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6/pc20250607ca35cf94867f4b32bbca62dc49dd7db1.jpg
近年来,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下苦功,大幅延伸产品序列,并优化开发流程,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2-09/16/029293.html

等待处理…

技术创新拓市场

——访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2012/9/16

近年来,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下苦功,大幅延伸产品序列,并优化开发流程,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日,上柴公司成功入选2012年度上海市创新型企业。公开数据显示,在今年宏观经济下行、柴油机市场需求锐减的压力下,上柴公司逆势上扬,各项数据明显优于主要竞争对手,保持了稳定发展。

事实上,上柴公司一直是柴油机行业的技术领跑者。其成立于1996年的技术中心是首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建有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目前,该公司技术中心已形成了一个313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博士3人、硕士22人。16年来,上柴公司先后完成包括“天然气发动机研制”“电控单燃料大型公交车用CNG发动机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至今,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88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

2008年,上柴公司成为上汽集团的一员,该公司的技术创新局面也随之巨变。

首先是研发流程的再造。上柴公司技术总监王守元认为,这是“关键的一步”:“产品研发的每个阶段我们都参照上汽旗下乘用车企业的技术研发流程进行改进。”在设计阶段,上柴公司通过扎实的客户分析和产品定义,保证新产品的设计方案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开发的每个节点,研发部门都会严格以设计要求检测每个零件的每个参数。样机出厂后,还会由独立的检测工程师进行检测,出现问题再退回设计部门进行改进。“每个产品都要经过两万小时、上百万公里的实验,上市后都足够过硬,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美誉度。”王守元说。

此外,上柴公司用矩阵管理代替了原本以单个产品为中心的研发体系。横向按照产品的不同项目进行细化分类,使得每个工程师都能对某一个系统做到精通;纵向则以项目制进行管理,提高效率。纵横结合,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和工程师的技术创新能力。王守元称:“同样的研发周期,过去只是出一个手工样机,现在则是能是经得起考验的成熟商品。这就是技术能力的提升。”

创新流程的改造是内功的提升,而背靠上汽集团商用车板块,则使上柴公司有信心全面进入车用柴油机市场。目前,上柴公司正在或完成研发了6个系列11种产品。其中,配套MAXUS大通V80的R系列,配套中客的H系列,配套重型卡车的E系列,都是近3年正在研发的新产品,覆盖了商用车客户的各种需求,有望彻底改变下游客户单一的局面。“过去竞争对手可以用全系列产品作筹码,对我们的单个产品形成壁垒,现在我们自身也有这个能力,而且产品各方面性能都更好,这就是核心竞争力。”王守元认为。

在研发过程中,上柴公司合理运用各种创新方式,多管齐下,既规避了研发的风险,又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自主创新的能力;既有引进后的应用创新以及与国外公司的联合开发,也有自主设计配合咨询公司评估,而30L船用发动机等则是完全自主创新。2011年,上柴公司的销售额中新产品的贡献率超过67%。(下转A2版)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荣威950和MG5登上中国(成都)车市总评榜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