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的受众和品牌定位都很精准。”这是此次论坛留给外界最深的印象。相关人士评论道,在这样经济高度发达,产业集群高度集中的地区举办此类活动“抓得很准”,符合品牌定位。在巴曙松看来,别克就是他的“书房”;君越则是黄怒波最喜欢的座驾。
坐了五个半小时的动车赶至温州,采访“别克君越·2012年中国经济论坛”的两位演讲嘉宾巴曙松和黄怒波。
8月12日,早上7点10分,动车从虹桥站开出,到温州南站已是中午12点50分。再从车站驱车到香格里拉饭店会场,论坛已经开始。环顾论坛现场,近千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巴曙松已经开讲,听众聚精会神地在聆听。
从会场门口的展板和海报介绍来看,此次“别克君越·2012中国经济论坛”是继今年7月上旬和中旬在杭州和宁波举行两场系列论坛之后的“压轴戏”。主题是:“跑赢格局 金改再启程”。毫无疑问,这是撩拨当地神经的论坛。由于针对性强,温州又处在金改最敏感区域,在此论剑把脉,不引起关注也不可能,听者之众,相对于前两场(“创新时代——2012宏观趋势与投资风险”“变迎风险 出口·破局·国际化”)反响更加热烈。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论坛请来的专家学者和商界精英都是当下国内在财经界、工商界和学界最为活跃的知名人士。正如现场听众所说,能亲临现场聆听专家学者的讨论和分析,无论是对从事企业经营和投资,还是了解当下社会环境和经济走势都将是难得的机会。如果能与演讲嘉宾当面讨教和交流,那就更不虚此行了。故有人把此论坛形容为“金改背景下点亮的一盏明灯”。
温州人好学了,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求知欲”。10多年前记者在温州采访时,全民经商,遍地市场,人人都钻到钱眼里了,埋头挣钱。村村都能听到机器声,户户都能看到小商品。连见面时打招呼也都离不开生意经。如今的温州人玩起了“炒卖”,从炒出租车牌照到炒房再到炒钱,凡是能赚钱的都可以通过“炒卖”的方式变现。由温州地下钱庄引发的“老板出走”事件终于触动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神经。温州再次被推到了市场经济的风口浪尖上。
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过去温州的草根现在都成了“弄潮儿”,谈吐和眼界早就发生了变化。此次“金改再启程”论坛在温州举行意义不同一般,正投不少人的下怀。据知名律师陈有西介绍,温州人其实是最关心政治和时局的一个群体,他们很早就在研究《人民日报》发表的信息和政策动向。从此次参会的热烈场面就可见一斑。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论坛请来的嘉宾除了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和中坤集团董事长、有“诗人企业家”之称的黄怒波外,还有中国著名刑辩律师、京衡律师集团董事长陈有西,有“中国巴菲特”之称的东方港湾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但斌。
3个多小时的演讲和对话,精彩纷呈,可谓思想的盛宴,高朋满座。从“2012金改大趋势”解析到“民间金融应具备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再到“走出去”“证券市场的改革”等,都抓住了当前产经界和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和疑虑,虽然谈不上醍醐灌顶,但也可以说是指点迷津,引发热议,言犹未尽,场面热烈。现场由求知变成了“掘金”。
“论坛的受众和品牌定位都很精准”。这是此次论坛留给外界最深的印象。
“这是否在做品牌的认同度?”
面对记者的提问,主办方的回答是肯定的。据上海通用汽车别克市场营销部介绍,浙江是别克认知度很高的市场,历来是对上海产品“有好感度”的区域,有很深的文化渊源。参加系列论坛的听众不少就是别克的车主,尤其是君越,多数都是从事产经和投资人士的座驾。当地相关人士评论道,在这样经济高度发达、产业集群高度集中的地区举办此类活动“抓得很准”,符合品牌定位。
当地汽车经销商认为,在品牌维护方面,别克不仅用心,而且很会想点子,贴近现实。正如浙江媒体同行所说,此系列论坛对3地(杭州、宁波、温州)产经发展所碰到的现实问题和困惑送去了及时雨,做了全景式的扫描和剖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阐述,频受启发。
众所周知,别克品牌在中国的成功得益于有效地精准传播。其中,别克品牌的诸多推广和创意活动都曾被同行列为引领风气之先的“教案”。比如,对高端产经和学术论坛及高峰会议等,别克品牌历来都很关注,始终将品牌定位与赞助项目紧密相扣,彼此辉映,相得益彰。
上个世纪末别克发起的“中国企业家考察西部”、21世纪初赞助“博鳌论坛”等,在品牌传播上都有不俗的口碑,最出名的就是1999年别克为出席在上海举行《财富论坛》的嘉宾提供专车。由此一举成名,成功树立了政商产经大气智慧的品牌形象。尤其是君威的推出,导入“君临天下,威震四海”的内在气韵,受到目标用户的青睐,一时成为佳话。而君越问世,为别克品牌“宁静致远”的核心理念注入了儒雅的超越精神,从而将穿越时空的文化力(士大夫文化)转化为贴近现实需求的“低调高品质”(绅士气质)的修为,丰富和扩大了汽车消费“现代性”的内涵与外延。正如黄怒波所说,别克是一个很给力的品牌。
在中国的汽车品牌当中,别克的知名度离不开它的品牌营销,其核心价值就是“领袖气质”和运筹帷幄的稳健睿智。对此,记者在贵宾休息室采访了巴曙松和黄怒波。他们都把自己作为别克的车主引以为不俗的选择,或自信的表达。
作为知名的经济学家,巴曙松说,我是别克的铁杆车主,此车已经开了8年都不止,很多人都劝我换车,但我还是觉得这款车很适合我,尽管我曾经到香港工作过一段时间,但我回来后还是喜欢开别克。
“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因为别克低调,认同度高。”
巴曙松说,再说此车皮实,技术含量也不低,出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他举例说,我经常开别克进出中央机关大院也不觉寒碜,即便坐在车内也能接受采访,发表评论。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特约评论员,巴曙松透露,他的不少财经快评就是在开车时完成的。他告诉记者,不少国学名著(光碟)就是在别克车里听完的。见他脸上浮现出少有的自得和满足,才知别克之所以打动他的原因。
事实上,别克车对于巴曙松来说,就相当于流动的“书房”“采访室”。他对车内的静谧和舒适,以及驾控的享受已经养成了一种“依赖性”,似乎生活和工作都已经离不开车了。
作为车主和轮上生活的体验者,他深切地体会到汽车不仅延伸了人们的手脚,还有益于头脑的锻炼(灵敏和反应)。巴曙松认为,现在看来,汽车很大的贡献就在于拯救了广播,将信息化带入了车联网时代。
作为官员出身的诗人,如今的黄怒波则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地产投资商,尤其是对黄山脚下古民居村落——宏村的保护,已成为其“国际复合型度假产业体系”的代表案例。自称“92派商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下海的官员)的黄怒波对记者说,我喜欢君越,因为它有人文气息。见过大世面,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及大视角的黄怒波一点都不吝啬对他座驾的赞美,“这么大的车百公里油耗也不大,既省油,又气派,而且性能又好。”在演讲的开场白中,他就先夸了一通接他的君越车,认为这样的车对于当下追求空间的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车型,尤其是别克品牌值得信赖。
这位创立了“第四代商业模式”的现代商人,是一位慈善家,朴实的外表传递给人的不仅有智慧的温暖,还有靠谱的诚信与毅力。有关他的传奇上百度搜索就会有海潮般的信息向你涌来。这位连年入选《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企业家成功登顶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独步南北极,有“亚太慈善英雄”之称,但他情有独钟的座驾则是君越。记者请他谈谈这是什么原因?黄怒波爽朗地笑道,这没有什么,因为这款车适合我,因为车大(黄怒波个子高大),性能也不错,开起来很顺畅,不见得比豪车差在哪里。他说,关键是什么人开,就像服装,有的人就穿出了价值和气质,反之,再名贵的车,气质素养不到位还是开不出那个味儿和感觉。
黄怒波道出了汽车消费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车不能抢了人的风头,人要压得住车才是一种“恰当”的选择。
每年有一半时间待在国外的黄怒波属于中国为数不多成功走出去的商人。面对经济、军事、文化等国际围堵,他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自强不息很重要,还要学会沟通,要自信但不能浮躁。
在他看来,君越就是一个很有“现代意识”并有君子风度的车型,放在哪儿都不会被人小瞧和忽视,却又不会招惹是非。这样的车,再加上不错的品牌支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不虚此行的采访,终于收获了一个品牌成功奥秘的探访和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这样的采访尽管时间短,但见证了一个品牌锲而不舍的努力。