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8/pc20250820658839d12a4f45c1b39271e725abbd63.jpg
本报讯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几个学生开辟了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如今,即将毕业走上社会的他们,决心将这一始于校园的小农场模式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3-02/10/033675.html

等待处理…

同济嘉定校区开辟现实版“开心农场”

2013/2/10

本报讯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几个学生开辟了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如今,即将毕业走上社会的他们,决心将这一始于校园的小农场模式向更大的市场复制。

同济大学“开心农场”在嘉定校区,占地70亩。在农场100多米的主干道两旁,整齐地种植着约两三百棵葡萄树,以此为界将整个农场分为果树区和蔬菜区。在主干道的两旁,还另有两个布局对称的大小池塘,六七百只鸡鸭鹅被圈养在农场后方约七八亩地大小的家禽区。

农场的发起人是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大四学生柯嘉华,他有了做“开心农场”的想法后,便找到了校方。同济生态园的负责老师便将校园内的1亩闲置用地拨给学生以作尝试。

在这一亩地里,柯嘉华带领“农庄社团”的成员们从开垦、种植、浇水、除草开始做起,最终呈现出现在的景象。

“农村的孩子有感情,城市的孩子觉得新奇,甚至还有学校的后勤阿姨也会来种些蔬菜,我们的农庄社团也从原先的50多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00多人。”回顾这一路发展,柯嘉华觉得很满足。

“开心农场”负责团队提及了一个支持他们走到现在的人,他便是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生态园负责人朱洪光老师。

朱洪光表示,“一开始学生找到我说起这个想法,一来我感觉他们对于食品安全及农业发展很有兴趣,二来又恰恰和我想在非农业大学开展农业人才培养的初衷不谋而合。作为探索尝试,一开始也仅是辟给他们一亩地,随后便明显感觉师生互动的热情很高,于是便有了今年年初发展起来的70亩地大农场。”

据了解,除了在项目开展理念上的认同,作为农科院专家,朱洪光在种植技术等专业领域给予柯嘉华和他的团队诸多支持。

如今,由学生自己操办的“开心农场”已完全成为集农业科研、教学、社会实践、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现实版农场。

柯嘉华告诉笔者,面临毕业,团队中的4名成员决心在“开心农场”的基础上开始创业。柯嘉华表示,由于大家的目标非常明确,就连校园招聘会都没有投过一份简历。

谈及未来的创业设想,柯嘉华已有了初步的规划。“我们的销售模式是面向校内师生,创业之后我们想先把这一模式完善好,然后进一步将成功的模式复制到市场中去。”

团队的另一负责人李根同学也告诉记者,通过前期对崇明的实地考察,也有打算到崇明去发展,“我们要种出最生态安全的蔬果来!”(通讯员 同轩)

上篇:德尔福派克积极打造产业航母
下篇:颖奕皇冠将举办帕特里克节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