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至今,一场笼罩我国中东部地区诸多城市的雾霾让环境污染和PM2.5排放再一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在大雾笼罩的那几天里,在中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26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站点空气污染达到了最高级别的严重污染,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城市出现严重污染,PM2.5浓度数据频频“爆表”,包括北京在内的部分城市PM2.5浓度甚至一度逼近1000。
虽然PM2.5“爆表”是由诸多因素造成,但由于汽车已经充斥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汽车尾气排放也被直指为城市PM2.5指数上升的最大推手。从现有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来看,各地PM2.5的来源中,来自汽车尾气的细微颗粒按照各地不同环境,占比约为20%~50%之间,而在本月中旬的北京雾霾环境下,来自汽车尾气的污染约占总污染物的两成多。
这一占比远远不是汽车尾气污染的终极限值,我国汽车工业依旧处于稳定上升通道之中,今年预计全年产销将突破2000万辆,而私家车的报废又取消了用车年限的限制,因此,我国未来数年内,必将始终面对快速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局面,尤其是PM2.5污染也同样快速增长的局面。2013年开年的这场“十面霾伏”,让中国汽车业不得不加速环保进程。但是,过快的行业发展速度,以及相对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理念培育,让这一轮环保提速之路,远没有期望的那么顺利。
政策:尚无执行时间
仅在大面积雾霾发生后数天,环保部就第二次公开征求《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第五阶段)》,即国V排放标准的意见,其中,颗粒物粒子数量首次被纳入污染物控制项目。环保部表示,新的标准对减少PM2.5等二次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轻型汽车单车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减排氮氧化物25%~28%,减排颗粒物82%。
不过,二次征求意见中,没有确定标准的实施时间。相关人士表示,我国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实施与油品供应密切相关,达到国V标准的油品标准尚未出台。同时,部分国内车企尚不具备相关设备和技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达到国IV及以上标准的汽车占保有量的5.7%,国Ⅲ标准汽车占48%,国Ⅱ标准汽车占19.8%,国1标准汽车占17%,剩余9.5%的汽车还不到国I标准。
受制于油品及车辆技术达标等原因,以往排放标准的升级,往往总是会晚于既定计划时间,国V标准相信也不会例外。
油品:提升遥遥无期
即便是很大胆的假设,我国目前所有的新车都能达到国V排放标准,也无力改变PM2.5“爆表”的现状,原因很简单,现行油品远不能满足环保要求,且油品质量升级进度远低于车辆排放标准升级速度。
在以往我国实施新的排放标准时,油品质量的提升往往要滞后两年左右,而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依旧以国Ⅲ标准为主。其中,决定PM2.5数值高低的硫含量,汽油是欧洲和日本的15倍,柴油则是30倍。
业内人士指出,因受制于生产工艺和生产成本,三大石油炼化企业将产品全部升级为国IV,至少需投入500亿元。很难说三大石油炼化企业在号称亏损的前提下,会去积极主动地加速这一进程。而就目前实际油品供应情况来看,全国大多数城市还在使用国Ⅲ标准的燃油,甚至还有地方依旧在使用国Ⅱ标准的燃油。现实一点来看,在国IV标准得到全面落实之前,国V标准只能说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措施:限购限行治标不治本
在雾霾发生之后,北京市政府第一时间发文限制三成公车上路,以缓解环境压力。四川省政府也于近日发文要求限制黄标车的使用。包括此前北上广的限购限行政策,在油品质量和排放标准尚未达标之前,这些举措成为政府应对汽车尾气污染为数不多的手段。
但这些措施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严格点来说,甚至连治标都谈不上。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增加,绝不单纯只是汽车的责任,城市用车环境的恶化,大量汽车拥堵在路上,造成车辆怠速下污染尾气激增;消费者越来越偏好大排量SUV车型,环保观念淡薄;大量劣质超标燃油缺乏监管流入市场,以致国IV国V标准沦为空文……
限行限购,在笔者看来,多少有些因噎废食的感觉,国外的汽车保有现状,不管是密度还是数量,超过我国的都不在少数,但很少见太多限行或是限购的行为。只堵不疏,并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新能源车:发力仍需时日
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传统汽柴油车此次深陷PM2.5危机,正好是新能源车大举发力出击的最佳时机。
的确,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发布新能源车量产车型,加上国家和地方的补贴政策也陆续到位,新能源车的消费环境比起前几年来,已经好了很多。至少在一些限购城市,的确是有不少人开始考虑,是不是购买一辆新能源车。以最新上市的上汽荣威E50为例,截至目前已经卖掉超过200辆,如果不是因为产能限制,这一数字还会增加。
但几个一直以来就存在的瓶颈和问题却也依旧存在,目前来看尚无缓解迹象。零售价格过高,车型选择相对较少,充电设施缺失等依旧制约着新能源车的发展,从中短期来看,想要依靠新能源车来减少我国的汽车尾气排放污染,可能还为时尚早。(顾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