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11月22日于广州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广州)汽车零部件论坛——汽车电子与车联网”上,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汽车电子相关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指出,汽车电磁兼容性(EMC)将成为汽车智能化新挑战。
电子产品可靠性和兼容性受关注
越来越多的车主追求汽车个性化、舒适化和智能化,在座驾上加装导航、“低音炮”、行车记录仪、改装车灯等。另一方面,整车企业也为了吸引消费者,在车上配置更多的电子设备,然而,这也为汽车行驶留下了安全隐患。
会上,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春荣表示,这些电子设备在工作时都会发出电磁骚扰信号,如果汽车电子电器的电磁兼容性能(EMC)不好,那么它很容易被车内其他电子电器的电磁骚扰信号所干扰,从而无法正常工作,严重的会直接失效或失控,导致事故发生。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仪表受干扰而失灵,或者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气囊因为芯片受到干扰而无法打开,这都是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近年来,由于汽车电子电器系统失灵而召回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也为政府、整车企业敲响了警钟。汽车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涉及行车安全,一定要高度重视。据了解,政府拟出台政策要求部分汽车零部件产品进行强制性EMC检测;整车企业也将提高汽车电子产品EMC检测的要求,从而降低汽车电子之间的干扰,提高行车安全性。
企业需在设计初期考虑产品抗干扰性能
整车厂对汽车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兼容性要求将更加严格,首当其冲的是前装市场的汽车电子电器企业。前装市场主要是买家市场,整车厂有绝对的话语权,为保证整车的质量,维护其品牌形象,整车厂对其配置的汽车电子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技术参数要求特别高,要求产品在振动、高低温、抗干扰和老化等方面要经受严格的试验。例如产品从80℃到-40℃的高低温变化下,能够经受瞬间的考验,不合格的产品将无法通过整车厂采购要求。
可以说,汽车电子前装市场是这个市场的高端,只有综合实力过硬、产品质量过关的企业车厂才能让其成为前装部件的供应商。因此,汽车电子企业首先要提高自身研发实力和产品质量,其次要了解国内外技术法规和各整车厂对汽车电子部件采购的技术要求,加强与整车企业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沟通,在设计初期综合考虑产品的抗干扰性能。(吴慕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