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PS占据全球垄断地位的导航系统民用市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正在成为新的竞争者。
北斗系统应用前景广
去年12月2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北斗系统提供区域服务。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预测,到2015年,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至2020年则将超过4000亿元,届时,北斗系统有望占据70%至80%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普遍对其产业前景持续看好,认为中国将迎来北斗系统应用产业化的高潮。北斗系统除在定位、导航功能方面不弱于GPS外,其授时功能主要应用于金融、电力以及通信等领域。
与其他系统相比,北斗系统最大的创新在于把导航与通信紧密地结合起来。一般的GPS用户只会知道自己在哪个地方;得益于短报文通信服务,北斗系统除了这项功能,还可以让别人知道你在哪儿,让自己知道别人在哪个地方。以车载终端为例,“我在哪里”使司机通过车载终端实现自主定位;“你在哪里”则是通过监控知道汽车在哪里。北斗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此前透露,希望在2015年,北斗系统在中国整个导航市场中能够占15%~20%的份额,希望到2020年能占70%~80%。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李祖洪对媒体坦言,北斗系统志在将中国用户从GPS手中抢回来。他预判“到2020年,肯定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北斗系统”。
北斗系统短期难撼GPS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北斗1代终端的社会持有量为10万余套,参与北斗系统终端研发或销售的企业数量为50—60家,年产值为3亿~4亿元左右;而GPS导航终端2011年的总销售量突破4500万台,产值接近700亿元,参与企业超过6800家。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顾问邵立勤表示,由于GPS的市场和技术都比较成熟,其他系统想要替代它比较困难;北斗系统目前在民用市场还只是一个“入局者”,短期内不能撼动GPS的地位。“除了覆盖范围、体制转变等,让消费者熟悉北斗系统同样需要时间。”邵立勤认为,如果两者能够形成“分庭抗礼”的竞争格局,北斗系统至少需要用5~10年培育国内民用市场,10年以上培育全球市场。
北斗系统开始民用
近日,在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服务之际,交通运输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加快推进第一个北斗系统民用示范工程——“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的实施工作。该工程由交通运输部与总装备部联合组织实施,计划用两年时间,在江苏、安徽、河北、陕西、山东、湖南、宁夏、贵州、天津共9个示范省市建设7个应用系统和一套支撑平台,安装8万台北斗终端。交通运输部要求9个示范省市的大客车、旅游包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今年3月底前80%以上安装北斗车载终端。6月1日后,凡未按规定安装北斗导航的车辆,不予核发或审验道路运输证。(宗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