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4/9/pc2024092359859bb1d4d644419edeed1d1a84444e.jpg
(上接A1版)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没有人试着细数做过多少次的技术改进,是“对完美精细到0.01毫米”的铸造“精品”文化促使他们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4-05/04/021139.html

等待处理…

劳动美,托起铸造工人的“中国梦”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上海皮尔博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

2014/5/4

(上接A1版)

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没有人试着细数做过多少次的技术改进,是“对完美精细到0.01毫米”的铸造“精品”文化促使他们通过一次次反复模拟测试来打造“过硬”的产品,是“对创新投入达100%”的技术为先意识让他们不停地学习新的知识,物联网概念、泥芯快速成型机、机器人,以及UG、CATIT、Pro-E等充型模拟软件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皮尔博格创新驱动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皮尔博格公司紧紧抓住汽车轻量化发展的机遇,在汽车市场竞争的国际化的趋势下积极争取主动。铝缸体是皮尔博格公司2011年产品结构调整后新投产的增长点,产能提升快,质量要求高,而且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压铸分厂全体员工在铸造总监孙学东和分厂厂长夏春英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机修、模修等人员的技术特长,在实践中攻关改进,攻克了模具冷却点控制、机器人程序优化、模具抽真空改进、切边模改进等技术瓶颈,使铝缸体的生产节拍大幅度优化,从而确保了铝缸体配套供货从2011年的12万套,到2013年的100万套,2014年的200万套目标的跨越式提升。在实践攻关改进中也使徐旺、陈龙、王臻明、金伟峰、赵红举等一批进企业才两三年的青年工程技术人员脱颖而出,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

烟台分公司作为皮尔博格开拓北方市场的一个异地生产基地,始终以持续改进、合理化建议等为突破口,立足工艺创新、管理创新,CN111缸盖的综合废品率从8%下降到1.5%左右。

“全员参与,持续改进”不只是公司的一个生产口号,更成为扎根在每个员工心目中的一个质量理念。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热加工行业“脏乱差”,还容易存在安全和健康隐患,人员不稳定、流动率高等顽疾长期制约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但是在皮尔博格却是另一番“怪象”:这里有很多在自己岗位上无怨无悔坚守数十年的员工,有的临退休职工甚至不愿提早退休。在和这些老员工谈话的过程中,他们笑着说,“看到我们企业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有种喜悦感,我们很珍惜我们当下的这种状况,我们要把它做得更加好。”“我们……我们……”皮尔博格的老员工们一直在强调着他们属于这里,属于这个他们共同深爱的集体。

“爱岗敬业,爱厂如家”早已成为了他们的本分。皮尔博格的中层干部年龄大都在三四十岁左右,经过多个岗位锻炼的他们吃得起苦,也经得起考验。尤其是皮尔博格的公司党政领导班子,他们是在皮尔博格土生土长起来的领导层,他们经常喜欢到生产一线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更愿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员工聊聊,群众的声音听到了,群众的困难就有解决的路子了,这也使皮尔博格的员工们工作热情高涨,促进了干群关系的融洽。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特别是五六十年代的那一批老员工在企业中一留就是一辈子,为公司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为了让他们在退休离开企业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不舍、感激和敬重,企业工会一直在考虑该赠送给他们怎样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退休礼物。如今,一枚枚镌刻着“感谢您对公司的建设与发展做出的贡献”的退休留念牌都会送到每一位退休员工的手中,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却让这批退休老员工一直记在心中,退休后仍是无比挂念着这个厂。

原模具车间主任退休后,得知模具车间搬到南厂后,特意来看看新厂。面对厂容厂貌的巨大改观,他激动地说:“变化太大了!”在他们心中,皮尔博格早就成为他们的家,退休后总想“常回家看看”。

曹喜彪1993年从上海大学一毕业便进厂做技术工作,由于掌握着硬本领,很多与他同一批进厂,甚至在他之后进厂的人都跳槽了,可是他在这里一做就是23年,如今已经当上部门经理的他仍旧继续着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工作多年后已入不惑之年的他又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攻读上海大学的在职博士。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铸造技术升级换代的需求,一批批年轻的技术人员为企业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为了帮助这些年轻的技术人员尽快成长,皮尔博格通过“师徒结对”活动,为年轻技术人员确立带教师傅,要求师傅不仅要传授业务技能,还要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经验,帮助这些年轻技术人员尽快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挂职轮岗锻炼、技术练兵等活动的相继开展,这批年轻人成长得特别快,很多已是技术骨干。

解决职工所需,才是根本

公司在2011年至2012年间进行了工厂整体搬迁,面对整体环境发生的重大改变,皮尔博格党委书记黄志清说,“解决职工所需,才是根本。”

从为职工上下班配备班车、提升食堂饭菜品质、车间厕所优化改造到建设员工多功能活动室、举办各种让员工喜闻乐见的文艺体育活动,每一项关乎员工的切身问题都牵动着皮尔博格党政领导的心。

皮尔博格生产车间的空间并不大,但是企业想方设法为每一个工段建立一个休息室,让员工能在紧张的流水线作业后有个放松喘息的地方;为了改善员工生产、生活设施,企业加强了“六室一厅”建设,为职工提供了方便;为了降低车间的热辐射程度,企业做了生产现场送风装置的改造工作;为了降低噪声,企业加强对噪声源的治理,特别对浇冒口切割设备和噪声较大的清整设备安装了隔音装置;为了进一步除尘、除烟,企业把污染性气体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再排放,既解决了车间里空气差的问题,又为环保做出贡献;在高温季节,企业党政领导带队,坚持高温“送清凉”到生产一线等,在他们看来,职工之事无小事,企业就是服务职工的“后勤部长”。

企业还建立了以分厂、部室为主体的困难员工帮扶网络,通过定补、临补、帮困、爱心募捐等多种形式,及时给员工予以关心帮助。2014年3月,企业领导得知烟台分公司一名年轻员工患绝症后,第一时间启动了帮困补助,并在公司中开展了爱心募捐倡议,得到了全体员工的积极响应,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短短的3天时间,共募集到近12万余元,全体员工用实际行动传递了互帮互助的爱心正能量。

造车育人,以人为本

“尊严生活,体面劳动,快乐工作”这样的梦想点亮了每一位皮尔博格员工的心。10多年来,皮尔博格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依靠员工和为了员工,让梦想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早上7点05分,皮尔博格的缸盖分厂车间里,机加工工段长赵伟伟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尽管8点钟才开始上班,他总是常年提早来到车间,看看生产线上的情况,心里才踏实。交流在赵伟伟这样的回忆中开始,“2002年8月7日,这个日子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是我进厂的日子。”不到20岁就进入皮尔博格的赵伟伟,刚开始做的是清整的工作。谈起当年的工作状况,他坦称确实曾有过打退堂鼓的想法。这个从一线操作工做起的盐城小伙儿如今已在皮尔博格工作了近12年,相继成长为一条线的线长、班长、副工段长,再到工段长。

缸盖车间浇熔工段副工段长吴帮中也是其中一位。他说:“在皮尔博格,我有了更清晰的职业规划,企业的强大给我提供了保障,让我有了信心。”“我的父母都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生活的。”为了改变这种生存状态,吴帮中高中肄业,选择了外出打工。他2003年进厂,从操作工到副工段长,从生产到管理,皮尔博格让这个来自农村的年轻人有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目前,吴邦中不仅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文凭,还荣获2012-2013年度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的称号。

同样,昆山分公司的机修工宋恒立,在高级技师陈普星的带教下,快速成长,先后被上汽命名为十佳优秀徒弟,还被昆山市政府评选为技能型人才,享受人才津贴。

在皮尔博格,像赵伟伟、吴帮中、宋恒立这样的幸运儿还有很多,他们与企业共同成长、共享成功。每年都有近100名通过培训获得初级工、中级工证书的优秀劳务派遣工转正成为合同工。更重要的是,已走上班组长管理岗位的有60%都曾是劳务派遣工出身。

坚持“铸造精品,给生活注入无限活力”的皮尔博格人,将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和追求卓越的理想和激情,托起铸造工人的“中国梦”。(许阳)

上篇:季勇获“最美汽车人”称号
下篇:勉励青年员工创造上海大众更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