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企业工会工作红旗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在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企业工会工作最高荣誉榜上,上汽集团工会赫然在目,而获此殊荣的企业工会全国仅10家。
在上汽党委领导下、行政支持下,上汽工会积极有为、创新机制的做法在全国树起了一面旗帜。在今年全国、上海市模范职工之家、模范职工小家评选中,上汽多家企业工会榜上有名。其中,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工会、上海科尔本施密特活塞有限公司工会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上海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移动节车间分工会、上海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工会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工会等4家单位被评为上海市模范职工之家,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整车制造工程部工会等7家单位被评为上海市模范职工小家。
在上汽发展的每个时期,工会组织始终积极而为,积极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在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创造了众多闪亮的“上汽做法”,使工会工作的正能量得到了最大释放和传递。(记者 陶牡丹)
亮点检索:立功竞赛
围绕企业经济工作目标和任务,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开展立功竞赛,是上汽集团工会的一项传统工作。
多年来,上汽工会紧贴企业发展重点、难点,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不断推进群众性立功竞赛,先后在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商用车公司、南京依维柯等6个赛区实施跨价值链立功竞赛,签订近百个联合攻关项目,同时加强竞赛的过程管控。各个企业从过去“要我开展”转变为“我要开展”,工会积极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立功竞赛,助推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上汽工会还把此项活动延伸至服务贸易业务板块,进一步推进服务贸易企业经济技术创新工作。
这是一件简单而智慧的事,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大作战”的激情。
亮点检索:暖心驿站
为做好职工贴心人,上汽集团工会实施了一系列暖心工程,让员工倍感温暖。
为方便外派员工的工作与生活,上汽集团工会斥资6000万余元在南京、烟台、沈阳等地购置房屋,供外派职工居住。
为照顾职场新妈妈,上汽集团工会在基层大力建设冰箱、水槽等一应俱全的“爱心妈咪小屋”,给“背奶族”谋福利。
老职工患白内障的概率高,上汽就设立“重见光明基金”,5年来已给予1010名患白内障的职工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手术补贴,总金额达202万元。
2009年起,上汽集团工会成立先锋号帮扶中心,每个帮扶中心拥有人均不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帮扶资金,托底资金还实施滚动补充。至2012年年底,上汽集团直接管理的基层工会已全部建立先锋号帮扶分中心,沪外、新设企业也均设有帮扶资金,共筹措帮扶资金1.8亿元。
多年来,上汽集团工会坚持组织疗休养活动,万余名各类一线先进、有毒有害岗位职工、高温岗位职工、即将退休职工、外地企业职工、外派员工家属、劳务工子女等赴上汽昆承湖度假村等地进行疗休养。
各基层工会也纷纷行动争做职工贴心人,把工会构建成“暖心驿站”。有的为“拉杆”员工(长期出差在外的员工)配备3G上网卡、双肩包、急救小药箱等用品;有的发动职工组成洗衣队或依托专业公司帮忙清洗员工们每天穿的工作服。为让职工吃得安心,企业工会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六室一厅”工作,保证职工吃到新鲜安全的食材,让夜班职工都能吃上热菜热饭,逢职工生日还会贴心地送上生日面……
虽是小小的举措,却深深温暖着职工的心。
中央媒体聚焦上汽工会工作
今年10月,中国工会十六大召开前夕,全国总工会和中宣部组织中央媒体对包括上汽集团在内的1个集体两名个人进行了深度报道,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无论是创业初期、成长期间,还是危机当头,上汽始终以工会的“先锋行动”引领职工“先锋行动”,塑造了上海独有的“上汽先锋品牌”。 ——《人民日报》
一个大师(徐小平)带动一个团队,劳模工作室“量产”高技能人才;群众性立功竞赛出成果,合理化建议“燃烧”职工潜能;多级帮扶机制“托底”,工会干部争做职工“贴心人”,上汽集团工会唱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 ——新华社
随着上汽的发展,上汽职工的工作地遍布全国乃至全球。上汽工会由此提出,要关心好“上海内”的企业员工,更要关心好“上海外”的企业员工;要关心好在外职工,更要关心好在内的家属;不仅让上汽成为员工创新立业的根据地,也成为员工们心灵休息的家园。可以说,在上汽的发展中,上汽工会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支撑”。 ——《经济日报》
如何踏准企业节拍,让工会建设与企业发展、职工发展紧密融合?如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企业跨越式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上汽集团工会在实践中,以“创新型、服务型工会”求作为、争地位,创造了独特的“上汽做法”。 ——《光明日报》
与时代潮流合拍,与社会需求同行,与职工期望共鸣。面对结构调整的挑战、面对壮大规模的机遇、面对核心能力建设的要求,上汽工会在助推企业发展中找准“切入点”,在切实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中寻求“突破点”,在保障各类职工群体权益中把握“平衡点”,在提升职工素质中捕捉“着力点”,为上汽跨越式发展吹响了工人阶级主力军的先锋号角。 ——《工人日报》
亮点检索:劳模工作室
上汽工会以徐小平创新工作室为标杆,积极创建劳模和首席技师创新工作室。工会围绕“树立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代”的目标,着力市、集团、企业三个层面“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三地”建设:通过提供资金、场地、创新机制等全方位的支持,使之建设成为展现和提升创新能力的“阵地”,成为引领和集聚创新人才的“基地”,成为传承和发扬劳模精神的“园地”。至今,由上汽工会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共26个,拨付工作资金96万元,命名首席技师工作室26个。
三个层面的劳模和首席技师工作室解决了企业许多“重、大、急、难”问题,并将创新成果不断转化为经营效果。
亮点检索:跨地建设
上汽集团合资企业多、比重大,其中30%的合作伙伴是世界500强。工会如何进入这些企业,又如何赢得地位?上汽工会提出“工会公开挂牌子、工会领导公开亮身份、工会工作公开开展”的“三公开”工作要求,明确企业开办到哪里,工会就组建到哪里,把工会组织工作向劳务工延伸
近年来,随着上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跨地兼并后在全国形成了十几个整车生产基地,呈现产业集群化特点。企业“走出去”,工会也“走出去”;企业“出洋跨海”,工会也“出洋跨海”。上汽工会探索了属地、属业、属资的合资企业工会跨地区管理模式,处理好服务、指导和代表的关系,织成一张“工会互联网”,逐步完善合资企业工会管理机制。
属地管理:上汽工会明确企业开办到哪里,工会就组建到哪里,工会组织关系实行属地化。属业管理:明确工会工作“组织建设到位、维权履职到位、助推发展到位、帮扶关爱到位、建家创优到位”的工会工作“五到位”。属资管理:明确以资产为纽带,实行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