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去年10月份,通过上汽集团海选的方少非报名参加了2013年上海市数控车工(高级)职业技能竞赛。“只要报名了,我就全力以赴”是方少非对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为了对数控车床有更全面的了解,他几乎翻遍了图书馆所有有关数控车床的书籍和资料。针对自己实践经验相对缺乏,他在电脑上安装了仿真软件进行模拟,照着图纸自己进行编程、走程序,以尽快掌握相关指令。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方少非最终以理论98分、夹具满分、实操满分的高分在200多人参加的初赛中脱颖而出,位居初赛第二名。取得这样好成绩的方少非仍未放松,随着决赛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他将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列举。如果哪个地方的尺寸改掉了,我应该怎么做;如果刀具出问题,该怎么办;程序报警后我该怎么解决——还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方少非时刻在琢磨这些问题。
然而决赛那天,方少非怎么也没有想到竟会出现这样的小插曲。原来他初赛的时候抽到的是5号机床,可是这个5号机床有点问题,没想到决赛竟又抽到5号机床!方少非感到十分郁闷,因为决赛如果在作品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将按照用时长短来排名次。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正巧这个5号机床有个功能不能使用,方少非就被临时换到了16号机床。“真是太好了!”他一看,这个16号机床可谓是相当完美。经过3个小时的操作,方少非满意地提交了自己的作品。
崭露头角禀赋不凡
2000年,因产品测量需要,公司购置了首台英国谢菲尔德三坐标测量仪,然而箱体厂没有一个人操作过三坐标测量仪。当时进厂才3年的一线操作工方少非,由于平时钻研学习,在计算机方面拥有特长,他被领导点兵指派跟着专家参与三坐标测量仪的安装调试,从中学习。
“参与三坐标工作是企业给了我一个发挥计算机特长的平台。”从此,方少非全身心地扑在三坐标的测量工作中,一发不可收拾。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于寻找和翻阅资料,遇到难以理解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一个都不放过,虚心向专业人员请教。经过反复摸索和钻研,方少非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三坐标测量仪的特性,并能独立完成所有产品的测量程序编制工作,确保了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凭借着对三坐标的精通以及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放到别人手中需要调整2到3次的产品,到他手里基本上一次性就能调整成功。甚至边看报告,他就能对产品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调整了然于心。“我觉得会比别人稍微快那么半拍。
对于老天赐予的禀赋,方少非生怕有所辜负,总是尽其所能。几乎公司每一个重点项目的试制工作都有他的参与,而他总能用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对各种复杂的大型薄壁类壳体加工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攻克了汽车变速器壳体零部件加工中遇到的很多难题。他也由一名普通的操作工迅速成长为箱体厂三坐标测量的“开山宗师”。
学无止境 精益求精
在熟悉方少非的同事看来,在他心里,一直都有一个“变速梦”,那就是成为一名“技术过硬、技能高超、业务精通、管理优秀”的复合型技术工人。
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技校出身的方少非从2007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本科学习。因为公司很多都是进口机器,图纸也是原版的多,为了能够独立看懂,以前看到英文就想睡觉的他专门学习英语。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坚持每天记忆15个英语单词。“现在进口机器的说明书基本上能看懂了,下一步争取看英文影片时不看字幕就能听懂。”
在产品质量上,他一丝不苟。为了进一步减少产品的废品损失,他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找出废品的产生原因,并想方设法优化工艺。一进入状态,他常常忘记自我、忘记时间,活不做完不下班。在加工细节上,他精益求精。针对刀具消耗量较大的问题,他摸索着改变刀具切削时的切入角度和走刀路线来增加刀具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费用。在工作中,诸如“他是一个很认真的人,要做就做最好”这样的故事实在是不胜枚举。
周末泡图书馆早已成为方少非的习惯。相比把书借回家再读,他更喜欢在图书馆里把书读透,对一个知识点也往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并常常自我问答,力求研究得更加深入、掌握得更加扎实、应用得更加灵活。5《DMG温度补偿》《EDU平面度加工》《OTIS精镗刀崩刃问题》等一篇篇论文均体现出他高、精、尖的技术攻关能力。
在自我不间断学习的同时,方少非还将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加以归纳整理,总结出“设备调整法”“故障排除法”等“方氏操作法”,并在“经验传帮带”、现场大讲堂”等学习培训活动中毫无保留地传授分享,带领工段全体员工在实践中提高、在岗位上成长,形成了浓浓的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的良好氛围。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在位于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箱体厂二楼的“方少非创新工作室”内,“方阿姨,过来一下。”“噢,来了。”应声的不是别人,正是方少非。只见他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跑了过去。
在上汽变速器箱体厂,“有事就找‘方阿姨’”成为百试不爽的定律。方少非之所以被人叫作“方阿姨”,是因为同事们将他比作电视里无所不能的“老娘舅”柏万青一在上海滩大概没有柏万青解决不了的家事,所以就有了“有事就找柏阿姨”的说法。而在箱体厂,一旦叫“方阿姨”,则必定是有正经八百的技术攻关,方少非也便应答得分外迅捷。
这个“方阿姨”不仅专业技能过硬,还酷爱潮流电子产品,走在科技时尚的前沿。他是车间最早用iPhone的人;他每年要花费1.5万到2万元用于电脑更新;他从来不去4S店,都是自己给车做保养……凡是他感兴趣的东西他都爱钻研,并且很享受这个“玩”的过程,乐在其中。于是,只要是数码电子产品、汽车等方面的问题,大概也没有什么能难倒方少非的事。大家都喜欢求助于他,不论白天、晚上找他请教,方少非是有求必应,并且在指导过后还会关心对方问题是否顺利解决。
然而,这个旁人眼中的“怪才”一度被妈妈认为是“不务正业”。他从小就喜欢动手拆装物品,看到计算机键盘手就痒痒,很想敲击几下,在电脑上的花费积攒下来都可以买套房子。但是方少非坚信“有所学,总归有所得”,一直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下去,并与自己的岗位结合后有所专长。(许阳 胡静华 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