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国家标准委决定对拟立项的《乘用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PMS)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国家标准项目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今年3月31日。据悉,TPMS国标有望从推荐性国标改为强制性国标。
胎压问题不容小视
据美国汽车工程学会的调查,美国每年有26万起交通事故是由于轮胎气压低或漏气造成的,而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有70%~80%是由于爆胎引起的。另外,每年75%的轮胎故障是由于轮胎渗漏和充气不足造成的。可见,防止爆胎是行车安全不容忽视的一大要点,而保持标准的车胎气压行驶和及时发现车胎漏气是防止爆胎的有效方法。
TPMS系统通过安装在轮胎上的气压传感器,实时对汽车轮胎气压、温度等进行监测,并通过无线方式发射到接收器,在显示器上显示各种数据变化提醒驾车者,并在轮胎漏气和压力变化超过安全界限时进行报警,以确保行车安全。
随着对TPMS系统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继ABS系统(防抱死刹车系统)、安全气囊之后,TPMS系统已成为国外第三个立法的汽车安全类电子产品。目前,美国、欧盟等国家已经出台了TPMS的强制使用法规。而我国也在2011年发布了GB/T26149-2010《基于胎压监测模块的汽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的国家推荐标准。
TPMS已是自主研发热点
今年TPMS强制性国标拟立项公开征求意见后,吸引了各大供应商抢占这一块市场份额。今年3月19日—23日在上海举办的慕尼黑电子展上,TPMS系统的自主研发成为国际汽车电子创新论坛的热点话题。
论坛中,来自北京大学上海微电子研究院的系统集成实验室主任陆宇就《基于EMES传感器的智能TPMS解决方案》在国际汽车电子创新论坛中发表了演讲,介绍了上海微电子研究院基于GB/T26149-2010《基于胎压监测模块的汽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标准自主研发的一套直接式TPMS系统。
国内技术标准不低
在《基于EMES传感器的智能TPMS解决方案》的演讲中,陆宇介绍道,中国的GB/T26149-2010《基于胎压监测模块的汽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的标准要求相对于国外的一些标准更为严格的。如,我国汽车轮胎欠压报警时间是6秒,即轮胎压力不足,系统必须6秒之内发出警报,而美国标准只要求轮胎欠压报警时间为2分钟;又如,我国标准要求只要人在车内,即使车辆静止时也要测量胎压并报警,而美国标准仅仅是在车启动后并达到一定速度开始进行胎压测量。比国外标准还高的要求无疑是对我国自主研发TPMS系统的一大挑战。
虽然,如今TPMS系统在我国普及度不高,仅仅在一些高端车型中才会装配TPMS系统,但是,随着强制性国标的拟立项,加上我国自主研发在技术上的跟进,相信TPMS时代即将来临。(阮希琼)
相关链接
三类主流TPMS
目前,TPMS主要有3种实现方式,即直接式TPMS系统、间接式TPMS系统和正在推出的混合型TPMS。现在的TPMS还是存在着不少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相比而言,间接式TPMS有一定的局限性。
直接式TPMS采用固定在每个车轮中的压力传感器直接测量每个轮胎的气压。然后,这些传感器会通过发送器将胎压数据发送到中央微处理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将被传送至安装在车内的显示器上,告诉驾驶者哪个轮胎充气不足,并可以检测到较小的压强。
间接式TPMS是与车辆的防抱死系统(ABS)一起使用的,其利用ABS的车轮转速传感器测量每个车轮的转速,当同一车轴上两个车轮转动圈数达到一个差距时,指示灯会提示司机,有一个轮胎处于低压状态。
混合型TPMS是在间接式的基础上安装两个额外的胎压传感器和一个射频接收器,胎压传感器要安装在车轮上,两个传感器呈对角安装。虽然,混合型TPMS可以降低系统成本,但在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方面还不够理想,并且它不能全部定位欠压轮胎。(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