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沧桑已巨变。诞生我国历史上第一只活塞的“宝錩号”小作坊,一个世纪以来,先发展为上海活塞厂,今摇身变成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科尔本施密特有限公司(KS)合资组建的上海科尔本施密特活塞有限公司(上海KS活塞公司)。
2008年,该公司提出了“三年做大,十年做强”的战略目标。2012年,活塞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只,达到1150万只,圆满实现了“三年做大”的目标。面对“十年做强”的战略目标,公司总经理汪若英说:“技术是内涵,规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技术的发展建立在规模发展的基础之上,反过来,规模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发展的坚强支撑。随着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的落成和先进技术装备力量的引进,我们将依托技术研发中心,紧紧抓住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工作,新产品产值率保持同行业先进水平,技术研发等级逐步提高,加强和自主品牌的合作,实现国内项目自主开发,帮助国内自主品牌产品升级。”
经过与外方多年的技术磨合与沟通,2010年10月,上海KS活塞公司建成KSSP中国技术开发中心。经过两年建设,不断优化组织架构,技术中心已建设完成项目管理、产品开发、工艺工装开发、实验室等四大功能块,引入OPUS项目管理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完成了本土化工作。技术中心的一大特色是装置了上海唯一一台运用于活塞功能检测的脉冲试验设备,通过脉冲试验检测与分析,既能提高铸件质量,又能为产品开发设计提供信息反馈,减少缺陷和损耗,它已在上海大众、上海通用、长安福特等多个项目中发挥作用。
“我们技术中心最大的特点是与科尔本施密特集团内部实现数据平台共享,同步引进先进活塞开发设计技术,这在国内是史无前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我们真正具有自主开发设计能力道路上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监陶国锋说。基于这一数据平台,2012年,KSSP技术中心自主开发国内项目18个,帮助上汽乘用车公司、长城汽车、上柴股份等多个自主品牌产品升级,获得10个实用新型应用专利,并取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回顾技术中心的发展历程,陶国锋说:“原来我们的技术部只能叫作工艺部,用人家的图纸来加工,很低端。现在我们可以根据客户要求,从概念阶段开始直到把它变成实物,拥有一个完整的开发链。”
在2012年终召开的上汽集团干部大会上,上汽集团总裁陈虹指出,要坚持市场导向,推动自主创新,全力打造企业的自身核心竞争力。根据这一要求,年轻的KSSP技术中心今年在抓紧自主研发、人才培训的同时,也为企业不断开拓新市场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为致力于建成一个科尔本施密特集团在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技术研发中心而奋斗。(李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