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成立的“徐小平维修服务中心”为企业生产线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取得了良好实效,在整个上汽集团产生巨大影响。随后,上汽集团将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纳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纳入集团科技创新奖励体系,给予同样申报评比、同样表彰奖励的保障。集团工会将宣传、推广、复制“徐小平创新工作室”的成功经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制订了《上汽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并探索将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对象从劳模扩大到劳模先进集体和劳模所在的创新团队。
加大创建力度
为保证劳模创新工作室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能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在上汽集团党委领导和行政的支持下,上汽集团工会在《管理办法》中将确保创新活动开展的设施、手段、场所和经费作为创建的重要考察因素,要求其活动经费由所在单位提供,集团工会给予一次性资助,所在单位工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资助。同时,参照市总工会资助标准,结合上汽实践情况,将创新工作室分企业自创、集团认定、市总授牌3个等级。企业自创——由单位资助;集团认定——由集团工会第一年给予2万元工作资金,每年考核其项目完成情况和创新成效,通过后第二、第三年再各追加工作资金2万元;市总授牌——除市总工会1万元资助外,集团工会还一次性给予5万元工作资金。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得到市总工会命名,至少可以得到12万元以上的资金支持。
在上汽各个企业中,此项创建活动都列入工会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每个工作室的创建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活动制度和管理办法,以规范工作室的活动开展、学习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奖励激励和内部管理等。创新活动开展有着准确、翔实的资料记录,对每名工作室成员建立个人成长档案。
激发四大作用
上汽有一大批在生产、技术管理一线岗位上的劳模先进,宣传、推广、复制“徐小平创新工作室”的成功经验由此成为上汽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树立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代”。在此目标指引下,今年,上汽集团工会在集团层面先后命名了8个劳模创新工作室,探索把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军对象从劳模扩大到劳模先进集体和劳模所在的创新团队,同时,以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为劳模创新工作室提供场地、设施、经费、制度和氛围保证,保障其有效运作;以激发职工创造活力为目标,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跑作用、杠杆作用、攻坚作用和孵化作用。
发挥领跑作用,传承劳模精神激发更多创新先锋。劳模是一面旗帜,自2005年以来,上汽集团已产生了92名“徐小平式”员工领军人物,其中,“汽车外形设计师”邵景峰、“电子测试设备的问题克星”杨建军、“缝隙里的尺寸专家”胡敏、“电器试制高手”丁美玲、“吊管机开发达人”杨邵杰等在徐小平的劳模精神感召下逐渐成长,成为新一代的劳模典范,期待他们领衔成立起更多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使创新从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转变为一批人的群策群力。
发挥杠杆作用,找准创新点撬动经济效益提升。在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时,要不断推动意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成果创新。攻关项目和创新内容上,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和市场竞争中最核心的问题开展,特别强调运用创新思维,在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等方面形成突破。
发挥攻坚作用,集结智慧突破“重、大、急、难”问题。相较于其他群众性创新活动,在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时,要更强调聚焦性。近5年,上汽每年有10万余名职工参与了合理化建议申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83.89万条。对于合理化建议提出的“重、大、急、难”问题,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重要承担者,通过领军人物、攻关课题,使创新不断转化为成果,为企业所适用、推广。
发挥孵化作用,“授之以渔”提升职工技能等级。通过开展高师带徒等“传、帮、带”活动,进行技术培训交流,编写技巧应用使用操作教材、拍摄标准化操作录像示范片等,使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孵化培养人才的作用。
目前,徐小平创新工作室带出的高徒已从2003年的43名增加到79名,高级维修工比例几乎翻了一番。上汽变速器公司的周巍通过其在工作室的带教,使11人从高级工晋升为技师。岑根生创新工作室的工程师、主管工程师,陆恩斌创新工作室的高级工、技师均提高至其创新工作室成员的50%左右。
劳模创新工作室使劳模价值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它使更多职工学会了技能,提升了能力,职工创新的“种子”也越埋越多,越埋越深,为群众性创新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陶牡丹 杨阳 摄影 张培新)
相关链接
着力劳模创新工作室“三地”建设
上汽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要求将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职工创新实践的又一有效载体和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的又一有力平台,着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三地”建设:
让“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展现和提升创新能力的“阵地”。通过提供资金、场地、创新机制等全方位的支持,使他们更好地参与企业产品开发、项目推进、技术攻关等活动,自身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为企业创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让“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引领和集聚创新人才的“基地”。通过深入推进创建工作,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职工热爱技术、钻研技术,让各类技术人才有目标、有动力、有发展,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让“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传承和发扬劳模精神的“园地”。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要把劳模技术传教下去,更要把劳模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青年职工成为技术上的行家里手,让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在青年人的思想中生根发芽,为企业持续发展增添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