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汽车企业不断下沉营销渠道,向三、四线城市大举铺设网点,几乎所有车企都或多或少有类似举动。其中收获自然不少,不少车企全年增量的一半甚至更多都是来自三、四线城市的贡献。业内不少人士都纷纷作出预测,未来10年,三、四线城市将成为我国乘用车市场的重要支柱。
不过,车企在三、四线城市铺设网络,快是快了,但不少都是以淘金为主,抓住机会能卖一辆是一辆,个别想以种树的长久心态去经营的,要么种了一半撒手放弃,要么只能是勉力维持。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一直以来,车企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实施的标准化、同质化的营销模式,当落实到三线乃至四线城市时,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碍。例如,过于碎片化的小市场、复杂分散的个性需求、参差不一的消费能力和观念、差异巨大的自然环境,种种因素,再加上发展速度过快,基础难免夯不扎实。
近日,记者在西部旅游城市敦煌休假,期间特意了解了一下当地的乘用车消费市场,发现在这么一个人口只有18万,地处四省交界,以旅游和农业为主的县级市的汽车消费市场上,车企淘金不易,想要种树就更难了。
消费快速增长引来车商淘金
虽然只是一个小城市,但敦煌的新车消费者却丝毫不显得落伍。短短十分钟里,记者就看见两辆尚未上牌的歌诗图在路上行驶,包括东风标致3008、全新福特福克斯等在大城市流行的新车,都在敦煌街头能够看到。合资品牌的车型以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比较多,当然,其他品牌也有,但相对有些零散。此外,自然也少不了各种自主品牌车型,如奇瑞、中华、比亚迪、华泰、长城、众泰等。
从车型上来看,敦煌基本上以三厢轿车和SUV为主,两厢车很少,有也是如骐达、福克斯这样的A级大两厢,A0级两厢车在当地凤毛麟角。三厢车的普通车型桑塔纳、帕萨特、凯越等比较多见,高档的如宝马、奔驰等也不少见。SUV则是百花齐放,什么品牌和型号都有。MPV只看见了GL8和瑞风。
当地的汽车经销商主要包括2-3家汽车专营店,还有10家左右的汽车销售店,其中也包括挂着专营店牌子什么车都卖的销售店,车型来源则比较复杂,有从酒泉来的,也有从兰州直接发过来的,更远的,甚至有从哈密往这里倒车的。
地方特色“造就”复杂消费环境
从当地有车一族的口中,记者了解到,敦煌地处西北,城外就是大片荒漠,所以,SUV热销自然在情理之中,当地人对SUV的偏好非常重。此外,当地消费者对于轿车的消费理念,有些类似于七八年前国内沿海城市的观念,买轿车,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买三厢车,两
厢车在敦煌绝对属于个性消费。
此外,敦煌的天然气供应比较充足,气价相对油价要便宜得多,所以,大多数车辆后备箱内,都装有硕大一个气瓶。以当地的科鲁兹和桑塔纳为例,至少一半的后备箱空间都要留给气瓶,所以,这也在无形中减少了当地消费者的购车选择,至少,两厢车在当地的确是很少看到,即便有,也是不装气瓶纯烧汽油的。再加上由于敦煌路况条件较差,所以,一些车身结构较差或者悬挂系统,尤其是后悬挂偏软的车型,很容易在这里被淘汰出局。同时,当地风沙特别大,其他地方可能7000公里才需要更换三滤和机油,敦煌这边可能2000公里就不得不换了,对车辆的整体质量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比其他地方要求更高。
整体来说,像敦煌这样的地方特色非常明显的城市,汽车消费需求其实也很窄,三厢车和SUV是主流。但同时由于人□少,每一款车的保有量却并不大,造成事实上的需求分散和市场碎片化。这也基本上就注定了务实的经销商只能在这里淘金,而不会去考虑种树。
用户品牌忠诚度难建易毁
如今都流行讲品牌忠诚度,这点在大城市还不是很明显,在敦煌这样的小城市里就有些一目了然了。当地人买SUV和买轿车的心态大不一样,买SUV看的是车,只要是新车好车,就有市场。买轿车,看的则是品牌。如前文所言,敦煌街头,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这两个企业的车型是最多的,其在当地的口碑已经深入人心,几个当地车主都提及了这一点。
除了上述两家企业,其他车企的品牌维护在敦煌并不轻松。华晨中华算是其中维护得比较好的一个,由于其和宝马联姻,以及在当地政府和军队中争取到了一定的公务车消费,所以口碑不错,它也是不多的在当地拥有专营店的车企。其他一些品牌,例如比亚迪,虽然其低价策略在初期获取了不少用户,但由于车辆设计结构问题,无法很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口碑也就很快一落千丈了,同样遭遇的还有奇瑞的老款瑞虎。由于地方小人口少,有些事不用传千里,全城所有消费者就全知道了,在这么一个狭窄的新兴市场中,用户的品牌忠诚度,建立起来不容易,但毁起来真得很快。
复杂地域难以实现有序营销
记者在当地问一个驾驶员,他的车是在哪里买的,结果吃了一惊,竟然是从哈密“倒”过来的。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敦煌隶属酒泉,而甘肃的省会是兰州,如果说从这两个地方获得车源,倒也不足为奇,但从哈密过来,就不免让人诧异,这个市场到底有多么复杂。
有位被采访者告诉记者,他的一个朋友曾经想向某企业申请在敦煌建专卖店,结果被对方否决了。理由就是,敦煌这个地方,就是一片死水。因为周围什么地方,酒泉也好、兰州也罢,哪怕是嘉峪关、哈密,都可以将资源运送进来,但敦煌却很难将车再辐射销售出去。
所以,在当地看见某专营店在干着卖场的生计,也就不那么诧异了。本来专营店就有着辐射周边地域的职责,但如敦煌这样的四线小城市,只能被输入,却不能输出,在这样的市场上,传统有序的营销模式很难行得通。
从网上简单搜索一下,在几个知名汽车网上,敦煌的专营店,一个有一家,另一个收录了两家,情况基本就是如此了
售前售后脱节给专营店出难题
记者还了解到,如果在敦煌开售专营店,除了要遭受各种“倒”货的困扰,售前和售后的脱节更是直接影响到专营店的生存。敦煌基本没有什么品牌售后维修厂。主要还是市场容量太小,仅凭当地的用户数量,难以实现盈利。而一些保有量大的车型,路边的廉价修理厂都能修。专营店的售后服务不仅无法反哺店面,反而给店面造成了更多成本。所以,一开始敦煌还有专营店提供品牌专修,现在则已经越来越少了。车辆出了问题,专营店会直接给派发到社会维修点去处理,处理不了的,干脆就拖到酒泉或兰州去解决。
就按照这么一条路走下去,专营店仅靠卖自己那点车的利润,自然是难以为继,有的品牌专营店,投资100万元,1年不到,不仅没赚钱,还亏了80多万元,也就难怪车企即便抱着在当地扎根种树的长久发展心态而来,到最后,还是回到了淘金的老路上。
同样,经销商卖车利润不足以支撑店面运营成本,代价最后都将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从敦煌当地的经销商报价来看,让利普遍比大城市要低不少。有没有人听说过,在一、二线大城市里,为了省下几百元物流费,经销商会调拨一批人拔了里程表一路开上几百公里路去运输新车?在敦煌,这样的情况很正常。
汽车卖场和经销商集团或有前途
就目前情况来看,类似敦煌这样的四线城市,即便消费再有潜力,也很难成为现有经销商运营机制下的沃土。记者在短短几天随机采访中,不能说是一清二楚,但多少也略知了一二。只是不知道类似敦煌这样的四线小市场在中国还有多少。依个人浅见,在目前环境下,专营店模式显然并不是最能适合这样的小市场,相反,汽车卖场,或者是一些有实力的经销商集团不以专营店的形式去入驻,应该不失为一种过渡的办法,至少可以缓解一些无序竞争的现象,也有利于所代理品牌在当地的扎根深入和可持续发展。否则,就让大家这么淘金淘下去,总有一天酿出苦果大家吃。(记者 顾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