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8/20250816209257bc3b4e4b72a310e63fa2e6c207.jpg
2002年11月18日,上海汽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产公司”)宣布成立。当天的仪式很简练,写字楼的底楼大厅,没有剪彩和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2-11/18/033139.html

等待处理…

上汽资产公司10年不断突破的创新之路

作者 肖文杰
2012/11/18

2002年11月18日,上海汽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产公司”)宣布成立。当天的仪式很简练,写字楼的底楼大厅,没有剪彩和宴会,简单的致辞和网站开通后,公司正式揭牌。

彼时,谁也没有想到,短短10年,资产公司不仅出色地做好了服务集团主业的工作,还在资产经营、创意园区、节能产业等全新领域开疆辟土、生机勃勃,不断拓宽人们对国企服务业的认知。

华丽蜕变,靠的是不断创新。而总结和考察资产公司的10年轨迹,对于咀嚼“创新”二字背后的意蕴,当有助益。

资产经营

创新模式服务集团

资产公司的建立,是基于国有大企业的现实需求。规模扩张的同时,老厂房、老设备、不良债务等资产需要一个集中平台进行处置。这也是资产公司初期所承担的主要角色。

“当时集团给了我们3个亿。”资产公司总经理张国新介绍道。资产公司用这3个亿买进集团内的不良资产,再通过房产经营、设备处理、资产包处置等各种手段进行处置,以期获益。

以资产包为例,2003年,资产公司将集团内部分企业价值3.8亿元的债权和股权打包收购,历经两年多,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回笼资金,取得了良好效益;2006年资产公司又成功收购并市场化运作信达兰州办事处4.5亿元不良贷款债权资产包。“死变活,钱生钱”,这是时任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在2004年为资产公司题写的经营方针。应当说,该公司成立的前3年,正是按照这个方针执行的。

在此基础上,资产公司精于创新,现有的资产经营板块早已不是简单的旧资产处置,它已经成长为包含资产处置、产权交易、债权经营、拍卖业务的综合板块。这些平台的相互融合,也创造了国企资产公司的全新业务模式。

为服务集团内部并购业务需求而成立的产权交易部,在经过最初两年的忙碌期后,开始向外扩展。2008年起,资产公司的产权经纪人们开始走向业外,仪征化纤、兵装集团等客户不断涌现,业外份额一下子超过业内,人均创收也超过百万。最重要的是,资产公司培养了一支战斗力强悍的16人产权经纪人队伍,连年被评为上海市“产权交易十强单位”之首。

2005年,资产公司投资控股了上海景诚拍卖有限公司,逐渐形成了以地产、机械设备为主的拍卖特色,资产处置平台的搭建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

此时,上汽资产公司已经成为沪上少有的同时拥有产权交易和拍卖资质的公司,并且创造性地将不同平台进行融合。

“我们的经纪人提供个性化的资产分析,同时也会基于自有平台,为投资者推荐合适的产品。未来,我们的业务可能更加深入,由我们自己来参与一些资产的投资交易。”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贾鸣介绍说。这种创新的服务为资产公司带来了稳定的客户源。未来,资产公司的内部资源融合还将更深入,以此更好地为集团服务。

试水创意产业

闯出来的创新

然而,在资产公司成立几年后,它渐渐发现,对于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来说,单靠处置不良资产已难以为继,员工们都在焦虑企业的未来。

公司领导班子决定把具体出路放一放,先树立企业的价值观。这一提议得到了员工的热烈响应。思前想后,大家觉得,资产公司的价值核心就是两个字:创新。以此为基础,很快,资产公司的价值观出炉:用新创造价值,用心经营未来。

资产公司领导对这12个字是这样解释的:“资产公司的未来充满可能性,只要你有‘新’理念,并且用真诚的‘心’把它化为实践,不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能取得成就。”

价值观敲定,提纲挈领,人心思齐。大家都相信“面包总会有的”。但面包不会从天而降,如何打开新局面仍是困扰资产公司的首要难题。

一次,时任上汽集团党委书记陈祥麟问张国新:“如果八号桥交给你做,能行吗?”张国新眼前一亮:“没问题,我们肯定能做好。”八号桥,原上汽制动器厂的旧厂房,改造后成为上海最早成名的创意园区之一。而资产公司背靠上汽集团,拥有资金和厂房优势,完全有潜力进入创意园区这一新兴行业。

想法一出,公司上下跃跃欲试,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闯出一条新路。2006年5月20日,资产公司投资控股了上海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投公司”),为资产公司入行搭建平台,并最终选择了位于虹口区的原工部宰牲场作为第一个项目。这座建于1933年的建筑,曾是“远东第一屠宰场”,历经沧桑,废弃已久,但建筑特色和历史价值犹存。2006年8月1日,“1933老场坊”改建项目正式启动。

既要保护历史建筑,又要挖掘新的价值,改建过程困难重重。光专家论证会资产公司就开了3次,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等业内权威都被邀请来出谋划策。2007年10月,经过一亿多元的投入、无数次的方案优化,1933老场坊正式开幕,马上轰动申城。历史沉淀、前卫设计和文化内涵,使曾经的屠宰场迅速成为沪上顶级的创意文化地标。前来参观考察的政府机构、商界同行、普通游客络绎不绝,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也曾带队30余人前来考察——他们也想在台北搞一个“1933”。

同时,1933老场坊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每年利润就超过千万元。

这时,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已经为资产公司的经营方针添了第三句话,扩展为“死变活、钱生钱、内到外”。1933老场坊的成功,对资产公司来说是巨大的鼓舞,使它有信心在创意产业上开创大场面。不过他们并不打算复制第二个老场坊,而是准备开拓创意园区的新模式。

创意园区2.0

创新需要坚定的实践

1933老场坊开幕后不久,资产公司拿出新的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园区。不少人对这个设想持怀疑态度,然而,资产公司自己却早已成竹在胸。

环顾彼时上海的创意园区,不少地产商开发的创意园区,在初期热度过后,都面临着招商困难和“空心化”的窘境。上海社科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慧敏曾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地产开发型的创意园区“形态大于业态,不具备可持续性”。

而要使创意园区能真正孕育产业,就要明确园区主题,使一批有共性的企业集聚起来,并为它们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这就是“2.0版创意园区”,也是资产公司的新目标。

最后,这份规划被呈现在需要改建旧厂房的乾通公司面前,一下子征服了对方,资产公司也成功获得了将设想化为实践的机会。

又是一年多的改造,一亿多的投入。2009年6月,国内首家节能环保产业园——花园坊正式开幕。

相比1933老场坊的一炮打响,花园坊的起步困难更大。改建过程中,节能材料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成本;而明确的行业限制,也提高了招商的难度。“说实话,当时心中有些抖。”花园坊的副总经理于斌说,“但我们始终坚持定位。实践证明,建成后的花园坊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带来众多的社会效应,改善了周边的环境,也使花园坊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以节能减排为主体的创意园区。”

这种带有理想主义的坚持得到了回报。充分运用建筑节能技术的花园坊,有两栋建筑分别获得了权威的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金奖和白金奖认证。而出于对理念的认同,上海市能效中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行业核心部门也云集花园坊。闻此利好,大量企业纷纷入驻。花园坊又通过“企业家沙龙”等形式,让企业、政府、银行、交易所之间互通有无、互利共赢,产生“化学反应”,取得了“1+1>2”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资产公司又先后开发了幸福码头、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钻石坊等主题鲜明、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2.0版创意园区”。目前,花园坊正在筹划品牌和管理输出的问题。

可以说,在创意园区领域,资产公司已经气象蔚然。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有次市委书记俞正声前往虹口区调研,胡茂元董事长在花园坊陪同。几小时后,俞正声来到1933老场坊,下车后惊讶地发现——“老胡,怎么还是你!”这才知道,这两处示范性的创意园区都出自上汽集团的手笔。

此时,胡茂元董事长又为资产公司的经营方针增加了第四句话:“心创新”。

将企业文化融入经营实践,在创新中坚定地秉持价值观。在不断取得突破后,资产公司并未故步自封,而是继续开拓新的世界。

节能产业

把创新的步子迈得大些

2008年,在花园坊改建的同时,资产公司对节能产业的潜力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并开始酝酿成立节能事业部,进军这一全新领域。

从创意园区到节能产业,这个步子确实有些大,当时节能事业部的员工对这个行当究竟做什么几乎一窍不通。怎么办?学!节能事业部在各地拜访相关企业,虚心求贤,最终邀请了教授级高工张宪坤加盟,凝聚了一批精干的工程技术人才,并且确定了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主要业务形态,即为客户提供能效咨询、项目融资、设备供应、施工设计、运营维护的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

有了底气的节能事业部先后为蓝宫大酒店、中国商飞集团上飞公司等企业的厂房进行节能改造,大幅降低了这些厂房的能耗和成本,且都在短期内收回成本,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

一炮打响后,2010年10月,资产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安悦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迅速崛起为业界新星,先后为上汽自主品牌临港生产基地、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等客户完成综合节能项目。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安悦节能大踏步地进行业务创新:从技术改造到新建设备、从低耗能企业到高耗能企业、从节能项目到太阳能发电,甚至开始参与国家和地方的节能标准制定。这样的发展速度让人惊讶:为什么这么快?

“我们发展新业务的背后都有坚实的技术基础。”现任安悦节能公司总经理赵新红肯定地表示。成立一年多来,该公司投入超过600万元进行技术开发,拥有了50项国家专利。这离不开花园坊的平台优势和企业对创新的激励。

2012年7月,安悦节能还在广州、武汉、南京等地开设分公司,进一步占领全国市场,如今该公司的业内外业务已接近1:1,业外市场还在不断扩大。最近,资产公司节能产业又传喜讯,安悦节能公司被评为“十一五”期间全国先进节能服务公司,且是上海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企业文化

激发创新源动力

作为一个资产经营管理企业,资产公司没有现代化的流水生产线,它的最大财富就是人。不论是资产经营、创意园区、节能产业,当初能发展起来,靠的都是员工的创意和实践。资产公司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必须靠文化的力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创新源源不断,是资产公司必须探索与解决的重要问题。

该公司三大业务板块集中了不同专业、不同工作方式的员工。除了业务上的交叉创新,资产公司更重视文化的融合作用。通过学习平台、创新平台和诚信平台的建设,资产公司鼓励员工一专多能,给予业务骨干创新的动力,并且建立起统一的服务文化。

该公司管理层认为:“员工获得更高的回报,对公司是好事。”对于创新能力较强的员工,资产公司制订了适当的激励政策。以安悦节能为例,凡是获得专利的员工,或是独创技术被用于实际工程,公司都会根据激励制度给予员工奖励,这也是安悦节能快速积累技术实力的重要因素。

此外,资产公司着力打造“五个一”载体,通过一个网络(内部网站)、一个论坛(定期创新论坛)、一个“主题活动”、一个“公司庆典日”和一次文体活动(新春音乐会等形式),让高学历、多元化的员工队伍对资产公司这个集体产生归属感。

更重要的是,不断涌现的新机会,使每个上汽资产人对自己的前景充满信心。张国新总经理深有体会地表示,“良好的激励和发展规划是我们不断创新的重要源泉,它使创新成为企业的本能。并使员工和企业共同获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不断创新的根本原因。”

2002年11月18日,成立仪式结束后,资产公司所有员工来到世纪公园,种下一棵雪松,合影留念。之后,每年的11月18日,资产公司全体员工都会来到这棵树下,写下自己对公司的祝福。

光阴荏苒。当初的小树已屹立挺拔,在树下合影的员工从最初的12人增加到100多人。而资产公司的三大业务板块,也已枝繁叶茂。

回顾10年,以上汽的视角目之,资产公司的发展史,是服务贸易板块解放思想、自我突破的样本;而以上海经济转型的视角目之,资产公司的创新历程和产业结构,与上海的发展重点不谋而合,充满潜力。

资产公司相信,只要继续发挥“创新”的能量,通过努力,一定能使之成为机制灵活、服务精湛、业务创新、效应领先的新型企业。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