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沃尔沃V60T5上市,该款车被称为豪华运动型多功能车,简称SAV。有人说,这是全新的概念,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联想到近年来汽车消费市场不少新的概念层出不穷地出现,似乎有点麻木了,如SUV(多功能越野车)、MPV(多功能汽车)、CDV(城市多功能车)、FUV(轿车、SUV、MPV集于一身)等,其实都可以称之为“跨界车”。如果仔细研究,就不难发现,这都是在用途和功能上的叠加,满足一车多用的意思。那么,眼前的SAV阐述的又是怎样的概念?
“可以理解为运动、活力、汽车的组合。”负责营销的沃尔沃高管这样对我解释。但我还是觉得有点牵强,在国外不就叫“旅行轿车吗?”或者叫“旅行轿”,也可以称之为“旅行车”,但为什么起了个运动型多功能车?一位在欧洲定居的华人曾经告诉我,这种多功能轿车就是旅行车,除了适合家庭用车外,也可以商务用,所以,在欧洲可以看到不少高端品牌的旅行车。大家普遍喜欢的还是有着多功能用途的旅行车,认为这样的车很实用,车型也不难看,而且车型内部空间容易调整。但在国人的消费观念里却很忌讳“旅行”这个词,不仅专业营销人员不愿提,就像两厢车的遭遇一样,认为没有“屁股”的车不叫轿车一样。同样,V60就是旅行车,却被戴上了豪华多功能运动车的帽子。为什么这样做?
这就使我联想到原南京菲亚特的一款多功能家庭轿车叫“周末风”。当时也是为了避讳“旅行”这个词,杜撰了“周末”的概念。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周末”概念是模糊的,尤其是5+2这样的概念(5天工作为两天休假打工)很陌生,在国外,周末的神圣就在于完全属于私人的,谁也不可侵犯。人们珍惜周末其实就是对生活的珍重,也是对生命的关爱。一度在中国白领阶层十分流行“周末”或“度假”这两个词,而在国有企事业单位里很少有人提到,但会说“休假”。抓住这样的“时髦”和心理需求,把一款多功能的旅行轿车改称为“周末风”,结果是大受市场追捧,至今不少人提到这款车还津津乐道。
其实,这也不是原南京菲亚特独有的“发明”。早在赛欧三厢车推出之后,也推出了一款旅行轿车,叫SRV,翻译成中文就叫“休旅车”,结果也是大受用户欢迎,我周边不少同事也都选择了这样的车。在此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庭会考虑这样的车型,比如,现在对途安(MPV)的接受就是一种趋势,普遍认为这对家庭很实用,车型内的座椅变化可以派上不少用途,也有人把它称之为“单厢车”,模糊了三厢和两厢的区别,最典型的就是东风雪铁龙推出“毕加索”,曾经风靡法国和欧洲。但在中国一直没有卖好,原因是,此车的观念太超前。事实上就是形式(造型设计)前卫,其多用途的本质依旧。
如果从中国传统的汽车消费习惯来看,对于旅行车的看法还是有成见的。早在20多年前,上海大众就推出过桑塔纳的旅行版。此车型都是企事业单位购买的,主要是作为“工作车”,很少用来公、商务。经常可以看到这种车用于电视台的采访车,电力部门作为抢险车,公安部门当作警务车,还有单位用来拉行李的接待车等。这就像过去吉普车一样,都属于“工作类型”的车,现在都被戴上了SUV的帽子,变成了个性化的娱乐休闲车型。有鉴于此,在人们的消费意识里,工作用车怎么可以当作生活用车?同样,过去的小型面包车怎么摇身一变竟改称MPV了?
这种悄然发生的变化,有人把它比喻为是一种生活方式,或是消费文化等。如果说存在决定意识的话,那么,不同车型和用途的细分也就把生活格式化了,甚至把人的归类也固化为“汽车阶层”等。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汽车的选择也就是生活方式的选择,都离不开文化的影子。十多年前在“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富康)一统天下的环境下,汽车消费是单色调的,也扯不上汽车消费文化的边,如今汽车的种类和车型是五花八门,可以说,全世界能看到的车型在中国都有了,甚至比发达的汽车国家还多。
从封闭到开放,汽车消费观念的转变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有关数据显示,现在消费者对于车身颜色的选择已经不局限在黑色和银色两种单一颜色,而是喜欢鲜艳的色彩,尤其是大红颜色的流行,这在卖方市场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从多功能轿车,到运动型多功能车,其本质都是旅行车内涵的丰富和外延,应该视为真正的家轿回归。在今天注重“平台战略”的轿车生产模式中,一般对于轿车的设计都不会局限在一款车型上,而是会考虑多种市场的需求和目标市场的锁定来丰富自己的车系。
在传统设计的“套路”中,先是三厢、后是两厢、再是旅行,再后来又多出了一款皮卡(轿式货车)。很显然,在一个汽车底盘上衍生出这四种车型,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就像衣服套装设计的概念类似,现在又增加了MPV、SUV、跨界车等。但从家庭用车来说,人们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还是选择多用途轿车比较合适。这已经被经验和规律所证明。
不管编出多少理由,赋予怎样的概念,如何演绎,汽车消费在老百姓的生活里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实用和经济是最重要的。从这样的角度看旅行车回归家轿的地位不会太远,或许它的叫法或称谓不同,但它的价值需求则是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