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5/202505034a2c4cf9eebd4498951fe8122f71930c.jpg
倾心付出终有回报黄治德,1975年出生,籍贯四川,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制造部模修工荣誉:2013年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黄治德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3-12/08/027164.html

等待处理…

日前,上海市授予100名农民工为“2012—2013年度上海市优秀农民工”、288名农民工为“2012—2013年度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其中,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黄治德、上海皮尔博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吴邦中、上海采埃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王健获得“2012—2013年度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们用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唱响了——

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美丽

2013/12/8

倾心付出终有回报

黄治德,1975年出生,籍贯四川,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制造部模修工

荣誉:2013年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

黄治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学毕业后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北京军区陆军野战军装甲兵。

对于从小在山里长大的黄治德来说,在部队一切都是新奇和充满期待的,无论是基础训练、体能训练还是专业训练,他都十分刻苦,并荣立了一次个人三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年的义务兵生涯很快就过去了,1995年年底,黄治德光荣退伍,又回到了那个他出生、成长的小山村,和父母一样,成为一名靠耕作为生的农民。日子一下子寂静了许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围着家里的几亩地,黄治德虽尽心,但始终没能彻底改变家里的境况:全家人温饱是没问题,但也仅仅是解决温饱,再也不能有其他奢望了。家里靠着多年来微薄的积蓄为他张罗了婚事,他不仅为人子,也为人夫,他已经成为这个家庭里的顶梁柱,生活的压力让他总是想寻求一种改变和突破。

2003年12月,黄治德成为农民工进城务工大军中的一员,通过劳务公司成为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制造部冲压车间的一名冲压操作工。这里的冲压车间使用的都是一些大型冲压设备,主要为上海通用汽车配套生产轿车车身中型金属成型零件。通过上岗培训,黄治德很快就上岗了。

每天的工作虽然很累,但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却让他仿佛回到了在部队的那个时光,疲惫而又紧凑,最主要的是一个月下来,他拿到了两千多元的工资,如果在家乡,这是不能想象的,这让他十分有成就感,也让他十分珍惜这个岗位。

黄治德对设备、模具操作、原理充满好奇和向往,看着机长在冲床的操作屏上熟练操作,看着模修师傅拿着这样那样的工具在模具上修理,他总能想起当装甲兵的时候,他总是羡慕地想:我什么时候也可以像他们那样?或许是这些想法让黄治德比别人更乐于学习,更主动请教。

2004年年底,黄治德被提拔为机长,负责一台630吨压机的生产准备调试操作和带领4名操作工完成每天的冲压任务。这次小小的晋升和收入的增加让黄治德对今后的人生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他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有收获。确实,在不断努力下,他先后考出了冲压初级、中级资格证书,铲车驾驶资格证。随着技能的不断增长和付出的汗水,他成为车间的生产骨干。

2008年年底黄治德被调至冲压模修组担任模修工。他是第一个担任模修工的劳务工,因为这是一个对技术要求相当高的岗位,除了能吃苦耐劳,手上还必须能有拿得出的“活儿”——车、模、钳等技能,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机械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最关键的是要对模具有悟性,换句话说,这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一个岗位。

刚刚到模修组,他似乎又回到了起点,什么都得从头学起。没有技工培训的基础,就从吊装、拆合模这些辅助工作做起,从清洗模具开始。一有空,他就自己拿块边角料在台钳上练习钳工的基本功,很快在师傅的指导下,他能完成模具的定期保养和小故障的修复任务了。别人夸他聪明、努力,他总是腼腆地说是师傅教得尽心,而师傅总是自豪地说:是他自己要,否则我就是想塞也塞不进。

在日常维修时,他发现新批产的E-CAR车型的一个冲压件——前端上部支架的第5道模具的斜锲损坏频次比其他模具要高,“照理说,斜锲只是带动冲头冲孔的机构,不属于易损件。”带着这样的疑惑,他在修理这副模具时仔细研究了它的结构,发现这副模具在设计时,用了4个小斜锲分别带动4个冲头冲孔,冲面积大,冲头无法正常退出,冲裁力大,而斜锲小容易损坏,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原来的吊冲斜锲改为平冲,把4个斜锲改为两个大斜锲分别带动2组即4个冲头,从而改变目前状况。

怀着忐忑的心情,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师傅李海,师傅听了他的想法,仔细观察了这副模具的结构以后,对他赞许地说:“不错,你的分析很正确,想法也很好,师傅支持你,这样,我们成立一个QC技术攻关小组,你带队,放手去做,师傅做你的后盾,给你把关。”

就这样,一个月的时间,黄治德带领小组人员通过对模具反复测量,新结构的设计、安装、调试,终于顺利完成了试冲,零件质量也完全合乎要求,经过了两个月的跟踪,改进过的模具斜锲结构居然没有损坏,改进成功了。这让模修组的同事不禁对这个腼腆的小伙子刮目相看,同时也让黄治德更加勤勉努力了。

黄治德从内心喜欢这个岗位,这份喜欢也许是让他进步飞快的原因之一。他喜欢思考,思考也让他收获了更多的成绩。担任模修以来,他参与多个QC活动课题,由他发起主导的QC活动就有4个。2009年年底,他被评为公司和上汽集团优秀劳务工,2010年从劳务工转为正式员工,2011年当选为公司职代会正式代表,同年,他通过了高级钳工资格考试。

黄治德心里明白,这些成绩仅仅是开始,他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劳,为了他喜欢的职业,也为了实现他心中的那个梦想——成为一名新上海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吴帮中,1979年生,籍贯河南,上海皮尔博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缸盖分厂的浇铸工段副工段长

荣誉:2013年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

“我们农村人都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土地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吴帮中如此勉励自己。

吴帮中来自河南省息县曹黄林乡的一个农民家庭,10年前,24岁的他便来到上海务工,成为成千上万农民工大潮中普通的一员。2003年7月,吴帮中加入上海皮尔博格公司缸盖分厂浇铸工段,成为一名操作工。

气缸盖产品是皮尔博格公司的核心产品,对公司经营业绩的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一切都将取决于气缸盖浇铸这道工序,因此吴帮中深知自己虽然只是生产线上的一名操作工,但责任重大,因此总是自觉地提高自己操作技能,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以不断充实自己,并应用自己所学,先后参与了EA888、EA111和EA211缸盖的试制,提出的诸多改进建议并被采纳和实施,确保了产品的试制及供货要求。

EA211缸盖是公司在2012年重点投入开发的项目,作为替代EA111缸盖的产品,该缸盖的技术难度非常高,客户要求更加严格。为确保试制进度,吴帮中充分借鉴过去的生产经验,大胆提出延长产品的留模时间,保证缸盖的补缩效果,通过调节冷却水的流量和时间等手段,攻克了产品冷隔、浇不足等难点,成就了缸盖产品从试制到全面投产的最快纪录。最新数据显示,EA211缸盖的外废率为1.97%,完全达到各项技术要求,赢得了客户的一致赞誉。

在EA888缸盖的生产过程中,吴帮中会同技术人员对浇铸系统提出并实施了优化。通过改进内浇道的尺寸、增大铝液充型的压力等方法,并提出加大对抽气效果的检查及抽气装置的清洗力度等手段,以确保对EA888缸盖质量的不断改进,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EA888缸盖的外废率稳定在2%以下,全面满足客户的质量要求。

正是通过吴帮中及浇铸团队的努力,公司所生产的缸盖在国内首屈一指,在国外享有一定的声誉,公司许多缸盖品种荣获优秀供应商等奖项,缸盖的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水平。缸盖的销量逐年增长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2012年达到180万只,客户遍布国内各大整车公司并出口国外。

由于其出色的工作业绩及能力,分厂破格提拔吴帮中担任浇铸工段副工段长。浇铸工段有员工150人,其中农民工就有130人,人员流动性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给执行操作工艺和工段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吴帮中在担任浇铸工段长期间,体现了“新、实、敢”的作风,用先进的班组管理模式,使现场管理更具实效,建立了严格完善的考核制度,把生产质量、生产技术水平予以公示,实实在在体现员工的业绩;对于违反纪律损害集体利益的现象敢于批评,坚决维护集体利益。

这些举措,使浇铸工段成为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的集体,工段先后被授予上海市质量信得过班组、上汽集团质量先锋号,并每年被评为公司的先进集体。

 

只有不断进取,才会接近成功

王健,1986年出生,籍贯江苏,上海采埃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试验试制员

荣誉:2013年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

从生产线上的普通操作工,到产品研发部的试验试制员;从只有一点浅薄的专业知识,到获得数控加工中心国家二级技能证书,并能自主搭建试验系统台架、设计试验夹具、编写试验程序。1986年出生的王健,虽拥有一张稚气未脱的脸,却有一颗成熟、强大的心。

2005年9月,王健从学校毕业进入上海采埃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工作,由于深感自己专业知识浅薄,工作中他总是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师傅学习请教,加强专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2011年5月,在生产部的推荐下,王健从生产一线的操作岗位调至产品研发部TRP管柱部分负责实验室的试验试制工作。该工作贴近一线,需要结合多年的一线操作经验和相关的技术技能才能胜任,而王健无疑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在试验中,王健的业务技能和知识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在不断学习中掌握了最新的试验知识。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于2012年5月拿到了国家二级技能证书(数控加工中心技师)。

“只有不断进取,才会接近成功。”王健如此勉励自己。在TRP(研发部试验试制科)工作至今,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从一名普通员工晋升到了技术指导及管理人,他对实验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对试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有了一定的独立分析和处理能力。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新的试验项目越来越多,而试验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无法预料的问题。对此,王健的原则是保证样件安装无误差,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及解决方案:试验中数据的采集需要创建winwert(德国采埃孚数据处理软件)模板,他就严格按照流程,接受相关工程师样件,分配试验计划,根据试验规范编辑试验模板,并指导相关操作人员采用正确试验方法;数据出现错误分析,他总是茶饭不思,满脑子思索着故障原因,并积极给工程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每天,他都把工作安排得有条有理,以保证试验的正常运转。

EPSC(管柱式电动转向系统)是上海采埃孚2012年的重点项目,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项目开发启动以来,王健的小组一直负责着产品的试制试验。每个项目的试制必不可少的就是工装,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知识积累,王健自己出构思,自己出图纸,完成各零件的定位工装,方便了样件的总成装配,相比以往徒手安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试制的劳动强度及产品报废量。此外,系统试验台搭建,数据曲线分析,王健把每天的工作都当成是学习、进步的机会,加班加点也无怨无悔。

尊严生活、体面劳动、快乐工作,“80后”王健还是公司文体活动积极分子,每年都会参加公司举办的羽毛球赛、桌球赛等活动,释放工作中的压力,愉悦身心,让工作和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恭惠)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