还有的城市为新能源车开出了免限行、免交通费等“绿色通道”,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加入新能源车消费大军。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实际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传统燃料动力汽车在未来购买和使用过程中,肯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当价格和充电设施等方面的障碍逐渐减少,新能源车的生存空间也将随之日益扩大。
诸多障碍亟待逐一扫除
虽然新能源车在今年不断传出激励人心的利好消息,但从前几年接连两个“50万辆”的规划先后落空中就可以预见,在发展新能源车道路上,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今年年初,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深圳调研时提出,在发展新能源汽车过程中,要“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促进公平竞争,形成全国统一市场”。随后,工信部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39个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或区域的负责人共同商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意见,清理地方保护政策就是这次会议的主题之一。据悉,相关政策可能在上半年就会出台。
这不禁让人想到此前的充电、换电之争,以及好不容易才出台的充电桩接口和通信标准。地方保护主义只是新能源车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障碍,或许一纸文件就可以完全改变。但由于新能源汽车属于一个新兴产业,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因涉及多个部门,利益纠葛往往会导致相关决议难以有效得到实现。以北京市新近出台的《新能源小客车自用充电设施建设管理细则》来看,其中就涉及经销商、建设商和物业等多个几乎没有交集的部门,这几个部门又各有不同隶属,可想而知,消费者想要自建充电桩,难说未来就不是“一地鸡毛”。
此外,新能源车在推广过程中,还面临着电池性能瓶颈、产品品牌影响力、车辆安全可靠性和消费者认知接受程度等诸多障碍,即便是国家地方双双加以补贴,甚至是未来购置税都有可能被取消,但要想轻易说服消费者去购买一辆新能源车,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此,笔者认为,要想加快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可,政府在公务用车和公共交通用车上,依旧要加大新能源车的投入,见得多了,慢慢也就用得惯了。(顾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