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采埃孚橡胶金属(上海)有限公司青浦工厂进行了扩建。10月17日,在浙江九龙山,采埃孚(ZF)集团底盘技术事业部执行副总裁,集团橡胶金属业务负责人托斯腾·布雷默(Torsten Bremer)博士就采埃孚(ZF)橡胶与塑料业务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4年内ZF中国橡胶金属销售额翻番
问:ZF橡胶金属业务有哪些?
答:底盘技术事业部是ZF四大核心事业部之一,底盘技术事业部又包括底盘零部件、底盘系统、橡胶与塑料和悬挂技术4个业务单元,在中国都有业务经营。去年,ZF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127.7亿元。而相对其他业务单元,橡胶金属件尤其是在中国的业务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
ZF橡胶金属业务主要生产研发连接底盘各活动部件的橡胶金属件,并为发动机和变速器提供支撑件。另外,还生产塑料件。橡胶金属件的功能和NVH(噪声、振动、平顺性)特性相关,就是安全和舒适的特性。虽然橡胶金属件不容易被注意,它很容易被感觉到。在车辆底盘上,有10~20个橡胶金属件,用于传动系统的支撑也有3~4个,驾驶舱的减振也用到橡胶金属件。
问:ZF橡胶金属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ZF底盘技术事业部在中国的第一家工厂是在1995年成立的。相对较晚进入中国的是橡胶金属业务,最初是以合资形式发展,于2007年底转向独资经营,2008年3月在上海青浦挂牌成立了独资工厂。在最近3年中,每年的销售额增长率达50%。由于业务的发展,今年10月初,我们对工厂开始了扩建。扩建后生产面积将扩大一倍,由之前的13000平方米扩大到30000平方米。从目前情况来看,青浦工厂这次扩建应该会帮助我们满足今后3~4年整个中国市场的需求。ZF橡胶金属业务在全球市场年销售额在6亿欧元左右,市场份额大概为10%。我们进入中国市场只有4年时间,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现在我们的销售额是5亿元,计划在3~4年后,将实现销售额10亿元。
战略市场重点在中国
问:业务增加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答:未来业务的增长主要还是来自于中国本地市场的发展,以及一些出口业务。青浦工厂的扩建是未来销售额翻番的保障,过去青浦工厂只做橡胶金属底盘件,现在还做传动系统的支撑件,今年已经正式投产了塑料产品,如全塑料排挡杆组件、塑料液压助力转向油罐。
ZF橡胶金属业务的客户主要包括大众、奥迪、通用、福特、宝马和戴姆勒,国内本土客户主要是上汽、北汽及长城汽车等,更多的客户和项目正在开发和洽谈中。
问:青浦工厂出口现状如何?
答:我们的出口业务主要市场是美国、日本和德国。今年的出口比例大概在32%,但是明年可能会降到27%。因为我们的战略市场主要还是在中国,我们还会把其他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项目放在上海来生产,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
问:采埃孚最近在削减供应商数量以便节省采购成本,中国市场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采埃孚是否会开拓其他地区的供应商?
答:我们希望把供应商的数目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不希望投入太多精力去开发供应商,我们更希望拥有一个长期的并且是全球化的供应商伙伴。
的确,中国市场的成本越来越高了,但中国市场发展非常快,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愿意与这个市场一起发展,一起面临挑战,一起来解决问题。我们觉得成本不是一切,还有当地的软环境、企业文化,并不会因为哪个地方的劳动力成本低5%,就到那里去投资。
新产品优先满足中国市场
问:如何保持产品技术处于领先?
答:在青浦工厂里,不仅生产产品,还进行产品研发。今年,采埃孚橡胶金属(上海)有限公司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共有45名工程师,采埃孚上海总部还有工程技术中心,经常一起研究互动,我们还得到德国总部的支持。采埃孚橡胶金属在中国的研发主要是为中国区和亚太区服务,所有工程师都是中国人,产品在中国的本土化已经接近100%。为了保持高新技术的优势,我们每年有5%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青浦工厂每年的研发投入达4000万~5000万元。
问:橡胶金属减振件虽小,但作用不小,其未来的技术创新在哪里?
答:近年来,发动机技术发展很快,体积越来越小,功率却和之前是一样的,这样会使发动机的振动更大,对发动机的支撑要求更高。为此,我们研发了可调节和主动的发动机支撑,可以说是行业的领导者。可调节的支撑在3年前我们就投放市场了,主动的发动机支撑将在两年之后投放市场。现在可调发动机支撑市场主要在德国和美国,但是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只要中国客户有需求,我们就会很快把这个产品带到中国来。
问:塑料材料的创新之处在哪里?
答:ZF采用玻璃钢和塑料相结合生产的塑料踏板,比钢板材料制作的踏板重量降低50%,有利于排放和节油,同时又保证其安全性。在这个领域ZF已经完全达到了一种突破,是全球唯一一家塑料踏板的供应商。希望这一独有技术能为赢得市场打下良好基础。(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