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报一则冠以《两协会就国内汽车库存起争执》标题的消息“汽车流通协会:库存已到危险地步;汽车工业协会:总体处于正常范围”颇为引人注目。
细看内容方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说的是,7月末国内汽车企业工业库存为73.63万辆,库存总体处于正常范围;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说的是,对上千家汽车4S店的抽样调查显示,今年以来汽车经销商库存持续攀升,其中库存超过两个半月销量的就有10个汽车品牌,汽车库存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
同样是“汽车库存”一词,两协会因其组成成员行业不同而对汽车库存环节的关注各有侧重,并非对同一环节的库存发表截然不同的意见,该消息显见“标题党”遗风。
尽管发表这条消息的记者为博取眼球落入“标题党”的俗套,但其毕竟再一次揭示了我国汽车行业数据统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汽车行业统计系列中目前只有汽车工业的产销数据统计相对完整、及时、连续、公开,由于得不到汽车终端销售量或新车注册量的确切数值,习惯上就以汽车生产厂商的销售数据来反映我国汽车市场的变动。殊不知,由于对生产厂商自行报送的数据无从核对,便给一些厂商人为调节增长速度提供了方便,造成汽车工业销量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汽车市场的变动。在市场不景气时,一些厂商为完成自身的销售目标,便将压力转移给经销商,使经销商库存增加。若真如汽车流通协会所说今年以来汽车经销商库存持续攀升,那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今年1—7月汽车工业乘用车累计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7.53%就不能代表国内市场的真实情况。与此相反,在市场增速大大超出年初预期时,一些厂商便会在年终隐藏一部分销量,在下一年年初的月份回吐出来,修饰企业的销量数据,这已成为业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种经过人为调节的年增长率数据还准确吗?依据这样的数据进行市场预测和决策能有效吗?
在我国汽车行业统计中,相对较好的汽车工业的产销数据统计尚且存在准确性的问题,其他方面的问题更大。单是一项最能准确反映汽车市场变化的新车注册量数据,虽经汽车界的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连续数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呼吁公布,至今仍未见下文。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要反映汽车行业的总体情况,在汽车数量方面分别有制造商生产量、制造商销售量、终端销售量、出口量、进口量、新车注册量、保有量等数据。这是一个完整的数据链,可以全面反映汽车行业各个环节的不同情况。有了这些基础数据,只要会做算术,就可以得到制造商及经销商库存变化和汽车报废量等数据。一切人为的调节和修饰都会因整个数据链不能封闭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处遁形。如果我国能做到由工信部、商务部、公安部、海关总署分别负责定期发布汽车生产企业产销量、汽车经销商销售量、民用汽车新车注册量及保有量、汽车进出口量等汽车行业的相关数量数据,还会发生同样是讲库存,一个协会说总体正常、一个协会说已到危险地步这样的不同判断吗?
汽车行业数据发布是否完整、及时、连续、准确,对行业从业企业与人员了解行业现状、分析发展趋势、进行经营决策至关重要。随着中国成为世界汽车的第一制造大国和消费大国,中国汽车市场与汽车工业越来越受到世界汽车工业界的重视;相应地,中国汽车行业的数据统计也将为各方重视。数据不完整只会对分析工作带来困难,而数据不准确将对我国的统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性统计数据的采集和发布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针对我国汽车行业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应当按统计法赋予的权限担负起监管责任,不应容忍目前的状况继续下去。统计数据完整、及时和准确与否,不仅是行业经营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统计工作严肃性的需要,中国汽车行业的数据统计不应继续游离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约束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