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中,夏季是一个交通事故易发的季节。在影响交通安全的各种因素中有着较强的季节特征。夏季对车辆驾驶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高温和雨水对驾驶人以及车辆性能的影响。对于驾驶员来说,只有掌握正确的行车安全知识技能,才能做到防患于先,确保人车安全。
重视高温对驾驶员的影响
夏季夜短昼长,睡眠时间相对要少,如睡眠不足,驾驶员很容易疲劳。在夏季炎热天气下,驾驶室内总是开着空调,空间密闭,空气流通差,往往会感到精神疲倦,视线逐渐变得模糊、思维变得迟钝,尤其是午后或午夜行车极易瞌睡,勉强驾驶会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盛夏高温,驾驶员情绪不稳,稍有不顺就“火冒三丈”,特别是大汗淋漓遇上堵车、吵架或违章被扣证处罚时,心情极易冲动,会导致开车时注意力不集中,一旦遇到危险情况就很难处理。
要重视夏季高温对驾驶员带来的影响,实现安全驾驶必须保证驾驶员有良好的体力和情绪。要保证睡眠充足,良好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体力,提高自身判断力,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保持头脑清醒。在炎热天气行车,应尽量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出现疲劳时应及时停车休息,不得勉强驾驶车辆。在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冷静面对,不能随着气温的升高让自己的情绪失控。
另外,由于夏季白天阳光强烈,很多驾驶员开车时都会戴上墨镜来遮挡刺眼的阳光。建议选购合适的驾驶专用的偏光墨镜。在行驶途中,如遇到进入隧道或天色变暗的时候,要及时拿下墨镜,注意观察,小心驾驶。
掌握暴风雨中驾驶车辆技能
暴风雨来临,会直接影响驾驶员的视觉和听觉。遇到雨水天气时,驾驶员首先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保持良好的视野,及时开启并调整雨刮器速度,在天色昏暗时,还应开启近光灯和防雾灯,如果挡风玻璃有雾气,则需开启除雾功能,以免看不清后面的车辆。其次在行驶中并线时多看多观察,对没有自动加热功能的外后视镜,要及时清洁,避免雨滴在外后视镜上积留造成驾驶员视线盲点。
针对雨水天气中路面状况变得复杂,驾驶员要随时注意观察前后车辆与自己的距离,降低车速,匀速驾驶,如需停车时,要尽量提前100米左右减速、轻点刹车,使后面来车有足够的应急准备时间,避免由于刹车过急造成碰撞或者追尾。驾驶时应减速慢行多鸣笛,耐心避让,必要时可选择安全地点停车,切不可急躁地与行人和自行车抢行,防止撞倒行人。
雨中行车时,路面上的雨水与轮胎之间形成“润滑剂”,使汽车的制动性能变差,刹车距离会拉长。行车时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侧滑。暴雨中开车时尽量使用二或三挡、不超过30公里或40公里的时速。驾驶中要双手平衡握住方向盘,保持直线和低速行驶,需要转弯时,应当缓踩刹车,以防轮胎抱死而造成车辆侧滑。如果是前轮侧滑,应当将方向朝侧滑的相反方向纠正;如果是后轮侧滑,要将方向朝侧滑的一侧纠正,切不可打反方向。雨中超车时要注意前车的行驶速度和方向,绝不可因前车速度慢而加速超车。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由于各车道的车速相对较高,司机的视角变窄,加上路面湿滑,强行越线超车时,稍变方向就很容易造成车轮打滑,极易发生事故。
经常对车辆安全部位技术状况进行检查
夏季要经常对车辆安全部位的技术状况进行重点检查。车辆的制动系统、冷却系统、转向系统、电路与轮胎,受高温的影响比较大,容易发生故障而导致事故。要经常检查制动液、制动胶管、制动蹄片在高温工作时是否有质的改变;注意及时添加冷却水,检查散热器是否破损或散热不良;检查和防止转向系统中润滑油脂性能变差导致方向沉重与球头松弛;检查电器电线是否老化裸露,特别是接头处的胶布是否失效,避免在高温下因电线胶皮老化产生短路后产生火花引发自燃;注意轮胎气压标准与轮胎内帘布层是否断裂产生鼓包、硬洞或外露,出现状况应及时更换,避免爆胎使车辆失控。
在行驶中要避免发动机和轮胎的温度过高。炎热天气驾驶车辆行车中,应随时注意水温表的变化,一般不得超过95℃。要防止由于发动机温度过高使燃料系统产生“气阻”导致供油不畅。一旦出现发动机爆燃和水箱“开锅”、制动液“气阻”导致制动不灵等故障时,要及时选择阴凉处停车降温,可掀起发动机盖罩通风散热并及时检查发动机冷却系统是否缺水及产生高温的原因并正确处理。夏季行车不宜时间过长,应每隔两个小时或行驶一段路程后,进行适当停车休息的同时检查轮胎温度,当发现轮胎因过热而气压上升时,应设法将车停到阴凉处或树荫下,让轮胎自然降温、降压,不可用放气或泼冷水方法来降低轮胎气压和温度。
在夏季确保行车安全,除了掌握根据季节因素对行车安全造成的影响,所总结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实际驾驶操作经验之外,也与每位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个人驾驶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等息息相关。
此外,在高速公路特有的环境中行驶,还要尽量事先通过高速公路入口、路面可变信息板、交通电台和广播等方式了解所要行驶道路的路况信息及天气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俞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