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破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保有国。在汽车成为热卖品的同时,汽车类相关投诉也日渐增多。正值3·15消费者权益日,我们整理了车友关于汽车的投诉案例,从购车、理赔、养护、维修、保险等各个环节提醒可能存在的“陷阱圈套”,帮助消费者擦亮眼睛,理性消费。其实,消费者只需在消费中多长个心眼,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无良商家无机可乘,还能保护合法企业的经营,有助于构筑一个和谐的汽车经营氛围。
购车环节
案例:王先生通过非正规渠道,花20多万元买了一辆进口豪华车。使用中发现车右前大灯有水雾,后轮一个轮胎被轧坏。不久后该车又因空调不制冷被送去维修站,结果发现这是一辆被撞过的车。
提示:消费者在选购新车时,最好选择规模较大的汽车专营店或大型汽车交易市场,购车过程中可找懂车的朋友一同前往,仔细察看外观漆面的整洁度和光洁度,并且所发动机是否发出异常噪声。
案例:有一次,刘小姐坐上了与自己相同的一款车,经比较后发现,虽然自己的新车表面上配置与原厂清单相符,但无论天窗、音响甚至真皮和桃木装饰,都不是原厂货,而是经销商偷换了相关的配置,以次充好。
提示: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应该对此款车有较深入的了解,对车上的具体装备,例如音响或天窗的品牌以及真皮座椅的做工等都要细细考察一番,才能避免买到经销商的“次品”车。
案例:张女士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获得了价值2000元的装修精品,其中包括全车贴膜、脚垫、香水、汽车摆件组合等。可等到提车的时候才发现,这些装修完全都是价不符实。商家说的是全车贴膜,可实际情况是除前挡玻璃外的车身贴膜。
提示:对于销售商承诺的礼品和服务,在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在销售合同中详细注明所送礼品的品牌、范围等信息,如遇维权时也有章可依。对于优惠活动来说,我们还是建议现金抵扣最为实惠,尽量避免商家打擦边球的可能。
案例:林小姐最近听说某知名汽车品牌推出了一款新车,价格低,符合自己的购车需求。到4S店签订了购车合同并交付了定金。但去提车时,却被告知这款车型已经脱销,随即销售人员建议她购买稍微高一点配置的车型。
提示:在购车前,消费者应根据手头资金情况,多了解该车型不同配置的价格情况。如碰到经销商有价无车的情形,不要着急选购,切忌心急不冷静的购车行为。
维修保养环节
案例:刘女士的汽车轮胎有点异常,去第一家维修厂,被告知要换一个轮胎。去第二个维修厂修好后没多久就坏了。
提示: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黑店”斩客手法。一、最常见的是能修不给你修,非要给你换。汽车上的零部件,除了一次成形的水泵、机油泵等配件不能修复以外,其他绝大部分都是可以修复的。在有些店里,伙计往往会把前一个顾客换下来的零部件(已经扔掉了)捡回来,修复之后给下一个客户,特别是换下来的电瓶、轮胎等部件,经过翻新后成为维修厂的一个稳定财源。二、以次货充当正货。目前市场上每种汽车一般都有好几种零配件,包括装车件、正厂件、厂家指定配套件、市场配套件和“三无”的非配套件。一辆汽车上有上万个零配件,汽车厂家不可能每样都生产,因此,零配件质量不同,生产厂家不同,价格往往相差数倍。许多修车店会借机牟利。有些质量不过关的配件不仅会损害到更贵的相关部件,甚至会危害到整车性能,乃至人的生命安全。三是小病大修。有的根本没有什么毛病或者只是一点小毛病都会被当作“大手术”来做,修到中途狂要价。如果车主不大懂,修车工就会以检查为由把汽车拆得七零八落,说是这个要换,那个要修,蒙骗吓唬车主,迫使车主看着一地零零散散的配件,不得不掏钱。四是偷工减料。汽车修理中偷工减料的事也时有发生,有的确实是技术、水平达不到,有的就是减少修理环节和流程,还有的就是一次修不到位,让你下次接着来。以汽车喷漆为例,按正规的工作流程,要分成打磨、清洁、除锈、除油、刮灰、研磨、打底漆、中漆、正式喷等十几个步骤,其中正式喷漆也要进行2-4次。喷漆之后进烤漆房烘烤,整个服务项目才算完成。而在一些汽车修理店,往往不打底漆,喷漆也只进行一次。更何况有的时候,他们使用的都是不合格的油漆,有的用刷广告牌的材料,成本相当低。建议车主不要贪图一时便宜而去路边无证摊点修车,那样只会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案例:张先生为自己的爱车做了“二保”,总共要800元,为什么别的车友做“二保”就四五百元?维修顾问向张先生解释说,是因为更换了变速箱油,仅这一项就需要200多元。
提示:对于车的基本保养常识,在随车的保养手册上都会有说明,例如“首保”、“二保”要更换什么,对此车主应该有所了解。如果在保养中遇到规定之外的项目,一定要求对方作出合理解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赵先生去外地办事,走到半路发现水箱开锅了,直冒热气。因为对当地不熟悉,赵先生买了几瓶纯净水加进水箱,没想到没开多远水箱又开锅了。无奈之下,赵先生在路边找了修车行。维修人员告诉赵先生,需要换个水箱,因赶着办事,赵先生只得花几百元换了个水箱。
提示:出远门前最好先给车做个全面检查,以免在外地车辆抛锚而耽搁事情。4S店维修顾问的电话一定要留着,一旦车在外地出了状况可以打电话咨询,一般都会给你合理的建议,避免人生地不熟时遭遇“割肉一刀”。
保险理赔环节
案例:杨先生的车险马上到期,近期一直遭受车险公司的电话轰炸,其中,有一个报价较低,经查这是一家没有电话直销车险资格的小中介。
提示:如车主无从判断是否保险公司打过来的电话,最好的办法就是拨打该保险公司固定的投保热线——保监会规定所有经营电话车险的保险公司都要具有专用的电话服务号码,主动呼入可免冒牌陷阱。
案例:张先生把车借给朋友,但出险后,保险公司不予理赔,原来是买保险的时候附加了限定条件。
提示:如果当你碰到车险特别便宜时,需留个心眼,有些保险公司为了靠低价拉拢客户,在制作保单的时候只限定一名驾驶员,这样很容易造成车主购买了便宜的车险,却为以后理赔埋下隐患。在购买保险时,有各种限制条款,其中限定驾驶员可以给予额外的优惠,这种方式能够带来100到300元不等的优惠。如果限定的驾驶员发生事故,保险公司可以全额理赔。但是如果车主将车借给了限定驾驶员之外的人员发生的事故,保险公司将不给予全额赔偿。除了限定驾驶员外,限定驾驶区域也能使车险的价格便宜数百元。如果消费者的驾驶区域都是在一个城市,那么可以在购买保险时要求保险公司加入限制使用区域的条款。根据保险公司的规定,一般如果在非指定区域发生理赔情况,保险公司能够给予车主90%的赔偿,剩下的10%需要消费者自行承担,而同样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可以少支出200-300元。为避免事后理赔时的损失,消费者有必要对保险的设定条款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